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靠虛火施司務揚威  為乾兒宋媒婆出力

第七回 靠虛火施司務揚威 為乾兒宋媒婆出力

卻說梁裁縫回到家裡,已是不早,將近上燈的時候,周升已在那裡候了許久了。梁裁縫一見就恭喜道:「你老爺的事,十成裡有了八九成了,再等幾天看罷。」果然不到十天,就委了一個糧台上的收支。這個差使,也算是個極好的差使。余念祖極為感激梁裁縫,梁裁縫也就把這二千兩的一筆款予笑納了。

那年正是中外打仗的時候,捐輸減了價。梁裁縫一想,這件事眼下是糊弄過去,但是,二千兩頭買一個差使,余念祖就是癡呆,也還不至於癡呆到這樣。他來問過幾次,我聽說是這個差使,只算遮人耳目的事。不然,你也沒有當過一項差使,怎麼立刻就出去署事?要是一半年里餘念祖得了缺,自然是不敢來追究銀子的下落。倘若就這樣下去,恐怕余念祖不肯干休,那時反為不美。我看做官也是件容易事。我本來還聚了幾個錢,他又交給我一千多銀子,那張借票就算是張廢紙,盡現在的捐個把知縣,已是綽綽有餘。我不如替我兒子捐了一個知縣,到遠點省分裡去。我想廣東地方有錢,很可以去得。不過想有差事,似乎也不容易,聽說那裡的候補官,直截有五六千多。要是像這位余念祖,幾年不得事,豈不把老本都吃掉了麼?躊躇了好幾天,才決意的替兒子捐個府知事。捧了一大筆銀子,托人去上兌。

他兒子名叫有信,年紀二十四歲,讀過三年書,西瓜大的字也認得有一石。官場現今本不講什麼識字不識字。況且,梁有信又是個小老爺,更是不關緊要。等到領了照,把各路的帳目清了一清,又把這扇招牌賣了幾百塊錢,也沒同周升提起,帶了家小,一徑到廣東去了。

廣東的地方是賭風盛行,擺賭攤子的,城中不下兒千處。梁有信每日帶了三塊洋錢,到一個賭攤子上去,下一塊錢,或是打,或是打二,一天只認一門。要是一下著了,這天有了三塊錢,也就夠敷衍三天了。要是不著,再走一家,還是照前的樣子打。前頭打的要是四,還是打四,難得三下都得不著。就是不著,他還有從前打到餘下來的,也可以勻著用。所以,家裡的零用到不消說得,是儘夠的了,還有多餘。

有天,梁有信正在一個攤子上看了一看,想去打四。忽然,背後爬上一個人來,拿了十塊錢打四。梁有信看得四好,也把一塊錢放在四上,那個人把眼斜著看了梁有信一眼。一回開出來,一看卻是三。那人登時放下臉來,嘰咕道:「人家打四,管他什麼事?也要來改屁股。如今,害得我也不著了,天下有這種渾小子。」梁有信也不理他,就走了出來。換了一個地方,還是他的老門道,依舊是打四。那人卻已跟了過來,看了看注碼,都是么、二、三的,大約好有六七十塊錢,四上就只一塊洋錢。那人又摸出十塊錢,押在三上,又問了一聲:「四上這塊錢是那一位的?」梁有情接口道:「是我的。」那人看見,就是方才同他在那個攤子上同押四的人,心上大不高興,連忙回過頭吐了一口唾沫。那時得開出來一看,果然是四。那人大怒說道;「明明是個三,被他這個混帳東西一塊錢壓了去的。這些錢你們都收回去,所輸的通叫那個崽子賠。」擺攤子的兩手按住,早已把錢擄了進來道:「那就不成話了,這寶久已搖定了,那裡就會壓了去?」那人更怒,擄起袖子,惡狠狠對著梁有信搶過來,想要打他的神色。梁有信連忙躲開,又對擺攤子的道:「存在你處,我明天來取罷。」說罷,回頭就走。那人要追著去打,早被旁人勸住,還祖宗八代的罵了一大頓,梁有信只當沒有聽見。那人看見梁有信走遠了還在那攤子邊混吵。早有人過來勸說,把那人的十塊錢依舊還了他,那人方才把氣平了,又到別的攤子上打三去了。

原來這個人姓施,叫子順,向來剃頭為業。剃頭的手藝卻不壞,在廣東撫台衙門裡吃一分工食。因為這位撫台有一個古怪脾氣,他剃頭是只許剃頭的一手動,自洗頭、剃髮、光臉、剃鬍子,不許剃頭的用那隻手。多少剃頭的都做不到,只有這個施子順,單會這種手藝,還另有一種推拿的功夫,也是極好的,撫台身上要有點不舒服,非得他推拿幾下子不成。他本是京裡人,撫台外放知府,就帶了他出來,一直升道台、臬台,轉藩台,升撫台,都是他跟著,也算是舊人了。在衙門裡日子久了,一切情形都也熟悉,便在外邊招搖撞騙,無惡不作,甚至於說是替人家求缺、求差。也有人上他的當,到後來都不敢發作,只索自認晦氣。他生性是最歡喜賭,可是最怕輸,輸了便有許多的賴皮法子。因此大家都怕他,這些擺攤子的,尤其見了他頭痛,卻又不敢得罪他,現在已求著撫台,賞了他一個五品功碑,居然也是水晶項子,他便做了袍套,買了一副補子。

他在廣東的時候久了,已娶妻生子,一樣在外間賃了房子,房子門口貼上「施公館」的條子。家裡也用著男的、女的好幾個,都稱他為老爺,他的女人就稱太太,氣派很不小,彷彿是什麼候補道府的樣子。有時候出來,也還坐轎子。撫台也有點曉得,教訓過幾回,他亦如同無事一樣。

他隔壁有一個媒婆子,姓周,娘家姓宋。本來也常常走動衙門,到得這位撫台手裡,更是走動的勤了。這個媒婆子非但會說會講,有幾分姿色,他還有個降神本事。撫台的太太時常有病,每逢發了病,一定要來媒婆去請神,求了方子,服下去就好。因此格外待他好,竟是一天不能離開。《四書》上有句話是:「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這兩個人就裡勾外連的朋比為奸,鬧的不成樣子。廣東官場上的人,奔走這個媒婆子門口的,十停裡到有八停。一天少說點,也有四五十乘轎子。有的見,有的不見,還有一種下流東西去拜乾娘的。逢年逢節送的東西,堆積如山,都不必說。

這天施子順打賭攤子上回來,踱到這邊,施子順說要開賭,宋媒婆就答應了,派了幾個用人,分頭去招呼人,不到兩個時辰,早都已一個一個的來了,宋媒婆叫他兒子有福去陪客。宋媒婆年紀不到四十歲,早已嫁過五個男人。這個有福,還是宋媒婆第二個男人生的,因為家裡沒有人,宋媒婆就領了過來。現在,宋媒婆因為已經嫁了五嫁,自己發過誓永不再嫁人了。有福陪著客,裡面一邊收拾開賠的桌子,一切齊備,方把大家請到裡面去。

施子順躺在炕上抽煙,不過略略抬抬身子。宋媒婆偏做出一種慇勤的樣子,一個個都應酬到,方才請施子順坐上去搖莊。搖了一莊,施子順輸了五百塊錢,已經有點面紅耳熱起來,嘴裡已很有點不乾淨了。大家曉得,他最是怕輸的,只得大家商通了,詐為詐輸。怎樣叫詐輸呢?等他要開寶盆的時候,大家就拼著命揀那注碼項少的一門喊。譬如,明明開了二,二上的注碼多,便叫三,其餘都是如此。一連二十下,施子順不但不輸,反贏了千把塊錢。偏偏有一個不知輕重的候補知縣馬廉,他因為自己要顧本,卻都是冷門上下籌碼。到得四更多天,方才歇手,也有輸一二百的,也有輸二三百的,只有馬廉,非但不輸,倒贏了六百多塊。施子順心上很怪著他,當時,也不好怎樣。眉頭一皺,想了一個法子出來,一定要叫馬廉去搖莊。

馬廉先前不肯,後來看見施子順聲色俱厲,只得格遵台命。那曉得,那班人還是這個宗旨,只要施子順押在那裡,便替他喊那裡。不到四攤,馬廉已下去了二百多塊,馬廉急了。這一會施子順押了一個四,卻開出一個二來,大家都趕著喊四。馬廉忍不住了,只得指著寶盆說:「明明是個二,如何是四呢?」有一位穿缺襟馬褂的,對馬廉擠擠眼道:「兩個三,兩個五,如何不是四?」馬廉道:「一夜不睡,老哥眼花了,這是兩個二,兩個五,明明是個二罷哩。」當時大家無話,馬廉就把贏的收了進來。接著,施子順又押了一下,開出來,卻是四,大家還是齊聲說,馬廉道:「一個五,一個四,一個六,一個,如何會是?」就有人拿腳去踢馬廉,是叫他不要頂真的意思。

馬廉看了寶盆,用手指頭一個一個屈著數給他看。施子順心上大不耐煩,不由的翻了臉。搶過寶盆,往地下一丟,捧的粉碎,嘴裡還罵道:「滾他媽的蛋,難道我施大爺還訛人麼?真是不開眼的東西。」大家見施子順發怒,格外要討施子順的好,都硬派馬廉的不是。寶盆已經摔了,馬廉更覺不能分辨,真是有冤沒處訴,要改口也來不及了。不由的天良發現,一股惡氣也按捺不住,站起來就走。施子順看見他並不賠話,又不把錢賠出來,格外氣得不得了,不由的拍桌子大罵。大家又帶著批評他的不是,並說他是窮花了眼了。還有想管他周旋的,說是他向來不能吃酒,今天吃了幾杯酒,所以失其常度;也有說他向來有個痰迷心竅的毛病;有的說大人不記小人之過。紛紛攘攘老大一回,施子順的氣才有點平下去。就有人說:「明天叫他來磕頭果。」施子順道:「不稀罕他這樣的狗頭!」那人道:「那也不是稀罕,是一定的規矩。難道他得罪了你老,你老就這樣罷了不成?」施子順道:「叫他等著罷,有他的舒服日子呢!」夏天夜短,早已天明。這班人的轎夫都來伺候著上衙門,這才紛紛各散。

施子順回了家,就睡在煙鋪上抽煙,暗想:「我在廣東也算有名的人了,這個崽子竟不放我在眼裡,要不給他點紅白看看,人家以後真要瞧我不起了。」眼珠子兒轉,早已想定了主意,便喊了一聲「來」。早有四五個管家進來站著,施子順道:「那個猴兒崽子明天要是來,不許他進來。」那四五個管家早就如雷的答應一聲:「是。」施子順又問道:「今天是初幾?」一個管家說:「是初五。」施子順道:「今天衙門裡有事,我要進衙門去,叫廚房裡備點吃的,早早開飯。那天李家送的熊掌,問問燉好沒有?」管家答應了去,不一刻回來答覆道:「廚子說,還不能吃,總得後天才可吃呢。」施子順道:「這個狗養的,這樣懶。去對他說,明天晚上不整好了端上來,我是送他南海縣裡去。」管家答應著就去傳諭。

這時候,太陽出了,施子順反迷迷糊糊睡著在煙盤子上。約摸晌午的時候,只聽得門口有人打門,管家趕緊去開門,問什麼事?才知道是撫台衙門口聽差的,因為撫台要剃頭,喊不到他,發了氣,所以特地來請他的。管家忙過去推醒了施子順,告訴明白。施子順也慌了,連忙擦了一把臉,披上一件馬褂,跟了來的人一同進衙門去了。

卻說頭天晚上開賭,大家到齊後,宋媒婆也就過去安置了,所以這一夜的故事都不曾知道。到了次日,有福便—一的說了一遍。那曉得,這個馬廉是宋媒婆的心愛乾兒子。聽見受了施子順的氣,還聽說要毀他,心上頗有點不自在,就問有福道:「他的點子,你到底看見沒有?」有福道:「看見的,馬二哥實在不錯。一個五、一個四、一個六、一個,如何會是呢?」宋媒婆道;「雖是賭錢,都有規矩的。這又不是拿勢力壓服人的事,這是不作興的。也罷,我去勸勸他罷,叫你二哥過天賠個禮就算完了。」有福答應著。宋媒婆等到早飯過後,便去見施二奶奶,托他勸勸子順。又說自己同了小馬來磕頭就是了。

那曉得施二奶奶更是不知高低,不聽猶可,一聽來媒婆替他說情,格外的如火上添油,索性指天畫地大罵起來,並且還夾了幾句混話。宋媒婆可是能受氣的人呢?早已滿腹煙生,冷笑了兩聲,走回來。又對有福道:「等到施大叔回來,你請他過來,我對他說。」一直到了上燈的時候,施子順才回家來,滿臉上不高興,大約是很碰了大人一個釘子。一到家,他的女人便把馬廉有宋媒婆的包皮,所以欺負你這一番話說了一遍。施子順一腔怒氣,本來無可發洩,卻好藉著這個機會痛罵了一頓。

接著又是有福來請他,施子順道;「我不得空,我要同人做對,就做定了。我也不顧那個人的腰桿粗不粗,要有本事,各人做各人的去。」有福聽見話不投機,只得回來告訴了宋媒婆。宋媒婆大怒道:「好,好,這小子竟是發了昏了!既是如此,你就去對馬二哥說,不許過去陪禮,有天大的事有我哩!就是有人殺了他的頭,我賠給他!」一面說著,一面氣烘烘的叫打轎子上院。

列位要曉得,施子順一月不過見撫台五六面。這位撫台剃頭,是按著初五、十四、二十三三個日子,所謂月忌的日子剃頭。至於推拿,往往是撫台不舒服的時候,又不敢開口多說話。施子順不過是瞎吹,其實並沒有一點權力。宋媒婆是時常進去,不見大人,就見太太、姨太太,說兩句話比什麼都靈。

這回到了院門口,下了轎,扭了過去。門口人曉得他來慣的,非但不阻擋,反到同他謙和的很。當時,宋媒婆到了上房替太太們請了安,說了些閒話,大遠轉的說到:「候補知縣馬康馬大老爺極有材具,新近不知道怎樣不見機,得罪了施司務。施司務說是要求大人不答應他,可憐他嚇的像個小鬼的一樣,昨天找我去替他求神。我勸他說是大人這樣的精明,如何能聽施司務的話?再也說不信,他這到是一件新鮮笑話,說給太太解解悶。」太太道;「那個施司務?」宋媒婆道:「就是剃頭的施子順。」太太笑道:「剃頭的那有這樣能為?況且他如何會得罪施剃頭的呢?」宋媒婆冷笑了一聲,也不作聲。

太太詫異起來,一定要問。宋媒婆道:「太太一定要問,我也不敢不說,可不是我送來說人家不好。施司務在外面是無般不做,哄嚇詐騙,件件都會。新近不知騙了什麼人,說給他求個缺,講定了一大筆錢。馬老爺曉得了,勸那個人不要做,說咱們大人一清如水,那裡會有這樣的事?那個人果然相信,回復了施司務,施司務問起,所以就恨極了馬老爺。在外邊各處發了話,說非求大人參他不可。就是這個緣故,太太可千萬別對大人說,只當是我媒婆子來搬弄是非。」

太太聽了大為不悅道:「這還了得!大人不過因為他手藝好,所以諸事優容點,那曉得慣到他這個地步!現在是只要有個會一隻手剃頭的,早已開發了他,只是沒有這人,所以他才跳上架子哩。」宋媒婆道:「一隻手剃頭的人,別省卻少,廣東並不稀奇,多的很呢。」太太道:「大人問過幾次,都說沒有,怎你說多得很呢?」宋媒婆道:「那是施司務的鬼。太太不相信,我明天同兩個進來,大人高興,就試試他手段如何?」太太道:「好,好,就這樣。你明天也不必自己來,打發人送來就是了。」宋媒婆道:「我不來不成,我不來,他也不得進來。」太太道:「也好,你進來談談罷。」宋媒婆又夾七夾八的說了一會,方才走了。

到了次日,果然同了一個人進來,身材極其靈便。太太早已對大人說過了,宋媒婆一向是直出直進的,便也無人阻擋。大人卻並不是剃頭的日期,因為太太說了,就叫他進來試試手段,果然剃得好;就是推拿工夫,也勝似施司務。當時就招呼留下,開他一份工食,卻並不曾開發姓施的。姓施的曉得了,便知道站不住,央同夥裡替他告假,也是試探試探的意思,那知大人也准了假。施子順便收拾了行李,戴了帽子,上來磕頭謝飯。大人又賞了四十兩銀子,給他做盤纏。大人也是怕他回到京裡去說些不相干的話,因此還千分優待他。施子順嘴裡雖感激,心上卻是恨極了宋媒婆了。諸事已畢,便即搭船回京去了。按下漫表。

且說馬廉知道來媒婆替他爭了這口氣,心中大樂。從此以後益發親近,問安、視膳,雖說是乾兒子,就是親兒子能夠如此,也就可以算做孝子了。宋媒婆又替他謀了一次署事,是潮州府屬的大埔縣。但馬太爺並不認識什麼字,幸虧身邊有一個老家人,文理卻尚通順,寫個把片子,封把信,都是這個人經手,叫做江明。馬太爺署了事,江明以為這錢治稿案一定是他的了。那知馬太爺卻又是一樣心,以為若是給他這個職事,便不能時常在身邊指使,所以只派了個伺候簽押房。江明心中很有點氣,馬太爺還是一會叫他寫這個,一會寫那個,江明沒好氣,便故意的延捱。馬太爺先還好說,後來便有要反臉的樣子,江明越發仇結的深了。但是日行公事,都是刑錢老夫子作了主,輪不到江明說話,江明告假又告不脫。後來,馬太爺索性訓斥起來,說:「你要不好好的辦事,一定要打你板子,辦你的遞解。」江明氣得目瞪口呆,從此所辦的事,也明欺馬廉不懂,更加不成東西了。

廣東地方上人,吃洋行裡飯的人最多。有一日,馬太爺坐了堂,有一起毆辱斯文的案子。原告是個在學的生員,因為教材館,打了學生,這學生的爹是當過洋行細崽的,便來同先生吵鬧,又刷了先生兩個嘴巴。先生怒極了,便來告狀。馬太爺先問了原告,才帶上被告,一看這個細崽的妝束,竟是一個洋人,不覺吃了一驚。就連忙退堂,招呼把被告請進來,分庭抗禮坐下,又賠了許多不是,才開中門送出去,反到把原告打了二十手心,還要移學注劣,總算求了下來。當時,看的人都不懂這個講究,還當是被告與馬太爺有交情呢!

這位原告既被細崽毆辱,又被縣官無故打了二十手心,心裡十分不甘。便糾了一班同學,送了一張公呈到府裡去上告。府裡看了也覺詫異。然而每年收受縣裡的隔規不少,又不能不偏袒縣裡,也含糊批駁了。這班人就大為鼓噪,一直告到省裡去了。臬台准了狀子,派人下來密查,馬太爺也得了信,只得到省裡去走了一趟。一則因為法案情離奇,想去設法消彌。一則因為到任後,還未接太太來署,順便可以同了太太到衙門裡來。當時計議好了,一徑帶了江明,還有幾個跟班,到省裡來。

他住的是東門裡的公館,剛剛到得門口,看見門口出出進進的人實在不少,心裡奇怪,連忙就問是什麼事?早有留在家裡的一個老管家出來請安,隨即回說:「是太太今早黎明得急症死了,現在正忙著收殮哩。」馬廉大驚,三腳兩步跨到裡面,撫屍一慟,免不得買棺成殮,停喪在堂。就一面稟到,一面請了三天的假。假滿已過,各憲都問起這案子,馬太爺說是洋人做了被告,卑職為消解起見,才把原告懲責了幾下。各位大憲一聽見是洋人,心上早有點膽怯,只有臬台不相信,說是且等委員回來再說。

馬廉回到宮裡,心中不甚爽快,真是公私交迫。一個人睡在煙燈上呼呼的抽煙,忽然想起一件事來,便喚江明問道:「我看見人家帖子或是名片上,名字旁邊另有一個小戳子,是個什麼講究?」江明道:「那是有了服制的意思。」馬廉道:「人家男人死了,女人替他穿服;女人死了,男人是穿幾年服?」江明道:「聽說是一年服。」馬廉道:「是呀,我的名片旁邊,應得要加一個小字戳子,方是正理。」江明道:「是,明天就招呼去刻一個來,不過三個錢的光景。」馬廉道:「不要刻,我有現成的。」停了一會,馬太爺的煙癮過足了,便走到房裡去,開了一個洋鐵拜匣。查了一回,查出一個小戳子來,放在桌上,吩咐跟班的拿去印在名字旁邊。

原來馬太爺向來吝嗇到極處,不拘是什麼東西,都留好了。這個戳子,還是從前丁外艱的時候用的一個「制」字。馬太爺並不曉得什麼講究,也並不認得這個字,但是,他的圖書及別樣的東西,這頂上都刻好一個「上」字,他卻死命把個「上」字記住了,所以也不曾倒用過什麼東西。此次發給跟班,他還吩咐「這是上,這是下」六個大字。偏偏這位跟班同老爺一樣,亦是一個字不識,接過去磨了墨,就一張一張用了上去。江明一旁看見,心裡明白,本待要上去說明,只因挨個不派他好行當的仇隙,也就閉口不言,好在也不是交給他用的。不多一會,馬太爺的名片上、帖子上,都刻了一個「制」字放在一邊。

到得次日,馬太爺上過衙門,免不得去拜一拜客。有的都是擋駕,有幾位見的,看見他帖子上都刻了一個「制」字,不覺詫異道:「沒有聽見他丁憂呀?」後來同寅中大家談起來,才曉得他家留的名片,都是如此。就有好事的去打聽,他家死了什麼人?才知道是太太死了。因此,大家都傳做笑話。更有一家什麼報館裡替他登了報,說是「妻喪稱制,是從馬老爺為始」的話。馬老爺卻並不知道,還是各處用他的「制」字名片。到後來,馬太爺的相好知會了馬太爺,方才收了回去,另外刻了一個「服」字圖書。又因為自己發出去的,也就不能罵跟班昏蛋了。

馬太爺在省裡住了幾天,查辦的委員回來了,才曉得洋行裡歇出來的細崽。被臬台大大申斥了一頓,又上院請撤他的任。馬太爺聽見信息不好,又是剛要收漕的時候,只得連夜回大埔去了。暗地裡又切實的托了宋媒婆,宋媒婆替他極力周旋,才定了漕竣交卸的辦法,馬太爺更是感激。但是自從打省裡回來,曉得是不能久任的,便百事不問。任是什麼狀子,總批一個不准,除了命盜案件沒有法想,還是仍舊要去驗看。只等收過了漕,腰包裡滿了,好交卸回省,另謀別事。

這日坐在煙鋪上,忽然刑名師爺走了過來,馬廉趕忙起來讓坐。刑名師爺便提起,接到省城裡密信,說是制台被參。因為說是有個媒婆子出入衙署,賄買差缺,已是放了欽差的話,並且折子上牽連的人不少。馬廉一聽,大驚道:「真的麼?」刑名師爺便從靴頁子裡抽出信來,送給東家看。無奈東家並不認識,只得胡亂假裝著看。刑名師爺從旁一看,那一張信卻是顛倒拿著,肚裡好笑,也不好說什麼。馬廉此時心裡很不是味,當著老夫子,又不便叫江明來念講給他聽,只翻了一翻,算是看完了,依舊送還刑名師爺,收入靴頁裡去。師爺看見東家無精打采,便也起身去了。馬廉輾轉一想:「這事很不好,怕的是自己功名保不住。」只得喊了江明來,要專人到省裡去打聽。江明道:「這事要是真欽差出京,總要幾個月,那是老爺已是交卸了。忙也不忙在這幾日,且到那時候再說罷。」馬廉聽見有理,只得暫時擱起,無奈心裡總是放他不下。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糊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