徽宗鎮海封媽祖

北宋末年,朝廷破大遼,伐田虎、王慶,征方臘,軍費開支大增,財政匱乏,又值金兵開始向南挺進,人心惶惶,大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宋徽宗憂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

諭諫議大夫安燾出班奏道:「如今金兵南下,兵荒馬亂,只可利用海上通道,北上高麗,互通有無,以補國庫之不足。」

宋徽宗聽了安燾的話,覺得十分有理,就決心擴大海外貿易,派人前往高麗等國。

為了能順利到達高麗,宋徽宗下旨鎮海招寶山船場即刻動工,建造萬斛神舟二艘,並諭賜名為「循流安逸通濟神舟」和「鼎新利涉懷遠康濟神舟」。

到了宣和五年,「循流安逸通濟神舟」和「鼎新利涉懷遠康濟神舟」終於建造成功了。這兩隻神舟長300尺,寬65尺,兩桿桅竿一桿高十丈,另一桿高八丈。號稱「萬斛神舟」。遠遠望去,這兩艘神舟像兩座小山漂浮在碧波之中,煞是壯觀。

諭諫議大夫安燾向宋徽宗推薦了給事中路允迪作為大宋使者,以中書舍人傅墨卿、奉議郎徐兢為副使,出海赴高麗。

五月,正是初夏季節,鎮海口風和日麗,海平浪靜,二艘神舟,六艘客船,組成了一支龐大的船隊,聚集在鎮海利涉道頭,整裝待發。宋徽宗特地派遣中使武功大夫容彭年為特使,在鎮海城內總持院做了七天七夜道場,並在招寶山下新建了昭利廟,以祈求海神保佑船隊的平安。

五月二十四日,正是黃道吉日。龐大的船隊金鼓齊鳴、彩旗飄揚,甬江兩岸人群攢動,鎮海城內萬人空巷,百姓們紛紛走出家門,齊聚江邊,都來觀看這千載難逢的壯麗景觀。

吉時一到,中使關弼率明州及鎮海官員齊登招寶山焚御香祈禱,望洋再拜。願蒼天有眼,保佑我大宋船隊一路順風,平安歸來。

一路上果然是風平浪靜,不到一個月,船隊就順利到達朝鮮半島。這時候,整個高麗國沸騰了,朝野轟動,不論是貴官達人還是平民百姓,都紛紛湧向神舟停泊的碼頭,以一睹神舟風采為快,人們望著這巨大而又富麗堂皇的神舟,無不為之歡呼讚歎。

允迪一行在高麗國拜會了高麗國國王王楷和各位大臣, 就從高麗回國,船隊滿載著各種貨物一路順風過了竹島,快到黑山時,忽東南風暴發,狂風暴雨向著船隊撲面而來,幾艘神舟桅折舟傾,船員人人恐懼,進也不能,退也不能,偌大的船隊眼看就要被海浪吞噬在茫茫大海之中。

允迪在情急之中,率領全體官員冒著大風大浪跪拜船頭,祈求上天平風息浪,保佑船隊平安回國。忽然間,南方飄來一片祥雲,雲頭上一個婦人的身影若隱若現,此人面慈目善,羅袖長裙,手提紅燈,似觀音而不是觀音,像王母也不是王母。

神女緩緩降落在「通濟」號神舟面前,半雲半霧,她對大家說:「爾等不必驚慌,我乃湄州林氏媽祖,玉帝知你們有難,命我前來指引你們回到大宋,快快隨我來吧!」說著就騰空而起,向著西南方,緩緩而去。

盡避海上暴風依舊,但媽祖所過之處卻是風平浪靜,波瀾不興,允迪大喜過望,命令船隊緊緊跟上。過了三天三夜,媽祖對眾人說道,「再往西不到十里就是蛟川大浹江口,前途已無險情,護送至此,我去也!」話音未落,媽祖已是影蹤不見,允迪及全體船員望空叩拜,感謝媽祖救命之恩。

不多時,招寶山已遙遙在望。眾人在歷盡艱險以後,終於回到了鎮海,心裡頓時湧上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受。允迪等人回頭看看自己的船隊,十船九損,有的折了桅桿,有的掀了艙頂,五顏六色的錦帆旌旗更是七零八落,破殘不堪。

幾天後,允迪等人回到京城,宋徽宗聞訊召見了允迪和副使傅墨卿、徐兢,並詳細詢問了出使高麗的情況。允迪等人就將當時海上遇險,遇媽祖相救的事奏告皇上。並對徽宗說:「臣等奉旨出使高麗,遇暴風雨而不至鯨鯢之腹,皆媽祖之力也,望聖上能詔封媽祖,以報相救之恩。」

「媽祖乃是何方神聖?」宋徽宗問道。

「啟奏陛下,」 諭諫議大夫安燾躬身答道:「媽祖姓林氏,福建莆田人,乃是本朝都巡檢林願之女,生而神靈,能預言人禍福。沒後鄉人立廟於湄洲之嶼。被鄉人尊稱為媽祖。」

宋徽宗聞訊大悅,即下詔曰:「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朕聞允迪等出使高麗,途遇颶風,船隊幾近復溺,幸賴湄州林氏奉天意相救,使將溺之人不至魚腹,國之財物不至飄零。為昭其功績,特冊封林氏為天妃,號順濟夫人,並賜「順濟」廟額。旨到之日,著鎮海地方興建天妃宮,歲歲祭祀。欽此。」

從此以後,媽祖被尊為最高海神,成了海上航行安全聖母。元、明、清歷代皇帝多次冊封媽祖,其封號也從天妃上升到天後,而四海龍王則成了媽祖的屬下。直到今天,鎮海一帶還流傳著當年宋徽宗冊封媽祖的故事呢!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