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個體:專家化與柔性化

對「公司」這種組織方式的抱怨,已經存在一個多世紀了。未來,個體的工作與生活能否得到根本性的改進?這對於所謂的「管理」又意味著什麼?

德魯克曾預測,知識工作者將很快成為發達國家中最大的族群。事實正是如此。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IT應用,首先讓後端財務人員的工作方式發生了轉變。20世紀80年代PC的普及,幾乎讓企業內所有知識工作者的工作方式都發生了革命。到了今天的IT消費化浪潮——平板電腦、智能手機,以及雲計算對數字鴻溝的極大消弭,企業所有部門和員工工作的IT化、信息化、知識化全部完成。

互聯網時代,人人都將是知識工作者,人人也都是某個領域的專家,這將讓個體的工作與生活更加柔性化。

一方面,個體的潛能將得到極大釋放,每個人的特長都可以方便地在市場上「兌現」,而不一定要全職加入某一企業組織才能實現個人能力與市場的交換。另一方面,工業時代那種工作、生活、學習割裂,個體無法柔性安排工作與生活的狀態也將得到很大改變,類似於工作、生活、學習一體化的SOHO式工作、彈性工作等新形態將更為普遍。

個體的柔性化、專家化,正在給企業管理帶來巨大挑戰。所謂「管理」,其價值支撐就在於「協調、監督」。但在今天這種大規模協作、開放社區、人人都是專家、大數據透明化的環境下,「管理」的價值支撐又將去哪裡找尋呢?而對於個體來說,「人人都是專家」的前景聽上去的確令人心儀,但這枚硬幣還有著它堅硬的另一面:「人人都必須要成為專家!」這既意味著某一能力的優異,也意味著要像專家那樣「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自我驅動、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提升。

這些問題,其實都算不上是什麼新話題,但它們的確比任何時候都更為真實了!

新管理思想還在潮湧潮退,新管理理念還在搖移不定,新管理工具也仍處於大浪淘沙的蕩滌之中。關於互聯網必將帶來組織管理模式變革這一話題,已經一輪又一輪地討論了十多年。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這是否已經到了可以進行階段性總結的時候呢?更遠一點看,組織模式的變革也不只是商業話題,而是與企業、社會和政府都緊密相關。比如從電子政務到互聯網政務、雲政務、大數據治理等。再如國際經貿領域對eWTO的暢想和推動等。回到前文加裡·哈默的提問:「21世紀的前20~30年,能夠像20世紀早期那樣,產生革命性的管理原理嗎?」他對此充滿期待,也滿懷信心:「21世紀商業領袖們所面臨的挑戰與100年前工業先驅們遇見的一樣。我們的確受前人束縛,並醉心於當前的管理。但是人類能夠創造出現代的工業組織,也一定能夠重新改寫它。」

《互聯網+:從IT到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