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冬

「6圈。」我一邊喘氣,一邊伸出兩個手的手指,提醒自己繞著戶外跑道跑了多少圈。以前,我總是弄不清自己跑了幾圈,所以就用這個小小的舉動來幫助我記憶。繞著跑道3圈是一英里,所以我在這20分鐘裡跑完了兩英里。我堅持這樣積極跑步已經四個多月了。剛開始時,我幾乎跑不了兩圈就得停下來走走。現在,只有在我必須去上班或者孩子該放學回家的時候,我才會停下來。

跑步的時候,我戴著一個Withings健康監視器,夾在短褲上。這個黑色的可穿戴設備大概有兩個25美分硬幣放在一起那麼大,它測量我的步數、心率及睡眠狀況。它可以通過藍牙與應用程序同步,所以我可以測量我的健康數據。最近幾個月我一直在堅持這樣測量。我每天的目標是跑一萬步,大約四五英里。在四個月的時間裡,我只有三天沒有完成這個目標,一次是因為感恩節,還有兩次是因為我生病了。現在,我變得非常渴望去跑步或者去健身房鍛煉身體。晚上,當我看到健康應用上的進度條「滴」地走過一萬步,或當應用程序上顯示「你已經完成了今天的步數目標!」的時候,我會覺得非常享受。如果我沒有完成一萬步的話,我就會一邊原地踏步走,一邊還看著《權力的遊戲》等電視劇。這讓我的孩子們感到很困惑。我不介意,因為我決心要完成每天的步數。這樣,我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完成了預先設定的每日目標。

我是一名音樂家。我會吹布魯斯口琴,會彈吉他,有演奏機會的時候,我還會在當地的幾支樂隊裡負責演唱。我們會翻唱B·B·金、史蒂維·雷·沃恩的歌,以及大家想演奏的各類音樂。我有幸能夠住得離紐約市這麼近,因為和我一起玩音樂的都是一些鐵桿兒專業音樂人。我們有一名鼓手甚至還和原班布魯斯兄弟樂隊進行過巡迴演出。之所以提音樂的事情,是因為我在跑步時會聽到其他樂隊的演奏,這是我在不鍛煉的時候一般不會抽時間去聽的。德爾伯特·麥克林頓的歌尤其適合跑步的時候聽。在我跑不動的時候,我就會播放幾首他的歌。在衝刺的時候,我會播放齊柏林飛艇樂隊的「搖滾」。雖然聽起來可能有些老腔老調,但如果聽著邦佐的鼓聲,我幾乎是沒辦法不去衝刺的。

其他的時候,我會一邊鍛煉,一邊聽國家公共電台或播客。我發現,在時長一個鐘頭的有氧鍛煉中,這是最有幫助的。因為這樣我可以忘記腳步的節奏,而專注於聽節目的內容。有時候我會覺得聽國家公共電台有點兒做作,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個能夠抽時間去聆聽有關動物喜歡古典樂這類節目的社會精英。但隨後我就會忘記自己的存在,點開我想要瞭解的內容。如果我哪天不想學習點兒新東西的話,我就會感到後悔。

我的外祖父當了50多年的小學校長,活到了95歲的高齡。每次去看望他,他不是看雜誌裡的文章著了迷,就是被《60分鐘》節目的某個話題深深吸引住了。在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記得是一個夏日的夜晚,他手指著天鵝絨般漸漸變黑的天空,告訴我各個星座的名字。這個生動的畫面一直讓我記憶深刻。在那個被蟋蟀聲環繞的夜晚,我的外祖父不只是在告訴我星星的名字,他把自己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和樂於分享知識的需求灌輸進了我的大腦。他是個安靜卻快樂的人。厚厚的眼鏡背後,他的一雙眼睛裡總是閃爍著光芒,一隻手揉著額頭,整理自己的思緒。

去年8月,在我們結婚紀念日那天,我跟妻子說我要開始鍛煉身體。人至中年,我倆都開始聽到身邊有朋友去世或病重的消息。這讓我們痛苦地意識到自己早晚是會死的,促使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這些是我之前一直在刻意迴避的。一方面,在過去的幾年裡,我開始在家辦公,體重嚴重超標,但我想送給芭芭拉一件禮物,來證明我愛她,而這份禮物需要不斷的行動才能獲得成功。她表達愛的方式就是做出愛的行動。作為一名作家,文字才是我表達愛的方式。結婚多年,我們才認識到要用對方的方式來表達愛,而不是自己的方式。

所以,我戴上了Withings監視器,開始跑步。現在將近四個月之後,我減掉了30多磅。我的臉又輪廓清晰了。一個月前買的「瘦腿褲」現在穿上已經太肥了。我還在練習舉重,在我撐舉的時候,二頭肌竟然不會搖晃了。我每天都去健身房,甚至還有幾個常去的人會向我點頭稱讚,他們可以舉起比我的體重還大的重量。能夠得到他們的讚賞,那感覺棒極了。注意,這並不是因為我已經是個令人艷羨的肌肉美男了(至少目前還不是)。我覺得他們之所以表示讚賞,是因為我每天都會出現在健身房,努力鍛煉出汗,努力減掉身上的肥肉。這話真的一點兒不假。

我不知道以後還會減掉多少體重。我的新目標是在46歲生日前減掉46磅。這似乎是個很酷的抱負,甚至可以印在T恤衫上了。我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保持住體重。但我真的改變了自己的新陳代謝規律。我還養成了鍛煉的習慣,飲食也健康多了。最重要的是,我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向芭芭拉證明她不用再擔心我的健康了。我仍然可能會被公交車撞,但現在,我逃脫的可能性更大了些。

我很享受在健身房鍛煉身體的感覺。我喜歡看到熟悉的面孔。我有自己喜歡的跑步機和橢圓機。我有自己喜歡的一套鍛煉各種肌群的方法,而且知道什麼時候該督促自己前進,而不是往後退。這些習慣已然具有撫慰的作用了。健康不再只是我的身體健康而已,而是延伸到了我的精神和情緒領域。我無法阻止消極情緒的出現,但我可以通過鍛煉來管理這些情緒。

對我而言,戶外跑步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許多切實的體驗——溫暖或刺骨寒冷的風,幾乎要吹翻我頭頂的棒球帽。還有堅實而崎嶇的路面,長時間以來,經過的每個坑窪和每條溝縫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使我更加自信地循著跑道邁出下一步。

另外,還有祈禱。每跑一圈,我都會關掉音樂,讓自己集中注意力。我聽著自己的呼吸,感受周圍的自然環境。然後,我就會祈禱。別人冥想——我祈禱。跑步的時候通常就是我感覺離上帝最近的時候。

人們可能不喜歡我這個人,我的書可能永遠都賣不出去,我可能永遠都不會富裕。但當我跑步的時候,我便會抽離這些世俗的雜念。在汗水浸透衣衫時,更深層的真理就會漸漸浮出水面。隨後的一個短暫卻令人神往的瞬間,我感受不到自己身體的移動了,我忘記了自己在思考,我就停在了那個瞬間。我說過我要恢復體形,我也在努力的過程中。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此刻,我感到非常知足。

明天的事明天操心。

追蹤數據就是追蹤價值觀

當你的價值觀明晰時,做決策就會更簡單。

——羅伊·E·迪士尼

我並不痛恨企業,也不痛恨專注事實並採取基於許可而非監視的營銷策略的廣告行為。我所憎恨的,是根據一個人掙多少錢來判定這個人的價值大小的想法。同樣,那種認為一個國家的幸福取決於其GDP或其他財務指標的觀點也讓我極度反感。這兩種觀點意味著,全世界的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尊崇金錢,而非目標意義。

我們進行計算的東西都是我們所關心的。金錢不僅是我們生存所必需的東西,而且還很容易計算。它的這個特點非常好,尤其是當你(1)有錢,(2)精於數字計算,(3)置身於重視財富積累的文化中時。但是,我們對有錢人所持有的尊重並不一定能反映出他們的優秀品格。而且,我們在追逐金錢上花費的時間也不與幸福感的增強成正比。

我並不是要說金錢是萬惡之源。但更多的時候,金錢是獲取身份的途徑。如果你富有而又可惡,人們仍然會時常敬重你。如果你貧窮但聰明,通常你就不會為人所知了。這個世界確實就是這樣運作的,但事實是,這樣並不意味著就正確。它意味著這個世界已經被培養得重視金錢、重視有錢人,而不是其他不太容易鑒別的特點。

到目前為止是這樣。

如今,我們中間出現了一些有影響力的人——他們憑借創意,有時是因為尖銳的觀點,在社交媒體渠道擁有數百萬次的瀏覽量。他們的知名度或許能給他們帶來財富,但他們最初獲得吸引力是因為自己的努力感動了人們。

如今,可穿戴設備也出現了,測量著我們的行為,也對外公佈著我們的責任義務。今天我們去健身房了嗎?有沒有說到做到,按時休息?這種責任開始以新的方式影響著他人對我們的看法。辦公室同事可能會納悶為什麼你已經買了三種不同的運動設備,但還是沒能保持體形。這跟你在工作中的潛在生產力會不會存在什麼關係呢?很快,公司裡不使用可穿戴健身設備的人就會遭到歧視。為什麼凱倫不使用計步器呢?難道她不知道自己體重過重會讓我們的保險費率居高不下嗎?隨著物聯網的不斷成熟,我們在追蹤數據的同時,也在追蹤著我們的價值觀。

在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市,許多家庭在「幕樂」(一個追蹤電力使用情況的有組織的綠色社區)中所表現出來的正是這種行為。《時代》雜誌記者布萊恩·沃什在2014年6月發表的一篇題為「這是美國最智能的城市嗎?」的文章中指出,當地居民能夠實時地瞭解聯網家用電器及電動汽車如何影響賬單和當地電網。這提供了一個完美的示例,說明了我們的行為影響的不僅是我們自己的生活,還有周圍的社區。就「幕樂」而言,當各個家庭選擇為電動汽車充電時,這就形成了一種社區意識。儘管公共事業部門覺得大多數人會選擇在下班後充電,讓當地電網不堪重負,但事實上各個家庭會選擇在夜間非高峰期且價格比較便宜的時段充電。工程師們也在嘗試通過各種方法,讓電動汽車在白天存儲足夠的剩餘太陽能,以供晚上在家裡使用。正如項目參與人吉姆·羅伯遜在文中所指出的,「這真正地顯示出了智能家庭的價值所在」。

但對這些家庭來說,智能家庭的價值遠不只是金錢而已。它們還能保護環境、減少對社區的壓力,並減少浪費。這些數值都是可以追蹤的,可以在實施前後進行測量。不參加這個項目的人可能會得到負面評價。為什麼瓊斯家一直開著空調,給我們小區帶來負擔?這是將來我們要面對的一些文化範式。在這些範式下,金錢仍然是個重要角色,但價值觀則會成為更重要的行為驅動因素。人們將會前所未有地塑造並推崇個人品格。

追蹤你的價值觀

本章開頭的故事是真實的,只不過我妻子的名字不叫芭芭拉。當我在寫這本書時,我的體重在四個月之內下降了31磅。我的目標是在過下一個生日之前減掉46磅。儘管我決心開始減肥是為了妻子和孩子,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他們對我腰圍的擔憂,但我同時還意識到如果不花時間鍛煉的話,我就對不住自己的信仰。

我是通過追蹤自己的價值觀得知的。真的。

這個想法是從我一個叫康斯坦丁·奧吉姆伯格的朋友那裡得來的。他把自己的研究稱為「入侵幸福」(他那時知道我正在撰寫一本同名的書[1],所以我立馬就對他的項目產生了好感),通過建立一些成熟的理論來追蹤其行為是如何反映在所陳述的價值觀裡的。首先,他利用rTracker應用程序,設計了一份日常價值觀調查表。這個應用可讓人輕鬆地為某個活動設定任何你想要測量的指標。隨後,他從兩個有關價值觀追蹤的知名理論,即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和施瓦茨價值觀理論中理出了一些度量標準。通過考察這些因素,他想要對自己的「價值觀失諧論」(該理論認為,「不能根據自己的價值觀生活會導致不幸」)進行檢驗。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道理,值得我在自己的生活中進行試驗。以下是康斯坦丁「價值觀失諧論」中所包含的14項指標,另有圖表說明他是如何利用rTracker應用程序進行測量的:

在測量的過程中,康斯坦丁利用這個應用,每天記錄所追蹤的這14項指標的數值(重要程度及滿意程度)3次。34天以後,他發現了各種有意義的深刻見解——例如,陪伴自己的配偶或狗、做飯及放鬆活動有助於讓他感覺更幸福。他的研究結果還表明,在工作或鍛煉上所花的時間與幸福感呈負相關。從實際的角度出發,康斯坦丁告訴我,他把自己的追蹤指標拿給老闆看,並請求老闆為他調整工作角色,從而更好地契合自己在試驗中測量出來的價值觀。他老闆被他這種積極的姿態打動了,後來當康斯坦丁在工作上效率更高且更開心時,他和老闆都為他的成功而感到高興。從這個角度來看,追蹤價值觀便不只是一項學術活動,而是識別並開展能夠讓你增強幸福感的活動的一種工具。

就我個人來說,我利用康斯坦丁的方法追蹤自己的價值觀大約三周的時間,然後,我發現了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儘管許多指標在重要程度和滿意程度上得分都很高,但是「健康」指標在兩方面的表現卻一直都很低,雖然我平時挺重視健康的。當然,對於這個發現只有一種解釋:我沒有進行任何鍛煉。

雖然這麼細緻地進行活動追蹤很費時間,但有一個好處就是,你一般不會撒謊。承認自己某個早上或某個下午沒有鍛煉身體,這不會讓人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負面影響。所以,你就會記錄下這樣的數據。這樣就可以避免大多數人都有的調查偏見,即盡可能地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而忘記了自己實際上是怎麼做的。這也是我覺得被動數據採集非常強大的眾多原因之一——不僅可以省去時時追蹤的麻煩,還能獲得有關自己行為的客觀結果。

對我來說,當我看到線形圖裡毫無起伏的直線反映出我缺乏鍛煉的事實時,我感到相當震驚。體重問題是我一生中不斷要應對的難題,所以當面對我的壞習慣時,我很容易感到羞愧。但在這項研究中,我不是為了減肥——我是在追蹤自己的價值觀。雖然研究中的其他度量指標(如創造力與學習)也沒有真正達到我希望的程度,但我確實沒有在健康上面花費「一丁點兒」時間。作為一個正直的人,如果我告訴自己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與我每天實際的行為之間存在著(正如康斯坦丁所說的)失諧的話,那我又如何能自我感覺良好呢?

雖然最初這個事實的發現並不怎麼開心,但它卻賦予了我採取行動的極大力量。如今,我不再是簡單地幻想能穿上瘦牛仔褲了。相反,我開始計劃著去健身房鍛煉或者去跑步,以此彰顯自己的價值觀。在不斷的探索追求中,我努力保持生活的平衡。我相信像康斯坦丁的這些指標之間的平衡有朝一日將能夠帶來最大的幸福。但在當前這個生活階段,我還在為過去喪失的健身機會做補償。儘管我不能回到過去,不能重獲過去犧牲掉的個人誠信,但這還是在不斷激勵著我努力堅持每天的鍛煉,因為我想踐行自己的價值觀。我想成為一個言而有信的男人——對我的家人、對這個社會,尤其是對我自己。

1989年,卡蘿爾·D·瑞夫(Caol D.Ryff)發表了一篇題為「幸福就是一切,對嗎?心理學幸福意義之探索」的論文,(在我談到康斯坦丁做出的研究貢獻時)她提出了後來被稱為「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作為補充。這是一份完整的詳細目錄或調查表,圍繞康斯坦丁的工作展開,篇幅有長和中等兩種,反映了心理幸福感的六大領域。參與調查的人依據從1到6的標準打分,其中,1代表強烈不認同。以下是艾奧瓦大學的特裡西婭·A·塞弗特從瑞夫目錄中摘選出來的陳述示例。請一一瀏覽並根據自己的情況從1(完全不是)到6(完全如此)進行打分,以便大致瞭解自己的幸福程度:

瑞夫目錄各領域的陳述示例:

自主

我對自己的想法有自信,哪怕這些想法跟普遍共識相反時亦是如此。

環境掌控

一般情況下,我感覺自己能夠控制自己所生活的處境。

個人成長

我認為擁有新的可以挑戰對自己及這個世界的看法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

與他人建立積極關係

人們會認為我是一個樂於付出的人,願意把時間花在別人身上。

生活中的意義

有些人生活得漫無目的、徘徊不定,但我不是那樣的人。

自我接受

我喜歡自己性格中的大多數方面。

如果你和大多數人一樣的話,那你以前可能從未接觸過這類問題。是不是很引人深思?你可以設想如果開始追蹤的話,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對這幾個領域中的每一項付諸實踐呢?瑞夫對積極心理學的部分貢獻就反映在她在這個領域的工作中。她在文中指出,「積極心理學自建立之初,其對人類的不幸與災難的關注就遠遠多於對積極心理的起因及後果的關注,而後人們對心理幸福的研究興趣便日益增長」。關於積極心理學,我們將在下一章進行詳細探討。積極心理學的主要假設是人們可以通過參與經常性的、可測量的行為活動增強幸福感,就像健身養生有益於身體健康一樣。

這個揭示意義重大。雖然大量的實證研究都集中在對抑鬱症或精神病的分析上,但從大約15年前開始,積極心理學領域便開始致力於識別幸福的行為表現。因此,我們有那麼多人都是根據情緒來判定自己是否幸福或者何時幸福也就情有可原了。但純粹為了幸福而追求幸福是不可能的——所謂幸福或者幸福的缺失是「蘊含在一定過程中的」。

沙洛姆·H·施瓦茨在其影響深遠的文章「價值觀的內容及結構共性:20國理論進步與實證檢驗」中總結了來自40個後工業化國家的研究對像所具有的10項共同價值觀。

儘管對任何個人或群體所持有的普世價值觀進行統一假設向來不易,但是施瓦茨的研究卻發現,具有不同背景的人一般都共享一套核心道德信念。這些道德信念並不一定就是道德的絕對真理,因為不同的人或國家對它的解讀方式不同,這也就決定了其行為的不同。但甄別並指出這些價值觀可以讓我們有一套一致的詞彙表達和一系列的標準,從而能在更深層次上來考量我們生活中重要的東西,而不只是局限於金錢層面。

如果我們不再只是被定位為消費者,那麼個性化算法便可以關注哪些東西能給我們帶來幸福,而不是影響我們的購買行為。如果GDP不再具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如果生產力及利潤的增長不再是我們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衡量的主要價值觀,那麼我們就可以自由地檢驗並測量其他能夠讓我們更幸福的度量指標了。如果神經科學家和人工智能專家在考慮如何在機器中複製人類意識,而且如果我們正處於這樣一個歷史時代,難道我們就不能更新一下GDP這樣的經濟結構——這個在「二戰」之前發明出來的結構嗎?誠然,建立人工智能在創造及發展過程中的道德標準十分困難,但我們不應該在發展「之前」,最起碼在發展「期間」就開始關注這個問題嗎?

「幸福馬拉松」項目

2012年,我成立了一個叫作「幸福馬拉松項目」〔H(app)athon Project〕的機構,專門研究新興技術與幸福之間的關係。2014年,我與我們的董事會成員佩姬·克恩一同創建了一個追蹤價值觀的研究項目。克恩博士是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研究生教育學院的高級講師。作為積極心理學領域的思想領袖,她職業生涯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與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馬丁·塞利格曼合作,後者被許多人稱為「積極心理學之父」。

我和佩姬對價值觀與幸福之間的關係產生了興趣,並想要模仿康斯坦丁的大眾應用程序。根據最初的設計,整個調查需要3周的時間,在這3周裡,你每天會收到一封郵件,詢問你這一天是否踐行了自己的價值觀。儘管如此,我對我們的研究工作進行了總結(如下),你「現在」就可以對自己的價值觀進行檢驗。通過「追蹤前幸福評估」,你可以對自己的基準幸福與價值觀進行打分,表明哪些領域是你認為最重要的。在接下來的許多天內,你要在每一天結束的時候填寫價值觀表格,根據自己當天是否踐行了自己的價值觀,從1到10為自己打分。(在本書末尾、heartificial intelligence.com網站以及我的個人網站johnchavens.com上均可以找到這個評估工具。)

追蹤前幸福評估

馬丁·塞利格曼博士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傑出的心理學教授、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2011年,他在《持續的幸福》一書中提出了幸福的五大支柱,簡稱為PERMA(即積極情緒、投入、人際關係、意義和目的、成就)。PERMA分析方法可以對這五大支柱以及消極情緒與健康進行測量。

請閱讀以下問題,並勾選你感覺最能描述你的分數。請如實作答——答案沒有對錯之分。1代表「完全不」或「永遠不」,10代表「完全是」或「永遠是」。

瞭解你所看重的東西

科學研究表明,如果我們不能依照自己的價值觀生活,那麼我們的幸福感便會降低。這同時還涉及價值觀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些價值觀決定了我們在生活中所採取的許多行動。

請花一點兒時間思考你是誰,你在生活中看重的東西有哪些。然後,請閱讀以下對不同人的描述。請逐條閱讀各個描述,並標示出所描述之人跟你有多大程度的相似。請如實作答——答案沒有對錯之分。所有描述均無好壞之別,只是對不同人的描述而已。請標示出以下每一條的描述跟你的相似度有多少(1代表一點兒也不像你,10代表完全像你)。

如要進一步測試,請訪問http://www.yourmorals.org/explore.php網站,並點擊「施瓦茨價值觀量表」旁邊的註冊鏈接。

花一分鐘的時間,看看自己的打分結果。你為各個幸福支柱元素的打分是高還是低?哪些價值觀打分高,哪些相對較低?

下一步,請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對這些價值觀進行追蹤,根據當天是否踐行了自己的價值觀,對自己從1到10進行打分。(本評估工具另見本書末尾及我的網站。)

(續表)

我和佩姬還為參加本實驗並追蹤自己的價值觀的調查參與者撰寫了博文。我把博文內容附錄如下,以方便你對自己的追蹤結果進行測量。

一般發現(幸福感)

正如調查發現,我們認為,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有意義,首先你得對它進行測量。而這正是你通過測量自己的幸福感和價值觀可以實現的。當查看近幾天(周)的幸福感和價值觀得分時,請盡量不要自責,而要去思考在研究這些結果時有什麼發現。

例如,就幸福感分數而言,如果你在調查結束時的分數比最開始時的分數要高,那就意味著自我測量的行為本身或許是個有積極作用的體驗。如果你在調查最後的分數比較低,這可能是因為你在填寫答案時狀態不佳,或者自我測量的行為體驗讓你感到不舒服。我們真誠地希望這個調查能夠幫助你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但有時幸福感的降低恰恰有助於找出需要改善的地方。所以,我們鼓勵大家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對分數「為何」上升或下降的原因上,對此進行分析。是不是這幾天過得尤其有趣,或者尤其艱難?有沒有哪些行為表現是你能夠準確描述出來,且能夠提升幸福感,所以應該繼續做下去的?或者有沒有哪些行為降低了你的幸福感,所以是你應該避免的?

一般發現(價值觀)

價值觀同樣適用於這個邏輯。問題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我們希望你的答案能夠給出一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踐行的發現。因此,當追蹤結束,在你查看自己的價值觀時,請問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 確定自己的價值觀是否有助於我更好地理解它們?

‧ 給自己的價值觀打分,是否改變了我對自己真正珍視的東西的認知?

‧ 對自己的價值觀進行追蹤,是否讓我更清楚地認識到我的時間支配方式與我自認為在乎的東西之間的關係?

這些問題沒有對錯之分——其初衷是為了幫助你客觀地審視自己每天竭力踐行的價值觀。但我們真的希望你的價值觀能夠「切實可行」。因此,我們給出了如下問題,希望能夠對此有所幫助:

‧ 你覺得為什麼某些價值項(工作、家庭)在你填寫調查之初的分數遠比調查結束時的分數高?

‧ 你是否覺得追蹤價值觀有助於認清自己每天實際上依照哪些價值觀生活?

‧ 你是否覺得調查結果顯示了某一二項(或更多)價值領域需要你投入更多或更少的時間,從而尋求生活的平衡或幸福?

‧ 是哪些原因導致你沒能按照自己的價值觀生活?你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這些因素的影響,從而增強幸福感嗎?

以下兩個圖表是完成價值觀調查的第一組47名成員的綜合結果。下圖顯示的是幸福感方面的結果匯總:

總的來說,人們的幸福感分數上升了,消極情緒分數下降了。我們希望確認並追蹤價值觀的行為是導致這些結果產生的因素。

大致來看,在兩周的時間裡,價值觀的重要程度上升了,如下圖所示。我們希望這一結果的產生是因為追蹤價值觀的行為改變了人們對它的認知。同時還可以看到,「工作」分數下降,而「健康」分數上升了,這表明追蹤價值觀有助於人們更好地實現價值觀平衡。

下一步?

大量的科研結果表明,利他主義行為有助於幸福感的提升。簡單地講,幫助他人能夠增強我們的自尊心,並給我們一種社區的歸屬感和價值意義。

我們的建議是,把價值觀調查中所得的數據當作一種激勵來促使自己為社區提供志願幫助。我們希望追蹤價值觀所獲得的發現能夠為你提供方向感,讓你知道自己該從哪裡開始著手。與其驗證我們的假設,我們更希望這能夠為你提供具體的、可執行的選擇,使你能夠在自己的社區裡充分利用自己技能,增強自己的幸福感。

不要讓算法決定你的幸福

我們假設(並希望),如果你能根據自己的價值觀(你的得分結果顯示,這些價值觀的成功踐行能夠增強你的幸福感)來選擇在某一領域做志願服務的話,那麼你的快樂或幸福感應該就會增強。

如果你願意把自己的價值觀與做志願服務聯繫起來,這裡還有幾個步驟可供參考。

首先,試一下「志願匹配」(volunteermatch.org)。只要簡單地輸入你的地址,「志願匹配」網站就會為你提供各種社區服務機會——免費提供服務。參加「H(app)athon」調查之後,你不僅可以根據自己心儀的機構來選擇,還可以選擇能夠反映你價值觀的志願活動。以下是「志願匹配」的興趣領域列表,與「H(app)athon」調查中的價值觀相對應。

在生活中,你看重什麼?你可以把所有你看重的東西都進行歸納梳理並驗證嗎?也許你能立馬準確地說出自己的銀行賬戶餘額有多少。但是,難道你不應該花點兒工夫,弄清楚是哪些核心價值觀決定了你每天的幸福嗎?

讓以廣告為目的的算法來決定我們生活的價值觀不應該是我們的未來。就幸福而言,這是一種最大的欺騙。因為積極心理學已經表明,物質的簡單積累不能增強幸福,事實上甚至還會阻礙幸福感的提升。這彷彿就是人工智能版的享樂跑步機。

除了要避免強人工智能可能會帶來的存在威脅之外,我們還需要歸納梳理我希望你利用本章的工具進行追蹤的那些價值觀。這將使我們能夠指出、驗證並測量我們最為珍視的人類特徵,並將之應用於我們業已開始創造的智能系統中。認識這些價值觀還將有助於我們對自動化加以限制,因為那時我們就能知道哪些生活領域是我們不想讓別人代勞的。

本章主要觀點總結如下:

責任公開化。我們正逐步邁入物聯網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我們周圍的物體將比以往更能反映並揭示我們的行為。現如今,除了金錢的積累之外,人物特性在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也變得可視化,促使我們能夠以更加準確地反映幸福而非財富的方式來定義經濟。

到關注積極的時候了。在心理學領域,對積極情緒、性格與優勢的實證研究還相對較新,但其影響力卻十分強大。積極心理學將有望很快進入每個人的健康養生中。

讓你的價值觀有意義。如果價值觀是我們生活的嚮導,難道我們不能加以識別嗎?一旦我們做到了這一點,我們便能對它進行追蹤,就像我們對自己所花的錢進行衡量一樣。想像一下,如果你的生活賬本上顯示有一筆幸福盈餘,這是你通過積極追尋自己的價值觀所得的,而不是一味地讓自己的錢包鼓起來,那麼你的世界該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1] 原文書名為Hacking Happiness。——編者注

《失控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