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了一張餅

徽州城裡有一間小雜貨鋪,鋪主姓楊。楊掌櫃平日裡咋咋呼呼的,守不得半點秘密。他有個兒子,名叫楊壘,讀書非常用心,頗有學識。這年,楊掌櫃病倒了,每天都要花銀子喝藥,等他病癒之後,家中的積蓄已全部花光,不但雜貨鋪開不下去了,而且都快揭不開鍋了。

這天,楊掌櫃在家中徘徊一番後,下了決心似的對楊壘道:「今日我便動身去廬州城,等我回來時,咱家的日子便能過下去了!」說著,他背起一袋乾糧,上了路。

徽州城距離廬州城有八百多里,楊掌櫃一路風餐露宿,終於在半個多月後趕到了廬州城。他來到了一座大宅前,扣響了門環。

那座大宅的主人是楊掌櫃的叔父,他自幼外出當學徒,後來攢了一筆銀子,便經起了商,再後來,他在廬州城落下腳來,成了富甲一方的人。

楊掌櫃與叔父見面的次數不多,但他從小便聽說叔父很節儉。叔父當學徒、夥計時,總是將能節省下的每一文錢都攢下來。富了之後,他仍然能省就省,從不亂花銀子。因此,楊掌櫃常在心中暗歎:「叔父這哪是節儉啊?他明明是摳門嘛!」

正因為楊掌櫃知道叔父是個摳門的人,所以陷入困境後,他一直下不了決心去叔父那兒尋求幫助。這次真的走投無路了,楊掌櫃才下定決心去找叔父。

不大一會兒,大宅的門開了,一位僕人走了出來。楊掌櫃紅著臉,說出了自己的身份,僕人將他領進了大門。見到叔父,楊掌櫃連忙咋咋呼呼地把自己家中的變故說了一遍。

叔父聽完,說:「你的來意我明白了,不要這麼咋咋呼呼地說話。」

楊掌櫃道:「小侄也是著急啊!」

叔父一陣歎息,然後把話題一轉,問楊壘書讀得咋樣。這一問,差點把楊掌櫃的眼淚給問了下來:「叔父,您的侄孫很上進,讀書很用功!可是,我家連鍋都快揭不開了,沒有銀子,他的書可就讀不下去了!」

叔父把桌子一拍:「不讀書哪行?」接著,他說起了讀書多、把書讀好的好處。

叔父一口氣說了半個時辰,卻隻字不提借銀子一事。叔父說得很激動,楊掌櫃卻越聽越失望。

楊掌櫃在叔父家一連住了五天,第六天,他怎麼也住不下去了,於是,他對叔父說,今日便想動身趕回徽州城。說完話後,他滿懷期待地看著叔父,心想:叔父,臨走前,說什麼您也得借點銀子給我吧?

果然,叔父拿出一隻袋子塞到楊掌櫃的懷裡。楊掌櫃大吃一驚:這麼大的一隻袋子,該裝著多少銀子啊!

楊掌櫃正在激動,叔父道:「你回家後,一定要讓楊壘好好讀書,將書讀好了,自然會有一個好前程!這只袋子裡,裝著一包乾糧,給你路上吃;另外,袋子裡還有一本書,你帶回去親手交給楊壘,這本書非常重要,楊壘看得懂。」

原來袋子裡裝的不是銀子,而是乾糧和書啊!楊掌櫃忽然感到一陣發暈,連自己怎麼走出大門的都不知道。

楊掌櫃暈暈乎乎地走出了老遠,才醒過神來。他明白了:叔父說的有關讀書的大道理,只不過是畫了一張「餅」而已。那本書顯然是送給楊壘讀的,可我哪有銀子繼續讓楊壘讀書?

楊掌櫃一路失魂落魄,幾日後,他來到蕪州境內。這天傍晚,他投宿在一家小客棧裡,一陣長吁短歎。客棧張老闆見了,忙問他咋了。楊掌櫃便將自己家住哪裡,和家中遇到的變故以及叔父的吝嗇都說了一遍,張老闆聽了,也是一陣歎息。

夜裡,楊掌櫃怎麼也睡不著,他拿出叔父所送的那本書,胡亂翻了幾下,然後氣惱地把書往桌上一扔,睜大眼睛,無奈地等著天亮。夜半時分,窗外忽然出現了一片火光,楊掌櫃衝出門外一看,只見客棧的廚房不知怎麼竟燃起了大火,而廚房的旁邊是張老闆的臥房。

楊掌櫃一眼瞅見,牆邊有一隻木桶,他連忙拎起木桶,去客棧邊的一條小河裡取水,潑在大火上。一邊潑,他還一邊大聲喊人救火。張老闆和客人們被喊聲驚醒了,大家一起救起火來。雖然天氣很冷,但楊掌櫃一趟趟地取水、潑水,不一會兒,汗水便濕透了衣裳。

好在發現得及時,工夫不大,火被撲滅了,客棧保住了。張老闆望著自己的臥房,口中喃喃道:「萬幸啊,那可是我半輩子的心血啊……」

經過這麼一番忙碌,楊掌櫃疲憊之極,回到客房後,頭一挨枕頭便睡著了。第二天早上,他繼續趕起路來。幾天後,他終於回到了徽州城。

進了家門,楊掌櫃將自己沒借到銀子一事,懊惱地說給楊壘聽了,並說出了自己叔父做的那「畫餅充飢」之事,然後,他打開那只袋子,一看,那本書卻不見了蹤影。楊掌櫃心想:那本書丟了就丟了吧,反正兒子的書也讀不成了。

第二天上午,父子倆正要出門找活兒干,忽然,一個人一頭闖了進來。楊掌櫃抬頭一看,那人竟是張老闆。楊掌櫃正在詫異,張老闆已經張開了嘴,說出了一番話來。

那天早上,楊掌櫃離開客棧後,張老闆去收拾客房,在楊掌櫃住餅的房間裡發現了一本書,知道它定是楊掌櫃所遺落的。張老闆記得楊掌櫃說過他家的住址,於是一路打聽,把書送了過來。

楊掌櫃很是不解地問:「張老闆,這只是一本書而已,你何必走這麼遠的路給我送書?」

張老闆臉一紅,道:「這可不是一本普通的書啊!我雖然只是個客棧老闆,但我精通古玩,這是一本古籍,值很多的銀子呢!說實話,我剛看見它時,曾……」

原來,張老闆剛見到那本書時,曾動過心思想把它給昧下來,但他一想到楊掌櫃為他的客棧下狠勁地救火,因此保住了他花了半輩子積攢下來的古玩,便決定給楊掌櫃送書來了……

楊掌櫃聽呆了,這才悟出叔父的意思,他不由得慚愧不已:叔父不直接給銀子,肯定是考慮到山高路遠,世道不太平,帶著金銀恐怕途中會有閃失,甚至會有性命之憂,於是給了這本一般歹人不會注意的書……之所以不明說,是看透了我咋咋呼呼的性格,怕禍從口出。所以,叔父強調楊壘能看得懂。他這不是摳門,而是用心良苦啊!

想到這,楊掌櫃衝著廬州的方向跪了下來,淚流滿面:「叔父,侄兒錯怪您了……」

送走張老闆,楊家父子將那本書以高價賣給了一家古玩鋪。楊掌櫃用這筆銀子,重新開起了雜貨鋪,而楊壘也安安心心地讀起了書。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