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社群變現的流程

收入可以以其他形式出現,其中最令人愉快的是顧客臉上出現滿意的微笑,這比什麼都值得,因為這意味著他會再次光顧,甚至帶個朋友來。

——雷·克羅克

廣 州的小雲擁有一個10萬人規模的母嬰社群,這些社群由300個微信群、100個QQ群組成。這些社群的成員大多是准媽媽、寶媽。在這些人群當中,小雲發現了商機:她決定借助微信群的信息傳播功能和社交功能,提供供求信息,同時進行各種線上線下的分享。這最終給她帶來了一筆不菲的收入。

隨著時間的推移,她開始借助微信公眾平台和微店,將分散在微信群和QQ群中的用戶需求在一個線上平台實現。如果這個社群中的用戶需求集中體現在標準化的商品消費需求,則一個微店系統就可以實現此功能。如果擁有不只是直接電商的需求,還需要更多的信息發佈交互需求,則需要一個社區產品連帶一個可以進行電商交易的微店系統等,這就是所謂的商業閉環的再次上線過程。無論需求的技術產品形態如何,最終要實現的都是對接社群組織內部人和服務的連接需求。形成以社群為支撐、技術工具為手段,才能連接社群內比較集中的需求和服務提供商,並實現需求和服務配對的過程。這樣,一個最簡單的社群運營平台就搭建完成了,並且實現了基本的交易,從而完成了鬆散社群運營到高級社群運營的升級。

為了更好地進行社群的運營,她通過擴大工具平台供給雙方的數量和質量以及品類,實現更大商業價值的挖掘,包括對服務自有社群的工具平台向服務同類或者更為廣泛的人群需求的擴大,真正對外開放,實現工具平台到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服務交易平台的升級。

她運營母嬰社群時,其實是滿足了社群內部某部分用戶的需求。而把用戶引導到工具平台上,則會實現更多人需求的滿足,並整合和匹配更多相應的服務,從而由一個內部的社群運營平台升級為開放的社群運營平台,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社群運營平台的建立。

在社群商業模式下,用戶因為被好的內容吸引,聚集成社群;社群發展壯大,促成更多交易,完成商業變現。其中,內容是媒體屬性,用作流量入口;社群是關係屬性,用來沉澱流量;商業是交易屬性,實現流量價值。

銷售社群

銷售社群的技巧

所謂的銷售社群是指介紹社群或者通過一個軟文描述社群,讓陌生的成員選擇加入。所以在寫社群軟文時,必須先問自己6個重要的問題。這就是5W1H原則,也就是何人、何事、何時、何處、為何、如何。

思考清楚以上幾個問題之後,我們還必須思考兩個問題。

1.社群特色:你的亮點是什麼?所謂社群的特色就是你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群員加入這個社群後能解決什麼問題。比如,我之前曾經建立過一個培訓班社群叫“微商小作文”。在這個群裡,我每週會分享一些成交文案的案例。一些不太會發朋友圈,或者發了朋友圈不能成交的社群成員加入群一周後,慢慢學會了朋友圈銷售文案,他就會介紹其他人來參加我的社群。

2. 加入的誘因:為什麼別人要加入?也就是當你介紹群,或者別人請你寫軟文介紹群時,你必須讓讀者處於中心的地位,讀者利益放在首位,吸引讀者繼續往下看,或者吸引讀者告訴別人。

一般來說,在介紹社群或者寫軟文介紹社群時,應盡量遵守AIDA原則,也稱“愛達”公式。它是國際推銷專家海英茲·姆·戈得曼總結的推銷模式,具體指一個成功的軟文必須把買方的注意力吸引或轉移到產品上,使買方對你推銷的產品產生興趣,這樣買方的慾望隨之產生,爾後再促使其採取購買行為,達成交易。AIDA是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A為Attention(注意力),即吸引客戶的注意;I為Interest(興趣),即引發客戶的興趣;D為Desire(慾望),即激發客戶的慾望;A為Action(行動),即鼓勵客戶採取購買行動。

(1)介紹你建群的意義,使買方產生興趣。這時,賣方需要對自己的社群進行詳盡的介紹,包括建群的意義、社群的成員等。例如:本社群裡有意見領袖、專家顧問,可以全方面地幫成員提升自己、解決買方遇到的問題;買方也可以通過這個社群擴大人脈、賺錢等。

(2)優勢再現。在這個步驟中,你可以通過你的社群與其他社群的比較,凸顯自己在社群運營實力、運營經驗等方面的優勢,讓買方先心動,繼而行動。

(3)提出優惠條件。例如本社群只招募100位成員。前30位收費500元,後面70位收費1 000元。報名從速。

(4)勸導客戶最終行動。我們通過軟文介紹群最重要也是最終的目的就是成功地說服買方加入你的社群。因此,最後這個步驟不可或缺。比如:你建了一個培訓型的社群,就可以通過曬已加入成員向你付款的截圖或者前期學員的反饋,使欲加入的成員對社群進行實質性的瞭解,從而更好更快地決定加入你的社群。

總而言之,銷售社群的目的就是擴大社群成員、說服客戶加入社群。這跟廣告在很多方面不謀而合,如“服從你的渴望”(雪碧)、“成功之路,從頭開始”(飄柔)、“汾酒必喝,喝酒必汾”(汾酒)、“眾裡尋他千百度,想要幾度就幾度”(伊萊克斯冰箱)、“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聯想)、“我們的光彩來自你的風采”(沙宣洗髮水)、“放低偏見,你會有精彩發現”(柯尼卡)等。兩者都是要盡力推銷自己的產品,讓消費者對產品有全面詳細的瞭解、有購買的慾望,並進一步付諸實踐。

 

製造有價值的移動互聯網知識、資訊,拓展有價值的人脈資源;由於本群人數眾多……

美國漢堡王:退群送漢堡

美國漢堡王粉絲群有35 000人,但群的活躍度卻不高。漢堡王做了一個活動:如果粉絲從群裡退出去,就送他一個漢堡。本來就很難買,退出群去還給一個漢堡,粉絲們紛紛退群,最後只剩下8 000人。

這8 000人是送他漢堡也不退的人,這就是漢堡王的“腦殘粉”,結果漢堡王的社群活躍度增加了5倍。

【案例11】秋葉ppt

秋葉ppt的運營策略是什麼呢?第一,它有嚴格的入群門檻,所有的用戶都是課程的付費用戶,這就從根本上杜絕了大量的普通群體;第二,它之所以能夠維持長期的活躍度,是因為它有乾貨的持續輸出,每天有一些職場相關的內容,每週會有ppt修改的設計活動;第三,它是以產品為導向的,會不斷更新職場技能課程、ppt課程、圖表課程等,這使它可以做到以產品為導向。

【案例12】人人都是運營

人人都是運營是項目協作社群,以收取會員費的形式篩選成員;能實現利益共享,通過分包形式參與項目開發,達成利益分成;持續的乾貨輸出,線上線下大咖分享。通過這三點打造獨一無二的品牌形象。

【案例13】十點讀書會

十點讀書會的入群門檻是什麼呢?入群時必須交一份推薦書單,每週保持一篇讀書筆記。通過這個門檻篩選下來的用戶基本都是執行力非常強、自覺性非常高的,而且對十點讀書會認同感也非常高。

它也會有持續的線上線下活動,邀請嘉賓做分享,還有類似一起徒步、一起騎行等文藝氣息濃厚的活動,這種文藝氣息正好跟他的用戶屬性是相符的。它通過線下活動把社群成員的弱關係轉換為強關係。

塑造身份認同感,通過嚴格的門檻和各種活動給大家傳達一個理念,那就是讀書會就等同於十點讀書,這是非常難做到的。

通過以上做得相對較好的社群,我們可以得出運營社群的幾個重點策略:社群的嚴格門檻、持續的乾貨輸出、線上線下活動結合、培養社群用戶的身份認同感、社群內部利益共贏。

首先是價值、服務要明確。其次是規模要合理,一般社群100~200人是比較理想的狀態,清理+分割可以解決群規模問題:通過人工篩檢、頭像、朋友圈、平時發言、購買行為都能辨別出是不是專業的活動粉,但群分割帶來的問題是人氣可能會下降,這時社群的連接者就顯得很重要,他們會把原來的大群和現在分開來的小群串起來。最後是內容溝通,讓大家活躍、參與。很多社群運營者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信息量太少不夠活躍,信息量太大就會有人覺得不堪其擾而退群,這個確實很難平衡。筆者在社群長久沉默的時候偶爾引導大家,讓大家活躍起來,活躍起來之後自己就不參與了,這樣靠慣性持續一段時間控制住信息量。

留存十大策略

我們知道拉來用戶只是開始,如何與用戶互動、留住用戶才是核心。社群運營者發覺在用戶在活躍了一小段時間後,逐漸變得悄無聲息,一條消息發出去往往石沉大海,沒有一絲波瀾。於是就開始慌了,怎麼辦?怎麼辦?要如何維持社群客戶的活躍度和忠誠度呢?

(1)控制社群規模。經過多次測試,發現一個社群保持在150人以內的,會被高效管理!一旦超過150人,就會有一些廣告病毒號潛入(比如成功學、性技巧、18禁電影等),並讓一個好好的社群慢慢死去。所以你會看到,一般500人的大群,存活的時間都非常短,很快就會有發佈垃圾廣告者進入!因為大家都抱著打廣告的心態選擇留在這個社群,而非因為這個社群的原有價值!

控制規模主要看社群的成長階段。一個社群是有一定的成長週期的,若不控制社群規模的話,該社群很可能永遠只是為新手用戶服務,同時在信息過濾上有不小的難度,可能永遠討論的是一些初級問題。當然這並不能說是錯誤的策略,甚至在產品售後、咨詢中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這會導致資深用戶及老用戶的沉默。當有價值的VIP用戶沉默或者離開時,社群價值就無法得到提高;同樣,若是新手用戶不斷湧現,沒有有效引導的話,社群將淪為一個聊天灌水群。

鄧巴定律早已告訴我們,人類智力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的社交網絡人數是148人,約150人,所以鄧巴定律也稱為150定律。這對我們運營社群有很大啟示:若社群是50人以下的規模,群內部交互是非常深的,即使是沒有活動刺激,成員通過興趣話題連接也能自發互動,此時的社群是半熟人社交模式的;若社群超過50人,就需要強有力的規則引導及活動刺激,否則群的凝聚力將會大大消退,沒有熟悉的感覺彼此溝通頻率將降低,此時的社群是半陌生人分享模式的。

企業社群發展規劃必須控制規模,用於沉澱核心用戶、內測用戶等重點對象,是社群精細化運作、提煉社群價值的一條必經之路。相對於普通成員而言,產品的核心用戶群體,能為品牌帶來更多價值。

(2)定時清理人員。建議大家定期清除不活躍的粉絲,週期可以是一個月,一個季度,或者半年。比如:在群裡從不說話的、發廣告的、不認可社群文化和價值觀的。清理人的話術:今天晚上20:00本群將調整一部分長期潛水不說話的小夥伴,在的請打1。這只是一個主張,這樣可以活躍你的群。你如果在你的群裡說,今天要搞個活動,先調整一部分人之後開始進行活動,這樣會很有意思,你會看到很多人在群裡簽到。

(3)專業化生存。在社群中為自己打上專業的標籤,讓客戶主動來找你,把主動營銷變成被動營銷。只要你的產品好,專業知識硬,並且讓他們知道,自然會把他們吸引過來。既然他們願意加這個群,就代表他們有需求,不管是產品還是知識,只要你能提供,他們就願意留下來。優質的內容能帶來很好的口碑效應,我們群的加粉很多都是群內成員的口碑宣傳和邀請。無論什麼網站,如果僅有用戶、關係鏈,而沒有吸引人的內容在裡面,維持起來也是很困難的。“內容為王”還是有道理的。對於新用戶來說,其關係鏈尚未形成,因此只能消費內容,這看看那看看。如果內容有趣的話,用戶就會產生行為互動,進而逐漸塑造關係鏈,否則很快就會因內容匱乏而退出,辛苦拉來的種子用戶就會跑掉。首次註冊新浪微博的用戶,因為其沒有關注任何人,所以會在用戶引導中增加感興趣的內容主題讓用戶選擇,每個主題下都有不同的賬號,用戶關注這個主題,就相當於關注了這個主題下的所有用戶,這樣用戶的信息流就不會為空,讓用戶有得看。

(4)分享自我。在社群中不但要分享你的產品以及產品效果,還要分享你的生活、你的閱歷、你的人生態度等。讓客戶知道你是怎樣一個人,先把自己推出去,讓客戶瞭解你、信任你,才會瞭解並信任你的產品。試想一下,誰會輕易相信一個陌生人呢?

(5)名人效應。如果你邀請的嘉賓是被很多人所熟知的,能帶來很明顯的加粉。

(6)核心用戶。在社群中培養至少5個聊得來的朋友,要足夠真誠,不管是打感情戰還是優惠戰,目的是要讓他們和你站在同一戰線上。有他們在,隨時能夠活躍氣氛,維持社群的活躍度。

(7)口碑傳播。相比高調又燒錢的名人傳播,依靠種子用戶的口碑傳播則要低調省錢一些,但是這樣一來,對產品的要求更高,除了要滿足用戶的核心需求,還要讓用戶用得爽,用得值,用得開心,並找到歸屬感,這樣用戶才更有可能主動自願地幫助你傳播。

(8)核心群的建立。如果社群太多,群主自己的精力也有限,就需要有人來幫你。核心群的人員可以是自己內部的人員,但是筆者建議盡量發掘學員群裡面的人員,如果有人願意說話,而且他有自己的思想,認可我們的一些理念,就可以把他拉到核心群裡面。一般來說,核心群的人數是比較固定的、小範圍的,其結構也是環形的,在這個小範圍裡面大家可以自由地說話,不限制,有很多很棒的想法就是在大家的交流中產生的。正如那句話所說,厲害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這個核心群可以說是一個團隊,可以給你支持。

(9)群活動AA付款、群收款。有活動的時候,可以通過群活動的方式邀請社群用戶參與,比如線下聚會,結合同城優勢搞聚會也是讓群活躍的重要手段。因為這是與平檯面對面交流的機會,用戶會很有興趣參與,尤其是投資金額較大的用戶。我們知道就算在社群裡每天聊得熱火朝天畢竟只是文字遊戲,像是隔著牆說話,沒有安全感。定期開展活動,不管大小,無須斥巨資,主要是把社群中的人聚集起來,即使是喝喝茶聊聊天也是極好的,如果能有好友閒時聚聚的感覺就更完美了。

活動的時間、地點、形式等可以在平時聊天的時候收集,確保大多數人能參加。活動方案出來後,挑個平時最活躍的時間段在群裡公佈,並提前確定好人數、費用、所需物品、注意事項等。他們是抱著玩的心態來的,所以你要想全麵點、準備充足點。

如果有條件,可以把每次相聚拍成一段視頻或製作成一個影集,畢竟這是所有人一段美好的回憶,值得珍藏。同時,也可以作為你以後推廣的素材。

(10)小關懷。比如當社群成員過生日時,送上生日祝福,或者用獎勵收買用戶:針對首批入群的成員定做的小禮品、優惠券、特殊權限和優惠政策。這是利用了心理學當中的“互惠原理”,即當人們接受贈予的時候,會產生有義務予以反饋的感覺。一方面為了獲得物質獎勵而積極參與,另一方面,獲得了物質獎勵,用戶對產品和企業可能有更積極的看法,更容易配合產品接下來進行的各種互動。例如,凡是搶到小米預約碼的用戶,都可以以更低廉的價格購買小米手機,而米粉們對小米的企業價值觀、使命和文化都有了更積極的態度,比如節日活動:逢感恩節、情人節、父親節、母親節等,在群裡舉辦一個主題活動,請用戶分享自己的故事,並給出在線賀卡,讓用戶可以發送給想要發送的人。

社群體驗

既然是群體,那必須是需要相應規則才能長久生存,不然只會像一盤散沙一般。社群的穩定發展與其規則密不可分,社群的形態需要一致,不應因其他新成員的加入而破壞之前的規則,即社群的出入口應做篩選,社群內部的行為規範應做統一。這類統一規則並非只需要文字內容進行規範,更多體現的是一種文化共識。

另外,除了規則外,群內運作機制在日常事務管理中十分重要。一定的激勵機制、角色分工都讓群成員在處理事務中各司其職,保證社群的規範化運作。在良好的規則及運作機制下,管理員的管理也更加省力,社群成員更加信服。

社群引導機制

我們需要注意這樣一個重要的原理:每出現23個抱怨者,就意味著還有1萬個對你不滿的顧客存在。你可能永遠不會聽到這1萬人的任何抱怨,但他們會用自己的錢包進行投票。

(1)核心價值引導。對於企業而言,首先要清楚你所建立的社群有什麼核心價值。核心價值是一個社群生存發展的基礎,也是一個社群的目標導向及定位。比如你是一個賣鋼琴的,你可能自然而然地想建立一個鋼琴愛好者的社群,但這不是核心優勢。世界上做鋼琴社群的人那麼多,為什麼別人要關注你?是你這裡有優秀的老師授課,還是有性價比高的鋼琴銷售?這才是企業做社群前應該思考的問題。

所以,幾乎所有運營成功的企業社群都是基於自身產品——小米的社群永遠是圍繞著小米的手機玩法,羅輯思維的社群永遠都是圍繞著羅振宇的動態做延展。不管你的產品是實物還是知識,都需要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密切相關。

(2)有效引導。有多少群要不就是一言不發淪為我們所說的“死群”,要麼就是純粹在聊天灌水,成為大家閒聊八卦的聊天室,這些都是群內缺乏引導的表現。

(3)人工引導。除了群規,最有效且必要的就是管理員的人工引導。大家都能體會到在一個社群中,不良言論的影響力遠遠大於對產品的誇獎,危機公關和言論引導在社群組織中十分重要。如果把一個社群發展的過程看作列車前進的過程,那麼管理員就是列車司機,不斷地修正、調整列車的前進方向,確保駛向正確的目的地。

人工引導並不僅僅是管理人員的引導,事實上,每個活躍的社群群體都擁有領袖式的成員,此類成員通常是早期核心成員,擁有較大的表達慾望,且相對其他成員擁有較大話語權。此類領袖式成員對於社群的拉動和引導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企業運營社群時應該聯合拉攏這類領袖進行示範引導,讓社群不偏離最初的定位及主題軌道。同時,所謂人以群分,領袖成員的特徵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社群未來成員的特徵,社群成員對領袖的信任也反映了其對產品和品牌的信任。

(4)情緒引導。情緒是可以傳染的。傳遞、引導情緒,踢掉不相信你的人,留下精英。跑腿兼職的人,比業務員效果更好。

任何事物要想不被繁雜的表象所干擾,就必須對原始定義有清晰的界定。社群也不例外。組織行為學認為,社會成員要構成一個群體,應具備以下三個特徵:群體成員需以一定紐帶聯繫起來;成員之間有共同目標和持續的相互交往;群體成員有共同的群體意識和規範。

群體中的人能夠通過行為模仿和隨後大腦功能的變化“感染”其他成員的情緒。

一方面,要控制社群的主流情緒。個人會遵從群體情感表達的規範,為得到喜愛和認同而模仿強勢文化,雖然他們的初始動機是遵守規範,而非吸收文化,但是潛移默化,社群中的情緒慢慢浸染,就會形成共同的意識和責任感。

另一方面,防止正面情感過於強勢。如果正面情感過於強勢,就可能產生預期之外的負面效果。比如“因為害怕破壞友愛的感覺,而不談論矛盾”。

讓我們來看看反面的例子。大眾的甲殼蟲汽車曾經擁有非常好的口碑,但是好景不長,因為缺乏獨特性和產品質量問題,甲殼蟲的口碑和銷量開始直線下落。從2000年全球銷售35.5萬部的頂峰到2004年接近22萬部,甲殼蟲的銷售下跌了38%。在2004年汽車發動性能調查中,大眾公司的產品在發動性能上排到了倒數第二。《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雜誌把大眾的捷達(Jetta)、高爾夫(Golf)和甲殼蟲統統從推薦名單上取消。而大眾公司不得不提供3 000美元的優惠來促銷自己的產品——這是從前優惠額度的6倍。

有一次,當我停下等紅燈的時候,看見一輛大眾的車主在車窗內面貼著一條長長的橫幅,上面寫著:“不要買大眾的車,它們是次品”;“大眾的服務人員爛到家了,他們不會修理問題,把你當垃圾對待。”車裡一個頭髮有些花白的中年家庭主婦,正安靜地等著綠燈。那兩張手寫的條幅,也許只花了那位婦女一點點錢,但它對大眾的傷害遠遠超出大眾自己的想像,它會毀掉大眾在精美雜誌廣告上投入的數百萬元的心血。

社群發言制度三大技巧

隨著社群成員規模的擴展,發言制度也要進行合理的設定。畢竟每個社群成員都有自己的訴求,單一領域的社群也不能保證社群所有成員都只限於關注單一領域。如果社群發言制度過於局限,久而久之,社群內容就會無比空洞、枯燥。社群的發展,不能僅限於一種模式一個話題區域,一方面我們要設置一定的禁忌,另一方面也應做出一定平衡,讓社群有嚴禁討論的話題的同時也呈現多元化發展,既有專業氣氛,又帶有生活氣息。

(1)合理設定“灌水時間”。如果社群是全天禁言制度,只是把一些活動丟進社群,那麼時間久了社群成員就會喪失對社群的熱情,漸漸地,社群就會喪失活躍度,淪為死群。

根據社群成員屬性、作息習慣,合理設置灌水時間,拓展社群外話題,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提高社群成員之間的交流度,提高成員之間的認可、信任度;二是可以提高群活躍度,不至於讓社群那麼枯燥。休息時間可以討論一些和社群無關的話題,發發牢騷緩解壓力,而其他工作時間禁止發佈與社群無關的主題,這就使得社群不至於死板。工作尚且需要勞逸結合,更何況以興趣為出發點的社群。

(2)合理設置“廣告時間”。我們可以合理設置廣告時間和制度。比如,規定每週有半天的時間可以發佈正規性的廣告,並且發廣告時需要發一個和群成員成比例金額的紅包。發佈廣告後,有對應業務匹配的可私聊。這樣,“人脈群”才能起到結識人脈的作用。

(3)合理設置“禁言”。在建群初期,可以嘗試禁言和不禁言兩種方式。禁言的缺點是很多新人進來發現自己什麼都幹不了,一衝動就直接退群了;而不禁言會導致有些不自覺的成員隨意聊天,影響到大多數想來學習的人。所以,可以建立一個專門用於閒聊的QQ群,把主群禁言。

社群獎罰制度三大技巧

為了保證社群的健康有序發展,需要引入獎懲機制。對社群做出貢獻的都應給予獎勵,影響社群發展、違反社群規則的人都應受到懲罰。

社群獎勵機制的設立,能激活每個用戶的進取心,其模式很多,如精神獎勵:貼吧置頂說明,頒發榮譽獎章,產品界面中致謝或者實地獎勵——設置簽到機構並提供相應的獎勵設置、一定的紅包獎勵等方式。讓成員體會到社群帶來的“榮譽感”,加深社群在成員心中的存在感,可以使社群爆發更大的活躍度。

社群獎勵。社群成員在社群中表現優秀,為社群帶來了非常大的貢獻,此時就一定要對成員進行獎勵,並對社群成員進行公開表揚。一方面鼓勵該成員繼續前進,另一方面為社群成員樹立榜樣,激發成員潛力,使社群正向發展。

社群懲罰。如果社群成員做出了對社群影響不好的行為,或者違反群規等,那麼就要根據情節嚴重程度對該成員進行懲罰。懲罰是保障社群健康運轉的基礎,所以社群中的任何人,都不能擁有特權,即便是“社群意見領袖”。通常有下面三種技巧。

(1)私下單獨警告:成員出現較為嚴重的違規行為,發佈少量不當言論對很多成員造成影響,這時管理員就應該通過相應手段與其聯繫,並強調“通過合理的規定的手段投訴,而不是在群內不斷發牢騷”。

(2)公開懲罰:對於多次勸說無效的成員,一旦發現就應該公開懲罰,並做詳細說明,最好配有截圖、語音之類的證據使其心服口服,也讓其他成員引以為戒。

(3)直接踢出群:嚴重違規的成員,可以採取直接踢出群的懲罰,並禁止其IP(網絡協議)再次申請入群。踢群信息也進行公示,並說明其違反的社群規定。

互動

在這裡我們所說的互動是指互動話題。我們必須明確三件事:跟誰說、說什麼、怎麼說。因為話題質量有時會決定一個群的生死。倘若你可以定期拋出一些話題讓用戶討論,就可以有效減少用戶自發組織話題,定期將討論結果與群友互動,可以提升大家參與討論的動力。如果你把這點做好,那麼你相當於成功了一半。

互動的核心,其實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話題社交。為了提升社群活躍度,發佈話題前首先應想到的是:社群中,有多少人對這個話題有濃厚興趣?這個話題又有多少價值?如果一個話題,群友沒有濃厚興趣,也沒有相當的價值,群友就會觀望,不會參與,時間一久,就形成潛水習慣,直至屏蔽群或者退群。

跟誰說

在提到跟誰說時,我們不得不提到用戶畫像。我們之所以要懂用戶畫像,是因為我們想知道要跟誰聊天,進而知道他們的愛好,更好地與他們互動。

用戶畫像又稱用戶角色,通過用戶畫像,可以更好地瞭解社群中的用戶是什麼樣的,他們喜好什麼,從而找到他們喜歡討論的話題,進而充分挖掘,從而引導用戶發言。

根據阿蘭·庫珀的“七步人物角色法”可以知道,一個令人信服的用戶角色要滿足七個條件,即PERSONA。構建用戶畫像的目的很簡單:更瞭解用戶,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用戶。

(1)用戶畫像就是用戶標籤。一個標籤通常是一個人的特徵標識,如年齡、性別、地域、愛好等,最後將用戶的所有標籤綜合來看,基本就可以勾勒出該用戶的立體“畫像”了。比如騰訊QQ最開始的標籤功能,自己可以設置“我的標籤”並且好友可以添加好友印象,這些添加的標籤也可以叫作“用戶畫像”,因為這些標籤代表了你這個人的一些習慣、性格、愛好等特點,很多公司可以通過利用這些標籤做精準營銷。

(2)用戶標籤的維度。通常情況下,建立“用戶畫像”的標籤有以下幾個維度。

標籤的維度沒有明確的要求,甚至上面的分類也是沒有明確界限的。如何選擇合適的標籤描述用戶特徵,這才是我們需要真正思考的問題。但是切忌想當然地給用戶貼標籤,比如學生群體一般特徵是盲目的、消費能力有限、服裝以運動品牌為主、喜歡新奇的東西,我們的產品恰好是新奇的東西,所以學生是我們的目標群體。這個結論彷彿並沒什麼問題,但實際是學生群體喜歡什麼商品是有群體意志的,並非盲目的,而且不同階段的學生消費跨度是非常大的,等等。所以一定要根據實際數據對用戶進行分類,切忌想當然。

說什麼

說什麼,其實是指話題的內容。話題引導非常重要。群內要活躍,一個是話題,找到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再一個就是大家熟悉的程度。

(1)找尋話題。幾乎任何話題都可能成為良好的談資。只要在平時處處留心,就可以發現許多引人入勝的話題,如體育活動和近期賽事、小說、電影、話劇、食物、烹飪、天氣、名勝風光、電視節目、流行時裝、暢銷書、個人愛好、個人的特殊經歷以及其他“熱門話題”等。在交際場合中,與剛相識的人開始交談是最不容易的,因為不熟悉對方的性格、愛好,而時間又不允許多做瞭解。這時宜從平淡處開口,而不要冒昧提出太深入或太特別的話題。最簡單的是談天氣,或從當時的環境找尋話題。比如:“今天來的人真不少!”“這兒您從前來過嗎?”“盆花養得真不錯!”等。另外,還有一個中國人慣用的老方法:詢問對方的籍貫,然後就所知引導對方詳談其家鄉的風物,這幾乎是一個萬通萬靈的不衰話題。

(2)交談。有了話題,還要有交談下去的內容。內容來自生活,來自對生活的觀察和感受,從一個人的言談往往可以看出他豐富的內涵及對生活的熾烈感情。這樣的人,總是對周圍的許多人和事物充滿熱情。很難想像一個冷漠而毫無情致的人會興致勃勃地與你談街上正流行的一款長裙。

社群運作要遵循“有趣、有內容、有分享”原則,內容創造是前提,而基於美食內容的廣泛分享、的有趣互動等才是重中之重,無內容不成品牌社群,無品牌社群更談不上社群成員活躍度。

怎麼說

如果把社群當成一個產品,那麼在社群裡發佈的內容都可以當作內容運營。要引導用戶,必須要做一個可以吸引用戶的內容選題。對大部分產品社群來說,用戶的忠誠度近乎零(通過各種渠道拉進來的用戶忠誠度並不高)。在前期,你必須要策劃用戶感興趣的內容。比如你做的是旅行類社群,那麼,你就要多策劃與旅行相關的內容;比如你做的是寵物類社群,那麼要有曬寵等內容。技巧其通常有以下兩種。

(1)人工干預。這個分兩種形式,第一種是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提升群的價值,但要注意:討論的問題要是群成員感興趣的,並且能夠引導群成員自發地問類似的問題。第二種是管理解答群友提出的問題,然後引起大家的互動。

(2)引導話題。會聊天絕對是個技能。通過聊天引導話題,拿到用戶資料,瞭解用戶的感受包括對競爭產品進行調查都可以在群裡進行。同時通過平時的聊天互動,傳遞一些公司的理念、團隊氛圍以及自己對公司的感受,也都能讓公司的產品和服務在用戶的印象中加分。

社群變現的切入時機

吳曉波經濟頻道,有幾十個QQ群進行粉絲管理。這些粉絲其實就是基於對吳曉波個人的某種認同聚集在一起,他們並不會覺得買一買吳曉波的書、吳曉波推薦的酒是有違意願的,他們會將其認作是自己的愛好、興趣。這種機緣的結合,產生的就是自然融入的商業模式。

在提到社群變現時機時,我們必須清楚知道兩點。第一,做透。任何社群都不可能給成員提供所有價值,也不可能吸引所有人。我們只能選擇一個點做深做透。第二,主次分明。先經營用戶,再經營產品(C2B)。在做社群之前,我們是先經營產品,然後把產品推銷給有需求的顧客。做了社群之後,我們就是先經營用戶,然後根據用戶的需求,研發、推出針對用戶需求的產品,並且讓用戶全程參與,做到真正的社會化。

此外,我們還要遵循變現的4個方法,如表所示。

當然,除了這些,我們還需要做好下面幾個步驟。

(1)用戶思維。用戶思維就是我怎麼能夠居住在用戶的靈魂深處,怎麼能夠懂用戶。每個運營社群的人都在想如何變現,可社群的本質從來不是賣貨場。社群成員所需要的產品是C2B而不是B2C,我們應該去想群成員想要什麼,而不是我們有什麼要推薦給群成員。

(2)情感連接。一般來說,企業在建立社群以後,不要急著贏利,因為這個時候社群還沒有完全穩定下來,也就是說還沒有完全成型,這時候如果讓用戶付費的話,會令他們反感,或直接棄群。所以,要等到他們和社群有了情感連接之後,才能慢慢開始實行收費。

(3)內容用戶關係變現。變現一定要遵循一個非常重要的法則,叫作內容用戶關係變現,缺一步都很難。首先要輸出知識,通過輸出知識連接到有用的用戶,和用戶建立非常深的關係,最後一步才是變現。這三個環節缺少任何一個,都會使你的社群變現非常困難。

(4)目標客戶變現。要想方設法促進社群成員轉變為目標客戶。這其中,建群並不是最難的,許多人都可以一周內拉出500人來,很容易。社群營銷的第一個難點是,從社群成員到目標用戶的轉變,這是社群營銷的一大難題。許多社群做營銷,人很容易拉進來,產品也有了,但是把社群中的成員轉為目標用戶,除了採取特價、會員價等方式,很難有更好的方式。

(5)銷售時機。在做社群之前,我們跟用戶是點到點的接觸關係,只有客戶向我們提出需求時,我們才有銷售機會。而做了社群之後,我們和用戶的接觸就變成了點到面的關係。用戶經常會在群裡提出各種問題或需求,比如有沒有人會做什麼什麼,而大部分需求都是我們可以滿足的,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情景營銷機會。如果有的需求我們暫時不能滿足,而又有很多用戶提出來,我們就根據這個需求研發新的產品(C2B、社會化)。

另外,之前用戶跟我們很難建立信任關係。通過社群的各種免費服務,我們可以和用戶逐步建立信任關係。我們為用戶創造價值的時候(比如每週四的嘉賓分享、每天早上的乾貨分享),就是很好的推薦服務的時機。

其實社群變現的最佳切入時機就是遵循自然變現。社群最後的交易環節是基於社群長期以來的高質量內容、成員信任、連接關係、影響力所帶來的價值的自然變現。歷經所有艱難險阻最終完成社群的商業價值變現,社群商業化水到渠成。

總之,社群變現是一個可持續的過程,切忌短期變現。不要把社群成員當成被攫取的對象,或者被宰割的對象,今天收個費,明天賣個貨,尤其不要通過社群透支短期變現。

《變現:你的社群價值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