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那樣的話,我會造一艘更好的船,然後告訴大家,有個陰鬱的孩子老是跟青蛙說話。」
我從不跟青蛙說話;我討厭將動物擬人化。「所以,假如小時候的我們不喜歡對方,那會怎樣?」我問道。
「哦,就算那樣,我仍然會喜歡你。」他咧嘴笑道,「你會讓我著迷,我會跟你去任何地方。毫不猶豫。」
於是我們就這樣以特有的方式重歸於好。性格截然相反,卻因此建立牢固的關係,我倆對此引以為豪。我們始終陶醉於此種構想中,彷彿那是永不消散的波浪,直到婚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它以熟悉的方式將我們摧毀,令人深感沮喪。
然而當他從勘探隊返回,所有這一切——無論是好是壞——都不再重要。我沒問問題,也沒提及以前的爭執。他回來之後的第二天早上,當我在他身邊醒來,我就知道,我倆相處的時間已到了盡頭。
我替他煮早餐,外面大雨如注,閃電在近處閃爍。我們坐在廚房餐桌邊,透過玻璃移門,可以看到後院。我們談論雞蛋與培根,態度禮貌得令人痛苦。他稱讚我新裝的灰色鳥食容器,以及隨著雨點波動的庭院水景。我問他睡眠是否充足,感覺如何;甚至問他與昨晚相同的問題,比如回來的旅程是否艱辛。
「不,」他說,「毫不費力。」他露出微笑,跟以前那種令人惱火的笑容有幾分相似。
「路上用了多久?」我問。
「沒多久。」我無法解讀他的表情,然而從他呆滯的臉上,我能感覺到悲哀,彷彿他內心仍希望交流,卻力不從心。自從我與丈夫相識以來,他從不曾如此憂鬱悲哀,因而我有點害怕。
他問起我的研究工作,我告訴他一些新的進展。當時,我所效力的公司正致力於開發能夠分解塑料等非生物降解物質的天然產品。這份工作很無趣。之前,我一直依靠各種研究經費在野外考察。再往前追溯,我曾是激進的環護主義者,參與示威抗議,並受雇於一家非營利組織,通過電話尋找潛在的捐助人。
「你的工作呢?」我試探性地問道。關於這個謎團,我不知還有多少繞圈的餘地,因此隨時準備把話題岔開。
「哦,你知道,」他的語氣就像才離開了幾周,彷彿我是他的同事,而不是他的愛人,不是他的妻子,「哦,你知道,就那樣。沒什麼新鮮的。」他喝了一大口橙汁——是真的認真品嚐,一時間,屋裡就只有他享受的氣氛。然後,他隨口問起房子裡的其他改良之處。
早餐後,我們坐在門廊上,看著瓢潑大雨和藥草園裡的積水。我們看了一會兒書,然後回屋裡做愛。那是一種神情恍惚、不斷重複的交媾動作,只是因為困在這樣的天氣裡,才感覺比較輕鬆舒緩。如果說,到目前為止,我仍在假裝,那現在就再也不能欺騙自己了,我丈夫並沒有完全回家。
午餐之後是看電視——我為他找到一檔雙人帆船競賽的重播——以及更多乏味的交談。他問及一些朋友,但我無法給出答案,我從沒再見過他們。這些人其實並非我的朋友,我不會去交朋友,而是從丈夫那裡轉承。
我們玩一種桌面遊戲,對其中一些愚蠢的問題抱以笑聲。然後,他記憶中的空缺明顯暴露出來,我們停止遊戲,沉默籠罩著彼此。他閱讀報紙和喜愛的雜誌,看電視新聞,但也許只是在裝模作樣。
我在沙發上打了個盹,醒來後雨停了,而他不在我身邊。我逐一查看每間屋子,卻找不著他。我盡量克制住驚慌。最後,我來到室外,在房屋的側面找到了他。他站在幾年前買的小船跟前。那船塞不進車庫。雖然只是一條大約二十英尺長的遊艇,但他很喜歡。
我走上前,挽住他的胳膊,他臉上有一種疑惑而近乎淒涼的表情,彷彿記得這船對他很重要,卻想不起原因。他並未對我的存在有所表示,而是繼續盯著船看,顯得越來越茫然。我能感覺他在嘗試喚起某種重要的記憶,但很久以後我才意識到,那跟我有關。當時他要是能想起來,或許就可以告訴我一些至關重要的事。於是我倆只是呆呆地站著,儘管我能感受到他的體溫與重量,也能聽到他平穩的呼吸,但其實我們相隔甚遠。
過了一會兒,我再也無法忍受——受不了他那無緣無故、難以名狀的焦慮與沉默。我帶他回到室內,他沒有阻止我,也沒有抱怨。他沒有回頭看那艘船,我想我就是在此時下定了決心。假如他回頭看,假如他有反抗,哪怕只是一下子,情況或許就會不同。
當他快要吃完晚餐時,他們乘著四五輛沒有標識的小車和一輛監控麵包車過來,將他帶走。進門時,他們舉止並不粗暴,也沒有高聲叫嚷,更看不見手銬和武器。相反,他們對他態度恭敬,甚至可以說是敬畏:謹慎小心,就像處理一顆尚未引爆的炸彈。他離開時並未抗議,而我也任由他們把這陌生人從家中帶走。
我無法阻止他們,但也無意阻止。與他相處的最後數小時中,我越來越恐慌,也越來越確信,在X區域的經歷已將他變成一具空殼,就像毫無情感的機器,就像素不相識的人。他的每一個反常舉動、每一句反常的話,都令我記憶中那個人變得越來越模糊。然而,儘管發生了這一切,保留住他的印象依然很重要。因此我撥打他以前留給我的緊急號碼:我不知該拿他怎麼辦,也無法跟這個狀態異常的人繼續相處下去。坦白講,看著他離去,我有種解脫的感覺,而不是背叛的負疚感。我還能怎麼辦?
如前所述,我經常去觀察所探望,直到他生命的最後階段。從談話錄像來看,即使在催眠狀態下,他也的確沒什麼新的內容可說,除非是他們沒給我看。我記得最清楚的,是他話語中始終存在的悲哀。「我沿著那條路從邊界走向大本營,彷彿永遠走不到頭。路上花了很長時間,但我知道,回程的時間會更久。我沒有同伴,只有孤身一人。那些樹其實不是樹,鳥也不是鳥,而我也不是我自己,只是長時間在路途中行走的某種存在……」
這其實是他返回之後,我在他身上發現的唯一特質:深邃而永無止境的孤獨,就好像他獲得了某種天賦,卻不知拿它如何是好。於是那天賦就變成毒藥,最終要了他的命。但它能殺死我嗎?最後幾次見面時,我凝視著他的眼睛,徒勞地盼望著能瞭解他的思維,於是這個問題便滲入我腦中。
我的工作重複性越來越強。在一塵不染的實驗室裡,我總是想到X區域,感覺倘若不去看一看,便永遠無法知道它是什麼樣。沒人能夠明確告訴我,也沒有誰的描述可以替代親眼所見。因此,在丈夫死後幾個月,我便志願申請參加X區域的勘探。前期勘探隊成員的配偶從來沒有過報名簽約的。我猜想,他們接受我,部分原因是想看一看此種聯繫是否會帶來不同。他們接受我,是一種試驗。不過,也有可能打從一開始,他們就料想到我會加入。
早晨,雨停了,天空藍得灼人,幾乎沒有一絲雲。唯有帳篷頂上散亂的松針,以及地上的泥水坑和落枝,才顯示出昨晚有過一場暴風雨。影響我知覺的光亮感擴展到了胸部,我無法用其他詞語描述這種感覺。我體內有一種光亮感,彷彿某種能量與期待,如同針刺一般麻癢,並且有力地幫助我抵抗睡眠不足。這是變化的一部分嗎?但即便如此,也沒關係——我無法阻擋自身的轉變。
我發現自己在燈塔和地下塔之間猶豫不決,我必須作出決斷。那光亮感似乎傾向於立即回到黑暗之中,其原因或許與勇氣有關。不假思索、毫無計劃地一頭扎進黑漆漆的塔裡,那是信心的體現,堅決而不計後果,除此之外,便無任何依托。然而我現在知道,昨晚有人在燈塔中。如果心理學家躲在那裡,我就可以追蹤到她,從而在繼續探索地下塔之前,對它能有更深入的瞭解。與昨晚相比,這似乎越來越重要,因為關於地下塔的未知數增加了十倍。因此,當我與勘測員交談時,已經打定主意去燈塔。
早晨的氣味與感覺屬於新的開始,但新開始並未出現。勘測員不僅不願意回地下塔,對燈塔也同樣不感興趣。
「你不想知道心理學家是否在那裡?」
勘測員看了我一眼,彷彿我的話很愚蠢:「當她守在制高點,四面八方視線毫無阻攔?在一個據說儲藏著武器的地方?我寧願留在這兒賭一賭運氣。你要是聰明的話,也應該這麼幹。也許你會『發現』,你並不喜歡腦袋上有個彈孔。另外,她有可能在別處。」
她的固執讓我很難辦。出於純粹務實的原因,我不願分頭行動——他們的確說過,以前的勘探隊在燈塔裡存有武器——而且我相信,勘測員很可能會離開我獨自回家。
「要麼去燈塔,要麼去地下塔,」我試圖迴避問題,「在回地下塔之前找到心理學家會比較好。她看見是什麼殺了人類學家。她沒把所知的情況都告訴我們。」未說出口的想法是:一兩天過後,塔裡那個在牆上緩緩寫字的怪物或許就消失了,或者走到前面很遠,我們再也追趕不上。然而這又讓我腦中呈現出一幅令人不安的景象,那座塔永無止境地向地底延伸,有著無窮無盡的層級。
勘測員抱起雙臂:「你是真不明白,對嗎?任務結束了。」
她害怕了嗎,還是因為不喜歡我,所以才不願贊同?無論原因何在,她的反對和臉上得意的表情讓我很惱火。
此時此刻,我幹了一件現在想來十分後悔的事。我說:「假如馬上回塔裡去,風險並無回報。」
我自認為很巧妙地念誦出心理學家的催眠暗語,然而勘測員臉上一陣戰慄,暫時的扭曲過後,她的表情告訴我,她明白我的意圖。那甚至都不是驚訝的神情,更像是她早就漸漸對我形成某種印象,而現在得到了印證。於是我也明白,催眠暗語只有心理學家能用。
「為達到目的,你不惜用盡一切手段,對不對?」勘測員說。然而事實是,她握著步槍。我有什麼真正的武器呢?我告訴自己,我不希望人類學家死得毫無意義,因此才建議如此行動。
她見我沒有回答,便歎了口氣,然後語氣疲憊地說:「你知道嗎,我在洗那些沒用的照片時終於搞明白了。最令我不安的,不是隧道裡那怪物,不是你的行為舉止,也不是心理學家幹的事,而是我手中握的槍。就這把該死的槍。我把它拆開清洗,發現那是三十年前的部件拼湊起來的。我們帶的東西沒一樣是現代的,包括衣服和鞋,全都是以前的垃圾,修修補補又拿出來。我們相當於一直活在過去。類似於歷史再演。但為什麼呢?」她嘲弄似的哼了一聲,「你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
她從沒一次跟我講過這樣多話。我想要說,與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情況相比,這條信息最多只能算稍許有點令人驚訝。不過我並沒說出口。我必須言簡意賅。
「你會在這兒等我回來嗎?」我問道。
這是個重要的問題,然而她答得太快,語氣也不對,令我很不安。
「隨你便。」
「做不到就別答應。」我說道。我早已不相信承諾。生物學規律,我相信。環境因素,我相信。承諾,我不信。
「快滾吧。」她說。
於是,我們的對話到此為止——她斜躺在搖搖晃晃的椅子裡,捧著突擊步槍,而我出發前去尋找昨晚見到的光源。我背著滿滿一袋食物和水,還有兩支槍,再加上取樣用的設備,以及一台顯微鏡。不知何故,帶上顯微鏡讓我感覺比較安全。雖然我力圖說服勘測員一起去,但心中仍有幾分期待可以有機會獨自勘察,不必依賴或擔心他人。
我數次回頭張望,直到小徑拐過一個彎。勘測員一直坐在那裡瞪視著我,彷彿是我自己短短數天前的扭曲鏡像。
03獻祭
此刻,我被一種古怪的情緒所控制。我穿過最後幾株浸泡在水裡的松柏,它們彷彿漂浮在黑黝黝的水面上,渾身覆滿灰色的苔蘚。隨著我一路行走,耳中彷彿演奏著一支情感飽滿的曲調。一切都沉浸在強烈的情緒中,我也不再是生物學家,而是越湧越高的浪尖,永遠不會在岸邊拍散。我彷彿換了一雙全新的眼睛,可以觀察到周圍環境過渡至沼澤和鹽水平原時的諸多微妙細節。小徑漸漸變成一道隆起的窄脊,右側是昏暗滯塞、佈滿水藻的湖泊,左側則是一條溝渠,湍急的水流在叢林般繁密的蘆葦間蜿蜒流淌,遠處是一些島嶼,還有被風吹得歪歪扭扭的樹木,顯得十分突兀。廣闊的蘆葦叢閃爍著柔和的暗金色光芒,而相對來說,那些黝黑佝僂的樹就很令人厭惡。此處環境中的光線有點古怪,一切又如此平靜,再加上等待的感覺,讓我略有些出神。
燈塔矗立在遠處,我知道,它面前有一座廢棄的村落,兩者都有在地圖上標出。但我眼前仍是那條小徑,時而點綴著沉甸甸的白色浮木,它們是早先被颶風捲入內陸深處的,形狀奇特,彷彿遭到摧殘虐待。高高的草叢裡棲息著成群結隊的紅色小蚱蜢,以它們為食的青蛙卻不多。大型爬行動物曬完太陽之後爬回水中,一路壓倒的草叢形成了一條通道。頭頂上方,搜索獵物的猛禽彷彿循著嚴格的幾何形狀盤旋。
無論我行走多久,燈塔似乎一直都那麼遙遠,時間也彷彿停滯下來,如同蠶繭一般將我捆住,於是我有更多時間思考地下塔和我們的勘探任務。塔中發現的東西應被視為某個巨大生物體的一部分,而它是否產生於地球尚無定論。我的職責應該是思考這件事,但目前為止,我似乎拋棄了此種責任。然而這一概念如此宏大,若是多加思索,崩塌的情緒便會將我壓垮。
所以……我知道些什麼呢?有哪些重要細節?一個……有機生命體……沿著塔的內牆書寫活體文字,而這一過程可能已持續很長時間。完整的生態系統由此誕生,並依賴於這些文字茁壯生長,然後又隨著文字的隱退而消亡。但這些只是有了合適的棲息環境與條件之後所產生的副產品。對我來說,唯一重要的,只有文字中的生物如何適應環境,這或許可以讓我對塔有所瞭解。比如我吸入的孢子,能使我看到真相。
這個想法讓我吃了一驚。沼澤中的蘆葦隨風搖擺,在我周圍形成一重重寬闊而模糊的波浪。一直以來,我都假設心理學家對我施行了催眠,讓我以為那座塔是建築,而不是生物體,孢子的影響則使我對催眠暗示產生抵抗。但假如這一過程其實更加複雜呢?假如那座塔也會施放出某種影響——形成類似擬態的防禦機制,而孢子卻讓我對此種幻覺免疫?
《遺落的南境1:湮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