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01起始
那座直插入地下的塔不該出現在這裡,而黑松林恰好由此開始逐漸過渡為沼澤,再往前則是更加泥濘的濕地,雜草叢生,長滿了被風吹得歪歪扭扭的樹木。濕地和自然水道以遠,便是海洋。
稍遠處的海灘上,還有一座廢棄的燈塔。國境內的這整片區域已經廢棄達數十年,原因很難說清。我們是兩年來首次進入X區域的勘探隊,前任者的設備大多已經生銹,他們的帳篷和棚屋也只剩下空殼。望著這片平靜的土地,我相信,我們當中沒人能發現任何威脅。
我們一行共四人:一名生物學家、一名人類學家、一名勘測員,以及一名心理學家。我是生物學家。這一次,我們全是女性。派遣勘探隊有許多複雜的因素要考慮,包括成員的選擇。心理學家比大家都年長,是我們的領隊。越過邊界時,她把大家都催眠了,以確保我們保持鎮靜。之後,我們經過四天的艱苦跋涉才抵達海岸。
我們的任務很簡單:從大本營開始,慢慢地擴展勘察範圍,在神秘的X區域裡,將政府的調查工作繼續下去。勘察任務可能持續數天,數月,乃至數年,這取決於各種條件與動因。我們有六個月的補給,另有兩年的物資早已儲存在大本營裡。我們還得到保證,如有必要,就地取材也是安全的。
所有食物都是醃熏或罐裝的。我們最特殊的外界裝備包括一種測量裝置,每人配發了一台,懸在腰帶上:黑色的長方形金屬小盒,中間有個玻璃覆蓋的孔。如果那個孔發出紅光,我們有三十分鐘時間轉移至「安全地點」。我們不知道那裝置測的是什麼,也不清楚為什麼當它發出紅光就應該小心,他們沒告訴我們。
最初的幾個小時之後,我已經對那盒子習以為常,根本不再去看它。我們被禁止攜帶手錶和羅盤。到達營地後,我們開始用帶來的設備替換廢棄損壞的物品,並支起自己的帳篷。
一旦確認X區域不會對大家產生不良影響,我們將重建棚屋。參與上一期勘探的成員最後逐一離隊,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遊蕩回自己家中。因此,嚴格來說,他們並未失蹤,只是以某種未知的方式從X區域消失了,然後重新出現在邊界另一側。他們無法描述旅途中的具體情況。這一遷移過程持續了十八個月,而先前的勘探隊並未經歷過此種狀況。但用上級官員的話來說,其他現象也可能導致「勘探任務提前終止」,因此我們必須測試自己對此地的耐受力。
我們也需要適應環境。在大本營附近的森林裡人可能遭遇黑熊或郊狼。你也許會突然聽見一聲啼鳴,目睹夜鷺從樹枝上驚起,然後不小心踩到毒蛇,而本地區內共有六個不同種類的毒蛇。
水澤與河流裡隱藏著巨大的水棲爬行動物,我們採集水樣時都很小心,避免涉入太深的水域。儘管如此,關於生物群落方面,大家並不太擔心。而另有一些因素卻當真能令人產生不安。很久以前,這裡曾有城鎮存在,我們遇見過人類定居的奇特跡象:有破破爛爛的小屋,紅色屋頂已然塌陷,有生銹的車輪輻條半埋在泥地裡,還有從前圈牲口的柵欄,形狀依稀可辨,嵌在鋪滿層層松針的土壤裡,就像是裝飾品。
然而更為可怕的是,在黃昏時分,會有一種強烈而低沉的嗚咽聲。海面吹來的風和內陸詭異的沉寂鈍化了我們辨別方向的能力,因此,那聲音彷彿滲入黑沉沉的積水。此處的柏樹就浸泡在這積水裡。那水,我們甚至可以從中看見自己的臉,水面紋絲不動,彷彿玻璃一樣靜止,映照出柏樹上密密涔涔集結成珠狀的灰色苔蘚。朝著海洋的方向望去,只能看見黝黑的水面,柏樹灰色的樹幹,以及猶如靜止雨滴般似落不落的苔蘚。而你能聽見的,只有那低沉的嗚咽聲。
這種效果若不是身臨其境很難體會,那其中的美同樣難以理解。而當你從頹廢中看出美感,你的內心便發生了變化。頹廢會試圖佔據你。
如前所述,我們在森林過渡到沼澤與鹽水濕地的地方發現了那座塔。這發生在我們抵達大本營的第四天。當時,我們已經找到了方向感。根據眾人攜帶的地圖,以及前任者留下的沾滿水漬與泥塵的文檔,我們都沒想到會在此有所發現。然而它就位於小徑左側,幾乎被掉落的苔蘚掩埋,周圍是低矮的草叢:那是個淺灰色的圓墩,其材質貌似由水泥和碾碎的貝殼混合而成。圓墩的直徑大約六十英尺,比地面高出八英吋左右。
它的表面沒有刻寫任何文字,無法判斷其作用或建造者的身份。圓墩表面正北方有個矩形開口,通過它可以看到盤旋而下的階梯伸向黑暗之中。入口處被香蕉蜘蛛結的網和暴風雨帶來的垃圾覆蓋,但地底下卻湧出一股股涼風。
一開始,只有我將其視為一座塔。我也不知道為何會想到是塔,畢竟它是通往地下的,完全可以認為它是個地堡,或者是被掩埋的建築。然而一見那階梯,我立即就想起海邊的燈塔,眼前也突然呈現出幻象,彷彿看到上一期勘探隊成員一個個離開,然後地表發生了統一有序的遷移,燈塔依然留在原地,但其地下部分被安置到內陸。在我的幻覺裡,這一切規模宏大,細節清晰。當時,所有人都站在一起。回想起來,這應是我到達目的地後的第一個荒誕想法。
「這不可能,」勘測員凝視著地圖說。在傍晚深沉清冷的陰影中,她的話語顯得尤其緊迫。太陽的高度意味著我們很快就得用手電筒探查這座不該存在的建築,不過若是在黑暗中進行,我也完全樂意。
「然而它的確存在,」我說,「除非我們集體幻視。」
「建築模式很難判定,」人類學家說,「材料也模稜兩可,可能出自本地,但不一定在本地建造。不進去看一看,沒法知道那是原始科技、現代科技,還是介於兩者之間。我也無法猜測它的年齡。」
我們沒有途徑通知上級這一發現。由於擔心不可逆轉的污染,進入X區域勘探的規則之一就是不能嘗試與外界聯絡。我們攜帶的物品也大多與當前的科技水平不符。我們沒有移動電話和衛星電話,沒有電腦和錄像機,除了腰帶上奇怪的黑盒子,也沒有複雜的測量儀器。我們的照相機需要使用臨時搭建的暗房。
對其他人而言,缺少移動電話尤其讓她們感到距離現實世界非常遙遠,但我一直就喜歡這樣的生活。至於武器,我們有匕首,還有一個上鎖的箱子,裡面存放著若干老式手槍,以及一把突擊步槍。這最後一項是考慮到當前的安全標準後,才勉強特許的。
我們需要保留記錄,就像這樣的日記本:防水紙頁、柔軟的黑白封面,輕便但幾乎難以損毀,藍色橫線可供書寫文字,左側的紅線隔離出頁邊。這些日記本將跟隨我們返回,或被下一支勘探隊發現。我們必須最大限度地提供背景信息,讓對X區域一無所知的人也能理解其中的敘述。我們還接到命令,不能互相觀看日記內容。上級官員相信,互享太多信息會干擾觀察。但根據經驗,我知道這種企圖剔除偏見的努力有多徒勞。沒人可以真正做到客觀——即使是在真空中,即使你的大腦被渴望真相的意願佔據,甚至到了寧願自我毀滅的程度。
「我對這一發現非常興奮,」我們還沒就那座塔的問題深入討論,心理學家便插話道,「你們也感到興奮嗎?」她從沒問過我們這個問題。訓練過程中,她問的問題往往類似於「你覺得自己在緊急狀況下能有多冷靜?」。當時,我感覺她就像個糟糕的演員在扮演一個角色,而現在就更明顯了。不知何故,成為領隊似乎讓她很緊張。
「這絕對令人興奮……絕對出人意料,」我說道,盡量控制語氣,以免顯得在嘲諷她,但並不完全成功。我對自己不斷增長的焦慮感到吃驚,主要是因為,與我的想像和夢境相比,這一發現本屬稀鬆平常。穿越邊界前,我的頭腦中浮現出許多景象:巨大的城市、奇異的動物。某一次生病期間,我還曾想像一頭巨型怪獸從波浪中冒出來,撲向我們的營地。
與此同時,勘測員只是聳聳肩,並未回答心理學家的問題。人類學家點了點頭,彷彿贊同我的說法。那座向下延伸的塔,其入口散發出一種存在感,就像一張空白的頁面,讓我們可以寫上許許多多東西。這種存在感就好像低燒,給予大家沉重的壓力。
如有必要,我會給出其他三人的名字,但一兩天後,只有勘測員堅持下來。另外,他們也強烈建議不要使用名字:要將注意力集中在任務上,「一切有關個人的東西都應該捨棄」。名字與我們從何而來有關,但與我們在X區域內的身份無關。
我們的勘探隊最初有五個成員,還包括一名語言學家。到達邊界前,每個人都必須分別進入一間明亮的白色房間。屋子的另一頭有一扇門,角落裡則是一張孤零零的金屬椅。椅子側面有些洞孔,是用來固定綁帶的,這其中隱含的意味激起了我一絲不安,但此時我已下定決心要去X區域。這些房間所在的區域隸屬於南境局,那是個保密部門,負責處理有關X區域的所有事務。
於是我們就等在那裡,接受無數項參數測量,各種忽冷忽熱的氣流從屋頂的管道噴射下來,落到我們身上。心理學家在某一時刻造訪了每個人,但我不記得都說了些什麼。然後,我們從另一端的房門走出去,進入中央集結區,長長的走廊盡頭,有一扇雙開大門。心理學家在門口與我們會面,但語言學家再也沒有出現。
「她改主意了,」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她以堅定的眼神面對眾人的疑問,「她決定不去了。」這稍許有點令人驚訝,但也幸好不是別人。當時看來,所有人中,語言學家的技能似乎最不值得保留。
片刻之後,心理學家說,「現在,放鬆你們的頭腦。」這意味著她將開始催眠,好讓我們穿越邊界。然後她也會讓自己進入半催眠狀態。我們得到的解釋是,穿越邊界時必須採取預防措施,以免受到自己頭腦的欺騙。顯然,幻覺是普遍存在的現象。至少他們是如此說的。我不太確定這是否屬實。出於安全原因,他們並未告知我們邊界的真實性狀,我們只知道肉眼是看不見的。
因此,當我和其他人一起「醒來」時,身上穿戴著全副裝備,包括沉重的徒步靴、四十磅的背包,以及腰帶上懸掛的各種額外補給物資。我們三人全都一個趔趄,人類學家甚至單膝跪倒在地。心理學家耐心地等待大家恢復。「抱歉,」她說,「我只能做到這樣,盡量減少驚愕。」
勘測員嘴裡咒罵了一句,朝著她怒目而視。她的脾氣或許被認為是種有用的特質。人類學家則一如往常毫無怨言地站起身。而我也跟平常一樣留心觀察,顧不上對這粗暴的喚醒方式感到惱怒。比如,我注意到心理學家在看著我們掙扎適應的同時,嘴角揚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冷酷微笑。人類學家依然一邊笨拙地調整平衡,一邊為自己的笨拙道歉。稍後,我意識到也許誤讀了她的表情,那有可能是痛苦或自憐。
我們所在的泥土小徑上點綴著碎石、枯葉,以及觸感有些潮濕的松針。蟻蜂和翠綠色的甲蟲在那上面爬來爬去。小徑兩側聳立著高大的松樹,樹皮如鱗片般凹凸不平,飛鳥的身影在樹叢間來回穿梭。無比清新的空氣突然湧入肺裡,眾人竟一時喘不過氣來,不過那多半是出於震驚。我們將一塊紅布系到樹上,作為位置標識,然後朝著未知進發。我們被告知,萬一心理學家在任務終結時失去行動能力,無法帶我們穿越邊界,我們需回來等待「撤離」。從來沒人解釋過那將是什麼樣的「撤離」方式,但其中暗含的意味是,即使撤離點位於邊界之內,上級也能從遠處觀察到。
我們還被告知,在抵達之後不要回頭看,然而我還是趁心理學家不注意悄悄瞥了一眼。我不太清楚看到的是什麼。它模糊不清,難以辨識,而且已經在身後很遠處——或許是一道門,或許只是視覺假象,就像一塊突然發出閃光的方框,又迅速黯淡下去。
我志願申請參加勘探隊的理由跟我是否符合要求完全沒有聯繫。我獲得參加的資格是因為專精於過渡環境系統,而這地方存在著數次過渡,換言之,此處的生態系統非常複雜。六七公里的徒步距離內,森林過渡到沼澤,又過渡到鹽水濕地,然後是海灘。如今,其他地方已鮮有這樣的生物棲息環境。他們告訴我,在X區域,可以找到適應微鹹淡水的海洋生物,在落潮期間,它們順著蘆葦間的自然水道深入上游,與水獺和鹿共享生存環境。若是順著佈滿招潮蟹洞穴的海灘行走,有時可以看到那種巨型爬行動物,因為它們也已適應此地的居住環境。
現在,我明白了X區域為何無人居住,也明白正是由於這一原因,此處仍保留著原始樣貌。不過我總是試圖將其忘記,寧願相信,這只是一片自然保護區,而我們這群徒步旅行者恰好是科學家。這在另一個層面上也有一定道理:我們不瞭解此處曾發生過什麼事,也不知道目前的狀態,當遇到某種證據,任何預設的理論都會影響我的分析。另外,對我來說,無論怎樣欺騙自己都無關緊要,因為我在外面世界裡的存在至少跟X區域一樣空洞。那裡已經沒有任何牽掛,我需要來到此地。至於其他人,我不知道,也無意知道她們是怎樣想的,然而我相信,她們至少都裝出有一定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一種能使人分散注意力的強大力量。
當天晚上,我們討論了那座塔,不過另外三人都堅持稱其為隧道。每個人都對調查的進展負有責任,而心理學家的權威則對所有決策皆可施加影響。目前,有關派遣勘探隊的理論中包含一條:給予每個成員一定自主權,有利於增加「顯著多樣化的幾率」。
這一含糊的規章在我們的技能配置上也能體現出來。例如,我們都曾接受基本的武器與倖存訓練,但勘測員的醫療與槍械經驗遠遠超出其餘人。人類學家曾經是建築師,若干年前,她在一場火災中倖存下來,而發生火災的的建築是她設計的。關於她的個人信息,我就只發現了這一條。至於心理學家,她的情況我們瞭解最少,但我想大家都確信,她有來自類似管理層的背景。
從某種意義上說,關於那座塔的討論給我們帶來了第一次機會,以試探爭議與妥協的底線。
「我認為不該把注意力集中在隧道上,」人類學家說,「我們應該先往遠處探索——包括那座燈塔——然後再帶著其他調查數據回來。」
果然不出所料,人類學家試圖選擇安全輕鬆的方法,然而這或許的確具有先見之明。雖然測繪的概念在我看來機械而重複,但我無法否認那座塔的存在,而任何地圖上都沒有它的標識。
接著,勘測員開口了:「我覺得在繼續往前探索之前,應該先排除這隧道具有侵略性和威脅性的可能。不然的話,當我們向前推進,它就像是背後的敵人。」她來自軍事機構,我已能看出此種經驗的價值。我本以為勘測員總是會支持繼續探索的方案,因而她的觀點頗有份量。
「我迫切想要探索此處的自然環境,」我說,「從某種意義上說,既然那『隧道』……或者塔……沒在地圖上標出,它或許很重要。要麼是故意從地圖上抹去的,不讓我們知道……以便傳遞某種信息……要麼就是上一批勘探隊抵達時它還不存在。」
勘測員看了我一眼,感謝我的支持,但我的立場並不是為了幫助她。一座向下延伸的塔,這一概念既令人感到暈眩,也使人對其結構產生強烈的興趣。我說不出自己期盼的是什麼,害怕的又是什麼。我眼前彷彿不斷展現出鸚鵡螺內側的花紋和其他自然生成的紋理,同時也看到一座懸崖,底下是一片未知。
心理學家點點頭,似乎在考慮大家的意見,然後她問道:「有人有哪怕一丁點兒想要離開的意向嗎?」這是個合乎情理的問題,但依然叫人很不舒服。
我們三人都搖了搖頭。
「那你呢?」勘測員問心理學家,「你的意見是什麼?」
心理學家咧嘴一笑,看起來有點怪。不過她一定知道,我們中有一人會擔負起觀察她的任務,她自己的反應也是動因之一。也許她覺得很好笑吧,勘測員是觀察表面現象的專家,卻被選中擔負此項任務,而不是生物學家或人類學家。「必須承認,我此刻感覺非常不安。不過我不清楚這是由於整個環境的作用還是因為那隧道的存在。個人來講,我希望將隧道排除在外。」
是塔。
「那麼,三比一。」人類學家說,她顯然鬆了口氣,因為自己不需要做決定。
勘測員只是聳聳肩。
《遺落的南境1:湮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