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O2O的突破:時間大於空間,生活大於生意

O2O是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的接合點,也是「互聯網+」最核心的支撐點。這個概念已經談了很長時間,但在業界仍是爭論不休,道理很簡單,如果我們不從互聯網的本質出發,從消費者生活的基本生態去理解O2O,而是把O2O當成一種拯救零售渠道或「引流」的工具,就不會有真正的突破。

中國目前已成為智能手機第一大國,手機讓我們進入了網絡生活,人類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關係搬到互聯網上,這正是智能手機開創的全新的生活景象,由此人類的生活方式將以線上為主。大量的商業設施與生活服務都將因為線上的新生活方式而重構自己的存在方式,這是O2O的起源,這一起源過程也稱為比特化。早在1996年,MIT教授尼葛洛龐帝就寫了《數字化生存》一書,其中描繪了人類將會生存於一個虛擬的、數字化的活動空間中。

人類自誕生以來就生存在現實的物理空間中,互聯網讓人類開始生存在虛擬的數字化空間中,這一過程叫原子世界的比特化。所謂「比特化」,講的是「比特」正取代原子成為人類社會生存空間的基本構成要素,這就是我們所說的O2O的第一個O:「online(線上)」。比特化創造了全新的世界,在網上的比特世界中,人們真實地表露著自己,正如MIT教授尼葛洛龐帝所說的那樣,「沒有人發號施令,但是到目前為止,它所有的部分都日漸進步,令人歎賞。」

也就是說,互聯網時代的O2O是「比特統治原子」(online在前,offline在後)。我們應當感到幸運,在有生之年能夠過上「比特化」的生活,從原子生活到比特生活是一種質的飛躍。從此,網上的生活不再是簡單的購買商業行為、效率行為,而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本身,這種生活方式剛剛開始,隨著人工智能的湧現,大量只存在於網上的生活方式正源源不斷地創造出來。

人類生活一旦比特化,最大的特點就是信息「光速般」地無縫流動。信息去中心化的開放流動受益最大的是消費者。因為人人媒體成為信息傳播的主流,每個人既是信息的傳播者,又是信息的消費者,從而打破了信息不對稱的壁壘。信息的壁壘一旦打破,那些依賴信息不對稱建立起來的若干管理模式,比如金字塔式的管理組織模式、渠道代理模式、廣告推廣模式,都會面臨巨大挑戰。

信息開放與透明正在創造出一種全新的人的聚合方式,這就是O2O的空間價值:去掉「廠家或渠道的中心化」——空間的價值並沒有消失,只是這時候的空間不再是商業綜合體的銷售渠道。電影院、餐廳與娛樂場所也不再簡單地視為引流,而是粉絲的聚會、聚集、溝通之地,在這裡,商家不再是商業綜合體的中心,消費者才是綜合體的中心,商家的使命不再是經營商品,而是經營粉絲。

當商家的使命是經營粉絲大於經營商品的時候,線上社區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想想小米在粉絲社區所做的就明白了,小米模式最大的突破就是通過O2O的方式實現了「去渠道化」,這種全新的商業生態意味著經營粉絲就是經營人,經營人就是經營人的時間如何度過,由此,人的時間成為最有價值的資產。時間這個要素從此開始與空間並列成為移動互聯網中競爭的核心要素,而且我們可以想像得出,時間的價值一定會超過空間的價值。

一旦時間成為商業競爭的核心要素,企業競爭所遵從的遊戲規則就變了。先有人,後有生意;先有需求,後有供應。這種新的生態大大降低了公司的生存成本,更不要說雲計算提供了更大的資源共享。有報道表明,有家創業公司租用阿里雲服務創造了上千萬的收益,可每月只需要支付75元的租金。而在過去,相同的功能則需要幾千萬的設備費。

政府也明白了這一點,工商管制中對註冊資金的嚴格要求取消了,甚至經營場所的要求也大大放鬆了。任何一個有獨特價值主張的個人,都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聚合同類,創造小眾部落,為這個部落提供服務,於是,一家小公司就這樣活下來了。

在互聯網時代,公司可以無限小地生存。所謂無限小,就是公司可以僅有一個人,而且這個人還可能是兼職,但其創造的財富與價值可能並不小,因為公司與消費者之間的界限消失了,消費者的參與正在改變著公司規模這一傳統的概念。

《互聯網+:從IT到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