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委大院裡級別高的老幹部太多了。西州當年是個土匪窩,剿匪戰役打得相當慘烈。後來,剿匪功臣們大多留下來了。又因為西州太窮了,難得出業績,幹部上去的就少。外地幹部又很少願意進來。很多南下幹部享受著地廳級、副省級待遇,卻只能終老西州。不論誰當地委書記,他們首先得穩住老幹部,這似乎成了西州傳統。西州地區老干局年年被評為省裡先進,外地看著羨慕,卻不知他們有多少無可奈何。老幹部們自己無職無權,可他們的老領導、老戰友如今都是上面的大人物。他們沒別的能耐,至少可以讓你難受。老人們年紀多在七十歲左右,正是發脾氣的時候。

每天清晨,關隱達起來跑步,都會碰上位留著長辮子的老人舞劍。什麼年頭了,還有留長辮子的?關隱達難免有些好奇,偷偷兒注意過老人。老人的辮子灰白色的,梳得不怎麼規整,像是胡亂搓成的草繩。他舞起劍來卻是氣定神閒,宛若仙人。晨練的老人很多,他們見面會點頭致意,或是邊運動邊聊天。只有這位長辮老人,總是半閉著眼,不答理任何人,也沒人去打擾他。長辮老人四周方圓三十來米,無人近前。

關隱達後來才知道,長辮老人竟是西州第一任地委書記陳永棟。這是位傳奇而古怪的老人。西州剿匪時,他是個連長。民間流傳很多陳永棟的故事:生擒匪首活閻王啦、智取匪巢金雞界啦……很多別人的事跡,或是電影裡面的故事,也被老百姓敷衍到了他身上。剿匪那會兒,陳永棟的名字在西州嚇死人。小孩哭鬧著,只要喊聲陳永棟來了,馬上就鑽進媽媽懷裡,大氣都不敢出了。西州情況太複雜了,只有陳永棟才鎮得住。他就被留了下來。雖然只是個連長,卻當上了地委書記。

當時他老婆孩子仍住在山東老家,一個貧窮的鄉村。他一個人住單身宿舍,敲著缽子吃食堂。如此過了好多年,也沒回家探過親。後來,省委領導反覆做工作,他才同意把老婆孩子遷來西州,卻堅決不讓家人在城裡落戶,硬是叫他們在西州郊區當了農民。家裡人都生氣,不太理他。

幾年前老太太死了,兒孫們就再也沒來看望過他。家裡人既進不了城,又不甘心正經當農民,幾十年悶著股惡氣過日子,所以弄得很窮。兒孫們就越發怨他,沒把他當親人。他卻是越老越古怪,全家老小都把他當神經病。

人們想不起陳永棟什麼時候開始留辮子的。隱約記得有年,很長時間不見他了,幾乎把他忘記了。他突然在機關裡露了面,就留著長辮子了。

老人仍然住著六十年代建的地委領導房子,三室一廳,七十多平米。這棟樓現在住的都是科級幹部。地委領導早搬進了四室兩廳的新房子,老人就是不肯搬。他住的是一樓,窗簾長年垂著,門也總是閉著。就是夜裡,也不見裡面有燈光。沒聽誰說進過那屋子,似乎那裡是個神秘的千年古洞。

老人總是獨自在院子裡走過,或扛著亮晃晃的劍,或提著菜籃子。從沒見他買過雞鴨魚肉,菜籃子裡永遠只見蔬菜。每月十二號上午,他會準時趕到機關財務室領工資。財務室的人再怎麼忙,見他去了,便會放下手頭的事,趕緊把他的工資發了。老人接過錢,細細數過一遍,然後抽出幾張最新的票子,揣在手裡,再把其餘的錢拿手絹小心包好,塞進貼身口袋裡。不管財務室有多熱鬧,老人都旁若無人地數錢包錢,才半閉著眼睛出門去。老人家動作慢,幾個姑娘望著他,覺得這個過程極其漫長。他一出門,姑娘們都鬆了口氣,吐吐舌頭,封著嘴巴笑。

老人手裡揣著幾塊錢,逕直去地委辦,找支部書記交了黨費。支部書記總會說:「陳老,您每個月都是第一個交黨費!您的黨性真強!」只有這時候,陳永棟的臉上才會露出淡淡的笑容。卻不說什麼,又半閉著眼睛,轉身走了。

地委領導知道陳永棟進辦公樓了,都會裝著沒看見,守在辦公室,絕不出門。他們甚至不會高聲說話,只埋頭看文件。他們會不經意瞟瞟窗外,望著陳永棟走出辦公樓,拖著長辮子,背影慢慢消失。他們便如釋重負,說話做事恢復常態。誰也不願正面碰著陳永棟,說不清這是為什麼,當然誰也不會公開提及這話題。

陶凡早就聽說過陳永棟的古怪。說來也巧,都幾年了,陶凡從來沒有碰見過這位老人。陳永棟就像一個傳說,神秘得不可思議。有回老幹部局的局長劉家厚匯報工作,陶凡專門問起了陳永棟。劉家厚說:「陳永棟同志輕易不說話,說起話來天搖地動。」陶凡不明白,問:「何以天搖地動?」劉家厚說:「陳老在老幹部中間很有威信,大家都信他的。好幾位地委書記,就因為惹得陳永棟惱火了,在西州就待不下去了。」陶凡猜得著是怎麼回事,卻只得說些場面上的話:「老幹部是黨的財富,我們要重視和關心他們。他們有意見,肯定是我們自己工作有問題。關鍵是要多聯繫、多溝通,爭取老同志的支持和諒解。」

陶凡倒是沒有把陳永棟想像得多麼可怕。自己同他沒有夙怨,他平白無故不會發難的。怕就怕有人找茬兒,去調唆他。老幹部們肚子裡通常都埋著股無名火,誰去一撥弄,就會燃起來。陶凡當上地委書記後,免不了也要過老幹部關。他要了份老幹部名單,逐個兒琢磨。看看他們的資歷,真叫人肅然起敬。很多老同志都是槍林彈雨中過來的。陶凡忽然有些感慨,心想這些老人都是槍口下撿回的性命,要讓他們好好活著。他們想發脾氣,就讓他們發發脾氣吧。

陶凡不想按照慣例,只是在老幹部工作會議上講講話,表示自己如何關心老同志。他排了個時間表,想挨個兒同老同志溝通。他想第一個就拜訪陳永棟老人。大家都說陳永棟是個倔老頭,想找他聊天,十有八九會碰釘子。可是再硬的釘子,陶凡也得捧著腦袋去碰碰。

但陶凡還沒來得及去拜訪,就碰著陳老了。地委辦公樓建在山坡上,樓外有個小坪,小車可以直接開到坪裡。有條寬大的石級路,依山而上,正對著辦公樓大門。那天下午,陶凡帶著關隱達,往辦公樓去。剛爬上幾級階梯,就見陳永棟出了辦公樓,低頭往下走。陶凡忙站住了,招呼道:「陳老書記,您好!」

陳永棟本來就站在上方,氣勢更有些居高臨下了。他半睜了眼睛,瞟著陶凡:「你是誰?」

陶凡笑笑,上去握手:「我是陶凡。」

陳永棟半天才伸出手來,輕輕搭了下,就滑過去了,淡淡地說:「哦,新書記?」

陶凡說:「我剛接這個攤子,需要您老多支持。」

「你說假話,我能支持什麼?怕我們老骨頭壞事吧!」陳永棟說。

陶凡笑笑,避過鋒芒,說:「陳老書記,我哪天專門到您那裡坐坐,行嗎?」

陳永棟說:「我是不歡迎別人進屋坐的。聽說你也有這個毛病?」

「我只在辦公室談工作。」陶凡說。

「你和我還是不一樣。」陳永棟說罷,低頭走了。

陶凡不明白陳永棟這話是什麼意思。關隱達怕陶凡尷尬,就說:「陳老真的好怪啊。」

陶凡嚴肅道:「小關你別亂說。」

陶凡進了辦公室,回頭叫道:「小關你進來坐坐吧。」

陶凡從來沒有叫關隱達進辦公室坐過的,不知今天有什麼大事?關隱達望著陶凡,胸口忍不住怦怦跳。陶凡半天不說話,眼睛望著窗外。窗外正是剛才他碰著陳老的石階梯。那石階梯讓休息平台分作兩段,各段九級,共十八級。陶凡無意間數過的。剛才陳老剛好站在休息平台下面第一級,陶凡只好站在下面不動了。他若往上再走一步,陳老只怕就擦過他的肩膀下去了。他站在下面,既顯得謙恭,又堵住了陳老。可是陳老眼皮都懶得抬一下,真讓人不好受。

「小關,你猜猜,陳老為什麼留著辮子?」陶凡突然問道。

這時吳明賢敲門進來了,笑瞇瞇的。陶凡說:「老吳你等等吧。」吳明賢仍是笑瞇瞇的,退出去了。

關隱達見此情狀,明白這個問題很重要,認真想了想,說:「我只能瞎猜。我想,陳老要麼就是對新的形勢不適應,留辮子是他的抗議方式。就像西方有些年輕人,要反抗主流社會,就故意穿奇裝異服。要麼就是陳老學年輕人,想換個活法,所謂老夫聊發少年狂。要麼這個不好說……要麼就是有人說的,他有神經病。」

「你以為哪種情況可能性最大?」陶凡又問。

關隱達說:「我想十有八九是第一種情況。老同志大多有牢騷。他過去是地委書記,而且是西州地委第一任書記。同樣資歷的,誰不成了省部以上幹部?他離休多年才補了個副省級待遇,又只是個虛名。加上他可能看不慣現在社會上的一些事情,就越來越古怪了。說不定,他腦子多少也有些問題,不然留那麼長辮子幹什麼?」

陶凡聽罷,沒任何態度,只道:「你去吧。叫吳明賢來。」

關隱達去了吳明賢那裡,說:「吳秘書長,陶書記請你。」

吳明賢還是剛才那副笑瞇瞇的模樣,嘴裡莫名其妙地吐出兩個字:「小關!」吳明賢把小關二字叫得意味深長,甚至同男女之間暗送秋波差不多。關隱達笑笑,回了自己辦公室。他越來越看不起吳明賢。這人當初老是找他的茬,現在見陶凡很滿意他,就對他格外熱乎。心想你吳明賢堂堂地委委員,犯不著在我面前賠小心啊!

每天下班,關隱達送陶凡到家,都得問問晚上有沒有事。陶凡若是晚上工作,關隱達就不能休息。今天陶凡說晚上沒事,關隱達暗自舒了口氣,他實在想放鬆放鬆了。

送回陶凡,劉平說:「關科長,我送送你。」

關隱達忙說:「不要送,我走走,幾步路。」

關隱達就在中途下車了。他不能讓人家說閒話,一個秘書,就得小車接送。上班隨小車一起走,只是為了接陶凡,下班就不能讓小車送到樓下了。可是劉平每次忍不住都要說送送他,顯得恭敬。

陶凡晚上不是沒事,他要獨自會會陳老,只是不想讓關隱達跟著。不帶秘書去,一則不在老書記面前擺架子,二則遇上難堪也沒人在場。

吃過晚飯,陶凡交代夫人林靜一,說散散步,就出門了。他沿著蜿蜒小徑,緩緩下山。兩年多過去,山上的桃樹都長好了。正是晚春,滿山落紅。暮色蒼茫中,落花多了幾分淒艷。說不清什麼原因,陶凡就喜歡桃樹。每天上下班,他要在桃林中過往好幾次。樹影婆娑,屋舍隱約。他禁不住會深深地呼吸,感覺著有股清氣渾身流動。

下了山,陶凡徑直去了陳老住的那棟樓。想了想,估計南邊一樓那套就是陳老的家。卻不見屋裡有燈。陶凡試著敲了門,沒人答應。又敲了幾次,門終於開了。

果然是陳老,問:「你找誰?」

「陳老書記,我是陶凡呀,來看看您老。」陶凡說。

陳老不說話,轉身往裡面走。陶凡見他沒有把門帶上,就跟了進去。燈光很昏暗,窗簾遮著,難怪外面看不見光亮。屋裡有股霉味,很刺鼻。客廳裡幾乎沒有傢俱,就只一張桌子,兩張長條木椅。桌子是老式辦公桌,上面隱約可見「西州地委辦置」的字樣,只怕很有些年月了;木椅也是過去會議室常用的那種,上面卻刷有「西州專員公署置」,竟是五十年代的物件了。沒有任何家用電器,惟一值錢的就是桌上的小收音機,也已是漆色斑駁。

「陳老,您身體還很健旺啊。」陶凡自己坐下了,注意不讓自己蹺二郎腿。

「一個人來的?」陳老答非所問。

陶凡說:「我一個人來看看您老,想聽聽您的意見。有別人在場,反而不方便。」

「又不講反動話,有什麼不方便的?」陳老說。

「那也是啊。我這是非工作時間,自己出來走走……」

沒等陶凡說完,陳老接過話頭:「到你們手上,公私就分明了啊。難怪你一定要到辦公室才談工作。八小時之外,是你自己的時間。」

陶凡說:「陳老啊,我跟您說啊,現在風氣不如以前了,到你家裡來的,都是有事相求的,總要送這送那。好像空著手就進不了門。所以啊,我就立了個死規矩,絕不在家裡接待客人。」

陳老眼睛睜開一下,馬上又半閉著了,問:「真是這麼回事?」

陶凡笑道:「我為此事得罪過不少人的。有人說進我的門,比進皇宮還難。由他們說去吧。」

陳老說:「這麼說,我倆的毛病一樣了。我還以為不一樣哩。我那會兒,上門送禮倒沒什麼。可是到了家裡,他們就會套近乎,老領導呀,老戰友呀。我聽著這些話就煩。我就死也不讓他們進我的屋。快三十年了,沒幾個外人進過我的家門。有人說我家是閻王殿,我也由他們去說。」

陶凡無意間蹺上了二郎腿,又放了下來。聽陳老說了這幾句話,他想原來老人家並非不近人情。「陳老,您生活上有什麼困難嗎?有事就要找我啊。您不要找其他人,直接找我就是了。」陶凡說。

「我沒困難,群眾有困難,許多群眾還很苦,你是書記,要多替群眾辦實事啊。」陳老的眼睛總是半睜半閉著。

陶凡說:「陳老告誡得是啊。現在有些同志,群眾觀念淡薄了,有違黨的宗旨。」

陳老低著頭,像是自言自語:「我們都是共產黨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同一個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這個這個……方針政策確定之後,幹部是決定因素。我們要聽取群眾意見,哪怕是反對過我們的意見。李鼎銘先生,一個民主人士,他的意見提得好,我們就接受了,這個精兵簡政……」

陶凡不打斷老人的話,不停地點頭。陳老說的都是毛主席語錄,卻像有些人唱歌,從這首歌跑到那首歌裡。見陳老停頓了一下,陶凡就說:「我會按照您的意思去辦的。陳老,我想看看你的房子,可以嗎?」

「沒什麼可看的。」陳老說著就站了起來,領著陶凡往裡走,又說,「我只用客廳,一間房,還有廚房和廁所。那兩間用不著,鎖了好多年了。」

進房一看,裡面就只有一張床,連凳子都沒有一張。那床也是公家的,上面刷了「西州地區革命委員會置」。床上的被子疊得整整齊齊,就像營房裡的軍人床。

陶凡胸口不由得發麻:「陳老,您生活太清苦了。」

陳老像是沒聽見,什麼也不說,就出來了。陶凡跟了出來,說:「陳老,您身體沒什麼事嗎?我讓老干局定期組織老同志檢查身體,您老參加了嗎?」

陳老說:「我身體沒問題。」

「您安排個時間,我陪您去醫院看看。」

陳老望望陶凡,又是那句話:「我身體沒問題。」

陳老雖不像人們說的那樣不可接近,卻總是冷冷的。兩人說了很多話,其實只是你說你的,我說我的。陶凡總是順著陳老說,或是聽他多說些。想同陳老完全溝通,肯定不可能。如果把陳老想像成很有見識的老領導,會語重心長地提出些好意見,或是把他想像成隱世高人,一語道出治世良策,那就是電影俗套和通俗小說了。陳老真誠、善良、質樸,可他說的卻是另一個世界的話。這就是所謂代溝吧。代溝不是隔閡,而是進步,當然進步是有代價的。很多陳老看不慣的事情出現了,那就是代價。陶凡只能對陳老表示深深的敬意,僅此而已。

從陳老家出來,陶凡在桃嶺上徘徊。人們約定俗成,早把這片山叫做桃嶺了。陶凡被某種沉重的情緒糾纏著,胸口堵得慌。他想歷史真會捉弄人,同陳老開了個天大的玩笑。誰又能保證自己如今做的工作,幾十年之後會不會又是個玩笑呢?他絲毫不懷疑陳老某種情懷的真實,但老人只能屬於另一個時代了。

夜風起了,桃花繽紛而下。又一個春季在老去。陶凡感覺手中的事千頭萬緒,時光又如此匆匆。著急是沒用的,事情再多,也得一件件去做。

此後個把月,陶凡白天再怎麼辛苦,晚上也得抽時間去走訪老幹部。他再也不是一個人去了,總是帶著關隱達。說是專門把關隱達帶來,今後老領導有事,可以找他陶凡,也可以讓關隱達帶個話。其他老同志就不像陳老了,他們哪怕再怎麼拿架子,心裡多少還是感激的。陶凡還沒走上幾戶,消息早傳出去了。後來陶凡再上別家去,他們就早做了準備,遞上報告來。或是替子女調工作,或是要求換個大些的房子,或是狀告某個在位的幹部。陶凡差不多都是當場表態,所有要求都答應解決。只有告狀的,他就謹慎些。他話說得嚴厲,批示卻決不武斷,只是要求有關部門認真調查落實。

老人家高興起來,就跟小孩子差不多了。他們逢人就說陶書記是個好書記,西州有希望了。有幾位老幹部甚至聯名寫了感謝信,貼在了地委辦樓前。望著那張大紅紙,陶凡心裡說不出的難堪。他不想如此張揚,會出麻煩的。

果然過不了幾天,就有人說,陶凡籠絡人心的手腕真厲害,只怕非良善之輩。原來老幹部中間也是有派系的。多年政治鬥爭,整來整去,弄得他們之間積怨太深了。他們的擁護或反對,看上去很有原則,其實沒有什麼原則。仍是那句經典教導在作怪: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反對。

《朝夕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