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長壽但不健康成了困擾老人的主要問題

據報道,我國首次“全國城鄉失能老年人狀況研究”數據就顯示了這樣的結果: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比例明顯偏高,“長壽但不健康”已成為我國老年人不可忽視的生存狀態。

人人都想長壽,但若是拖著病怏怏的身子,即使達到了高壽,日子也未必好過。據瞭解,國際上衡量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指標包括吃飯、穿衣、上廁所、上下床、洗澡、室內走動6項。其中,所有項目均為“做不了”的,定義為“完全失能”;任何一項都能做到,但是“有困難,需要人幫助”的定義為“部分失能”。

按照這一標準,至2010年末,全國城鄉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約3300萬人,其中完全失能的有1080萬人。以中國大陸60歲以上老年人口為1.78億計算,失能老人佔了老年人總數的約1/6,而這個數字未來仍有上升趨勢。

國外也有同樣的情況,據美國“健康日”網站報道,美國人口普查局公佈最新報告指出,美國90歲以上老年人急劇增多,但身體健康者卻不多見,85%的90歲以上老人表示,存在一種或多種身體活動不便問題。

對此結果,北京大學中國人口健康與發展研究中心宋新明教授表示,現在對於失能老人到底佔多少比例,學界還沒有統一的結論,但患病、失能老人的比例上升問題,確實不容忽視。一般來說,老人的自理能力受到自身健康狀況和環境因素的雙重影響。比如,現在有了電飯煲,做飯就比過去更容易;有了家庭熱水器和各種方便老人使用的洗浴設備,洗澡也變得越來越簡單……但同時,慢性病患病率的增加,使老人的身體機能下降,自理能力自然也會隨之降低。目前來看,慢性病患病率增加是導致失能老人比例上升的重要原因。

雖然美國的高齡老人同樣面臨類似問題,但宋新明認為,美國和西歐的情況比我國還是強一些。美國人口普查局的報告指出,這主要得益於美國較完善的社會養老福利。90歲以上老人收入的一半來自社會福利,幾乎所有的老壽星都參加了醫療保險。

就我國的情況而言,宋新明認為,應積極實施健康老齡化策略,鼓勵老人從改善自身生活習慣做起,如健康飲食、增加運動、戒煙等,這是預防老年疾病的不二法則。此外,老人的自我心理調適也很重要。“有些老人一旦病了,就情緒消極,不願動了,這容易導致身體功能狀況減退。”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陶立群則表示,日後我國社會面臨的最重要問題不是老齡人口的增加,而是失能老人照料問題。老年人口日益龐大,意味著老年人佔用的醫療資源將日益增多,為了有的放矢,政策應該有計劃地向臥床、癡呆等老人傾斜,為他們創造更好的養老環境。

《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