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節

  楊塤道:「胡尚書高論。那麼胡尚書的意思是,楊行祥被殺,是命中注定?」
  胡濴道:「如果他不是建文帝,會不會招來殺身之禍?」楊塤道:「當然不會。」
  胡濴道:「既然他是建文帝,那麼這就是他的結局。」又正色告道:「朱千戶,你聽老夫一句,不要再管這件事了,一切自會風平浪靜。」
  楊塤道:「風平浪靜?我怎麼覺得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啊。」
  胡濴道:「楊匠官想想看,那楊行祥是什麼身份,關於他的事,皇帝掩蓋尚且來不及,王林這等跳樑小丑妄圖掀開蓋子,怎麼可能?就算他是蠢人,他叔叔王司禮可不蠢。」
  楊塤道:「那麼……」胡濴道:「好了,老夫言盡於此。為了二位,老夫可算是破了例了。」又道:「天色不早,今日八月十五中秋節,二位還是趕快回家與家人團聚吧。」
  朱驥無奈,只得與楊塤起身告辭。
  楊塤走出幾步,忽轉頭問道:「到底是什麼人綁架了胡尚書?難不成是皇帝?」
  胡濴一怔,隨即道:「胡說!老夫身為人臣,以忠為第一根本,皇帝隨時都能召見我,還用得著綁架嗎?」
  楊塤笑道:「這麼說起來,胡尚書是間接承認曾被綁架了?」
  胡濴先是一愣,隨即笑道:「老夫竟然上了你這小滑頭的當。」又道:「楊匠官也別再費心套話了,老夫什麼都不會說的。你們去吧。」
  楊塤料想胡濴已有了警覺之心,怕是不會再透露任何信息,只得拱手辭出。
  走出廳門時,忽有所感應,驀然回首,卻見胡濴正仰面朝天,長吁短歎。他到底是在為誰歎息?是楊行祥,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嗎?
  當年明成祖朱棣當面問及胡濴巡歷天下的感想,胡濴只答道:「幸沐榮崇而任使,傅馳招傳以咨詢,歲月無拘,江湖任適。由是名山大川,雄藩巨鎮,故皆遍歷無遺,絕域殊方,偏州下邑,亦各周流殆盡。」
  聽起來倒像是在遊山玩水,自有一番賞心悅目的輕鬆樂趣,然明眼人均知這僅是回答皇帝問話的高明說辭。他正當盛年之時,受命出訪建文帝下落,肩負秘密使命,漂泊了整整十六年,連母親去世都未能見上最後一面,辛酸實不足為外人道。可以說,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都給了那位逃亡的建文帝。
  他本是建文帝的臣子,卻因為追捕舊主而成為了新皇帝心腹。他可有過彷徨與躊躇?在他內心深處,可有起過波瀾,對建文帝又是怎樣的情感?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宣府當夜,他到底對成祖皇帝說了什麼,才終使朱棣放棄了追蹤建文帝下落?而建文帝在成功逃脫多年後,最終自投羅網,死於錦衣衛大獄,當真是上天注定的結局嗎?
  出來麻繩胡同,朱驥道:「天色已然不早,我得趕去岳父家中,與家人共度中秋。楊匠官是歸家,還是要去別的地方?」
  楊塤道:「我直接回家吧。不過你我順路,於侍郎不是住裱褙胡同嗎?我也住那附近。」
  裱褙胡同位於明時坊,又稱表背胡同。此地因靠近貢院[13],買賣字畫者甚多,由此而得名。當年朱驥負責街道房事務,一度親自打掃裱褙胡同,便是因為巷內多有從事裱褙[14]者,日日有紙張等廢品堆積,不好清理,是個人人不願意接的苦差事。
  到胡同口時,正好遇到兵部侍郎于謙。朱驥忙迎上前去。于謙面有倦色,匆匆道:「我是抽空回來的,只能待一會兒,稍後還要返回官署。」轉頭看到楊塤,問道:「楊匠官還是一個人嗎?今日中秋佳節,不嫌棄的話,便到我家吃塊月餅吧。也沒有別的客人,都是我于氏親眷。」
  楊塤大喜過望,道:「如此,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進來於府,在座除了于謙之妹於冰及其孫朱喜、兒子於冕及兒媳邵氏、女兒於璚英外,還有新到京師的于謙養子於康。他比於冕小上兩歲,一直留在故鄉杭州,照顧于謙老父於仁。兩年前於仁去世,于謙泣請回鄉守制[15],不為朝廷允准,于謙只好命於康代勞。而今守制期滿,于謙因公務繁劇,需要幫手,便命於康到京師侍奉。
  于謙兒媳邵氏早已安排好宴席,見于謙和朱驥一起歸來,便命僕人開席。于謙將楊塤一一引薦給眾人。中國古代工匠地位不高,楊塤又是外人,旁人均不知于謙何以將他引進家宴,但人既已到了,也只能客氣對待。楊塤本是個不羈性子,言語放肆,但這次倒一反常態,刻意收斂了許多。
  主賓入座後,于謙舉箸便吃,也無寒暄之語,氣氛頗為壓抑。旁人見主人神情肅穆,看起來心事重重,也不敢隨意開口。於冕忙向妹妹於璚英使了個眼色,于謙最愛女兒,只有她才能打破沉悶。
  於璚英遂道:「這是爹爹愛吃的魚羹,是嫂嫂親自下廚做的。」
  于謙「嗯」了一聲,眼睛卻一直只看離他最近的菜,筷子也始終只伸向那一盤豆腐。
  於璚英叫道:「爹爹,席上還有客人呢。」
  于謙「哦」了一聲,這才回過神來,道:「抱歉了,楊匠官,前線軍情緊急,我一時走神。來,嘗嘗這宋嫂魚羹,這是我家鄉杭州名菜。」
  楊塤忙道:「多謝。大家一起吃。」
  既一語提及杭州,于謙又回憶起家鄉的無限美景來——
  湧金門外柳如煙,西子湖頭水拍天。玉腕羅裙雙蕩槳,鴛鴦飛近採蓮船。這是夏日的西湖風景。
  而中秋當夜,民間以月餅相邀,取團圓之義。人家有賞月之宴,皓月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嘩,真所謂佳節。又或攜柏湖船,沿游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
  除遊湖賞月外,杭州還有觀潮盛事——所謂「一千里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浙江錢塘之潮[16],天下之偉觀。海浪鋪天蓋地而來,吞天沃日,勢極雄豪。弄潮兒[17]手持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
  那是他心底深處最愛的一幕。他雖不善泅水,卻常常幻想自己也是一名弄潮兒,憑借嫻熟的水性,搏立於驚濤駭浪之中,掌握著命運之舟。
  可惜的是,離家多年,漂泊異鄉,自步入仕途,始終沒有機會再觀潮事。雖則位尊名高,兒女滿堂,然自髮妻董氏病逝,還有誰能懂得他心底深處的那一縷羈旅愁思?眷眷於懷中,又思憶起亡妻來——
  東風庭院落花飛,偕老齊眉願竟違。幻夢一番生與死,訃音千里是邪非?淒涼懷抱幾時歇,縹緲音容何處歸?魂斷九泉招不得,客邊一日幾沾衣。
  縹緲音容何處尋?亂山重疊暮雲深。四千里外還家夢,二十年前結髮心。寂寞青燈形對影,蕭疏白髮淚沾襟。篋中空有遺書在,把玩不堪成古今。結髮已逝,何日更能還家,回到那魂牽夢繞的故鄉?
  於璚英見父親再度陷入沉思,以為他又在思慮公務,遂勸道:「爹爹這些日子吃住都在兵部,難得回趟家,今日中秋,又正好康哥哥來了北京,爹爹就先將軍國大事放下,好好跟我們吃頓飯。」
  于謙聽了,反而將手中筷子放下,道:「有件事,爹爹一直沒有告訴你們。璚英,上次你夫君拿給你看的畫像,其實是盜走兵部機密文書的賊人。賊人一直在暗中跟蹤監視你,意圖用你來要挾爹爹就範,你的處境一度十分危險。後來賊人出於某種考慮放棄了這項計劃,改用別的方式混入了兵部。但一想到你的性命曾因為爹爹在兵部任職而遭遇到危險,爹爹就於心不安。」
  於璚英大驚失色,轉頭問朱驥道:「竟有這回事,夫君為何不早告訴我?」又問道:「後來如何了?」
  朱驥道:「後來雖然意外尋獲文書,但賊人迄今未能擒獲。」
  于謙道:「這些都是楊匠官細心發現的。不然的話,爹爹到現在都不知道你曾經身處險境。」又轉頭道:「阿康,你現下該明白我叫你來北京的用意了吧?」於康應道:「是。」
  於璚英道:「我夫君就是錦衣衛,當能保護我周全。」
  于謙道:「朱驥有公職在身,不能時時照顧你。阿康來了,我就放心多了。阿康,從今日起,你來當這個家。」
  話音剛落,便有僕人引著軍士進來。軍士躊躇道:「小的本不該來打擾於侍郎家宴,只是前方有急報……」
  于謙忙走下座來,一把奪過戰報,匆匆展開,忽臉色大變,失聲道:「聖駕竟然駐蹕在土木堡?壞了,這下壞了!」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三日一大早,河北境內,一大隊人馬正由宣府向明京師北京方向進發。這是一支明朝的軍隊,人數眾多,將近五十萬,旌旗蔽日,刀戈耀眼,聲勢極大。然而,這些明朝將士看起來相當疲憊沮喪,似乎不但飽受風霜之苦,還經歷著飢渴,有幾分逃難的模樣。
  明九邊圖
  宣府鎮占冀州地,秦漢為上谷郡;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後晉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後,屬遼國;金滅遼後,屬金國;元朝時,屬中書省上都路;明朝自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屬京師萬全都指揮使司。
《大明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