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楚更霸

【原文】

晉楚更霸,

趙魏困橫。

假途滅虢,

踐土會盟。

【註釋】

晉:指晉文公,春秋五霸中排第二位。楚:楚莊王,在五霸中,楚國人口最多,地域最大。虢:虢國,在今天的山西省平陸縣。踐土:地名,今河南原陽。盟:歃血為盟,古人在盟會上,將自己的血或牲口的血含一點在嘴裡,或者喝血酒,以表示自己信守諾言的誠意。

這四句話說的也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事情,同樣告訴我們,每個國家在經濟上、政治上和軍事上的發展和成功,都離不開能人志士的幫助。事實上,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文化和思想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像我們熟悉的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都是這一時期的大思想家。

【釋義】

晉文公和楚莊王依靠自己的能力和賢臣的幫助先後稱霸,而趙國和魏國則先後受困於秦國的連橫戰術。晉國向虞國借道去攻打它的鄰國虢國,結果在回來的路上把虞國也一起滅了;晉文公依靠自己的實力打敗了楚國,並在踐土召集各路諸侯一起結成同盟。

【典故】

古代談判家

戰國時期,有兩個著名的談判家,一個叫蘇秦,另一個叫張儀。他們倆分別主張在國家與國家之間實行「合縱」和「連橫」的政治策略。當時有七個國家,秦國最強大,其餘六個國家相對比較弱小,都害怕秦國會先來攻打自己的國家。這時候蘇秦就一個一個地拜見和說服這六個弱小國家的國王,提出他的「合縱」策略,也就是要六個國家聯合起來共同抵禦秦國的擴張。六個國家聽取了蘇秦的建議,簽訂了一個協議:只要六國中的一國受到秦國的侵犯,其他國家就要一同還擊。這樣一來,使得秦國在十幾年中都處於六國的圍困之中,不敢去攻打任何一個國家。就在秦國苦於沒有辦法去對付六國的時候,蘇秦的同學張儀,自告奮勇地向秦國國王提出了他的「連橫」對策,也就是說服六個國家的國王同秦國簽訂互不侵犯的條約。這樣一來,蘇秦的「合縱」策略就失去作用了。隨後,秦國對六個國家採取了各個殲滅的策略,最終消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

由此可見,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在動手之前,自己最好能對這件事情的前後左右、方方面面都想一想,等有了一個好的計劃或者好的方法後,做起事情來就會比較輕鬆,也會容易獲得成功。

《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