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某數

原文

知1某數,識2某文。

一而3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萬。

註釋

1知:知道。

2識:認識。

3而:連詞,及,與。

譯文

人要學會數數,一定要先學會寫字。如果知道十、百、千、萬之多,便知道了怎麼數數,如果知道古今的賢德之人的事情就是學習了古代的知識。一是數的開始,十是數的終結,一、三、五、七、九屬陽,二、四、六、八、十屬陰。在古代聖賢書中,先畫一點屬陽,後畫一橫屬陰,這就是一字,是一陰一陽。十個十就是百,十個一百便是一千,十個一千便是一萬,十個一萬便是一億,十個一億便是一兆。在上古時代,有一個人叫作隸首,從他開始計算數目,他又教後代的人,以至到了今天,數目可以擴展到無窮大。

典故

倉頡造字

在遠古時期,漢字還沒有被發明出來,由於生活所需,人們使用在繩子上打結的方法來記事。傳說,人們用一根十分長的繩子,每當出去狩獵捕捉到一隻野獸時,回來就在繩子上打一個結,說明所捕獲獵物多了一個。但事實上,這種方法極不方便。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進和社會生產力水平的逐漸提高,這種方法漸漸讓原始的人類祖先感到已經不能滿足交流、表達自己思想的需要。到了黃帝統治華夏的時期,有個叫作倉頡的文史官員,受到當時人們盛行的一種占卜技術的啟發,開始創造了一些文字符號。他研究的對象十分廣泛,大山、河流的形狀及其去向,鳥獸花草魚蟲的斑紋羽毛,以及人類勞動時的姿態,相互交流時的表情都在他的研究範圍之內。經歷了長時間的觀察研究和艱苦努力,有一天他突然找到了創造漢字的方法,他非常的高興。據說,他的這一創舉曾驚天地,泣鬼神。

《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