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節

  楊塤道:「是啊,怎麼,朱指揮認識他?」朱驥道:「不認識,但是我聽過他的名字。他是滁陽王后人。」
  楊塤:「滁陽王又是誰?我怎麼從來沒聽說過?」
  朱驥道:「楊匠官總該聽過郭子興吧?」
  楊塤笑道:「那誰能不知道?郭子興可是我們大明開國皇帝的岳丈。」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未發跡前,是個窮苦的僧人。紅巾起義席捲中原大地後,他慕名到濠州投軍,結果被城門的守軍攔住盤問。因性子執拗,言語不和,又被守軍捆縛起來。守軍還派人去請令旗,要殺掉脾氣很大的朱元璋。紅巾軍首領郭子興聽說後,親自騎馬到城門口去察看究竟。他第一眼看到朱元璋就很喜歡,命令兵士鬆綁,並將朱氏收為自己的部卒。
  加入紅巾軍後,朱元璋如魚得水,不但打仗勇猛,而且頗有智略,數次出戰都立下了軍功,加上他是軍中少有的認識字的將領,因此很得郭子興賞識。郭子興還將養女馬氏許配給了朱元璋。二人結婚時,朱元璋二十五歲,馬氏二十一歲,都算是當時的大齡青年了。馬氏長相一般,也不識字,但由於她是郭子興至交之女,對朱元璋早期事業有不少幫助。
  與干女婿朱元璋的性格、作風截然不同,郭子興性格暴躁易怒,忌才護短,心胸狹隘,不能容人,加上做事遲疑不決,所以和濠州城中其他四個紅巾軍首領都合不來。日子久了,幾方矛盾越來越深,其他紅巾軍首領聯合起來,一齊排擠郭子興,有一次差點兒將郭子興害死。虧得朱元璋得到消息,奮力將郭子興救了出來。
  朱元璋為人精細,做事果斷有魄力,在軍中人緣很好,大家都尊稱他為「朱公子」,他出於大局考慮,擔心紅巾軍因內訌而實力削弱,於是努力想調和郭子興和其他四個首領的關係,結果卻是兩邊吃力不討好。郭子興見干女婿總為對頭說好話,對他也猜忌起來,將朱元璋身邊能幹的親信都調走不說,還幾次下令將朱元璋禁閉起來。
  馬氏拿出私房錢,拚命巴結郭子興寵愛的二夫人張氏,托小張夫人斡旋其中,這才令朱元璋幾度化險為夷。
  有一次,郭子興惱恨之下,又下令將朱元璋關起來,且不准給食物,預備將他餓死。馬氏聽說後,趕去廚房偷了幾張燒餅,藏在懷中,悄悄到牢房送給丈夫。燒餅剛出鍋不久,將馬氏的胸口都燙紅了。朱元璋見到妻子肯與自己患難與共,十分感動[2]。
  這段被老丈人猜疑的經歷對朱元璋的性格影響很大,他認為郭子興胸襟狹窄,是個扶不起的阿斗,開始動了自立門戶的心思。之後,通過一系列不動聲色的努力,朱元璋竟然在郭子興的眼皮底下悄然擴大了自己的勢力,開始掌握了一支真正屬於自己的隊伍。
  郭子興有正妻大張氏和次妻小張氏兩位妻子,另外還有一名侍妾李氏。大張氏生有三子:郭大捨、郭天敘、郭天爵,小張氏生有一女,李氏則生有幼子郭老捨。其中長子郭大捨已在郭子興起兵時被元軍殺死,但次子郭天敘和第三子郭天爵都正當盛年,對朱元璋暗中擴張實力很是不滿。
  郭子興死後,矛盾立即爆發。然因為朱元璋在軍中威望甚高,又得到了小張氏的鼎力支持,由此順利取得了郭子興部的控制權。但郭天敘仍然被小明王[3]封為都元帥,是郭部名義上的最高首領。
  不久,郭天敘率軍出戰,遭叛徒出賣,遇元軍襲擊戰死。亦有人說是朱元璋有意將郭天敘的行蹤透露給了敵軍,好借刀殺人。
  次年,郭天爵因謀反罪名被誅殺,朱元璋最終完全掌控了郭部。為了報答小張氏對自己的支持,又將其愛女納為侍妾,即為後來的郭惠妃。
  朱元璋與郭天敘、郭天爵兄弟爭權奪利最烈之時,郭子興侍妾李氏攜幼子郭老捨遠走高飛,因為郭老捨年紀還小,朱元璋也未放在心上。
  洪武三年(1370年),已經貴為皇帝的朱元璋終於在妻子馬皇后的勸說下,追封岳父郭子興為滁陽王,並下詔命當地有關部門為之建廟祭祀,又免除郭氏鄰居宥氏的賦稅徭役,讓宥氏世代為滁陽王守墓。
  到了宣德年間,忽然有自稱郭老捨的老者來到京城,請求朝見皇帝。明宣宗朱瞻基認可了他是郭子興之子的身份,授予冠帶,賜予寶鈔等物,命他回鳳陽家鄉奉祀滁陽王。
  郭老捨之後,又有郭謙、郭昇,到而今的郭信,已經是第四代了。朱驥曾在官方名冊上見過郭信的名字,因而有印象。
  楊塤這才知道郭信來歷,不無嘲諷地道:「這麼說,他也算得上是八竿子之外的皇親國戚了。」
  朱驥道:「滁陽王只是追封的名號,沒有封地,也沒有實際利益。除了鳳陽一帶的人,一般人都不知道滁陽王是誰。不過逢朝中大事,譬如太后、皇帝壽誕,新皇即位等,郭家也會照例進京朝賀,就跟衍聖公一樣。當然他不像衍聖公那麼顯赫,還有朝廷專修的衍聖公府供其起居用。」
  楊塤道:「甚好,如今我總算知道情敵是什麼來頭,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朱驥又道:「血竭是南洋特產,中原極是罕見,怕是一時難以尋到。楊匠官不妨去找找胡尚書,問他有沒有辦法。」
  楊塤奇道:「胡尚書怎麼會有辦法?」
  朱驥笑道:「胡尚書其實醫道相當高明[4],他雖沒有正式學醫,但當年行走全國時,搜尋了許多民間方子,治怪病有奇效。我外甥朱喜,就是我妻子姑姑的親孫子,就是在他那裡治好的。不過胡尚書是個怕麻煩的人,從不張揚。當年李祭酒遭難,雖有血竭,仍需名醫。京城大夫看過後,都說李祭酒活不了了,勸先父別浪費了好藥。最後還是胡尚書主動伸出援手,救治了李祭酒,先父這才知道胡尚書原來是個相當厲害的大夫。」
  楊塤道:「我明白了,血竭只是名氣大。也許胡尚書有別的法子治好蔣鳴軍的殘疾,並不需要血竭。但胡尚書既對其高明醫術秘而不宣,想必請動他極難。上次他為什麼肯替令外甥治病?」
  朱驥道:「我不知道,應該是看我岳父的面子吧。」楊塤道:「那好,我明天去試試。」
  他心中有事,難以入睡,好不容易迷糊過去,又被朱驥推醒,隨口問道:「天不是還沒亮嗎?」
  朱驥道:「我得趕回岳父家換回官服,再去官署。楊匠官一個人在家行嗎?」楊塤道:「當然行。」
  朱驥道:「那好,我一會兒出去時,順道知會一下總甲,讓他多安排些人手在附近巡查。」楊塤道:「好了,知道啦。」
  再一覺醒來,竟已過正午,火盆中的炭亦早燃盡了。因為低溫嚴重影響漆面質量,自古漆匠冬季不做活兒,目下正是楊塤最清閒自在的季節。他還想再多賴一會兒,但肚子實在餓得不行,只得磨磨蹭蹭地起床,簡單洗漱了一下,打算先出門填飽肚子,再往禮部或是麻繩胡同去尋胡濴。
  卻見總甲閻英正倚靠在院牆邊,見楊塤出門,立即便迎了上來,賠笑道:「楊匠官早,昨晚睡得可還好?」
  楊塤道:「還好。閻總甲在這裡做什麼?」
  閻英道:「錦衣衛朱指揮命小的保護楊匠官啊。今兒個有好幾撥陌生人到這附近轉悠,都被小的打發走了。」
  楊塤道:「閻總甲小題大做了吧。這一帶住了不少匠人,人家也許是上門的主顧呢。」
  閻英道:「快到年關了,人人忙著回家過節,誰趕這時候做活兒啊?況且這是錦衣衛長官交代下來的,要當大事來辦。管他有活兒沒活兒,都得趕走。」
  楊塤搖了搖頭,先到巷口常去的小吃鋪,胡亂填飽了肚子,便起身付賬,預備動身去找禮部尚書胡濴。忽有一名軍士掀開門簾進來,問道:「哪位是楊匠官?我剛去過楊匠官家,總甲說他多半來了這裡。」
  楊塤應道:「我就是。看裝束,你是京軍神機營的?」
  那軍士點點頭,道:「我原是蔣鳴軍蔣校官手下。今日去他家探望時,他叫我來給楊匠官帶個話,叫你去一趟蔣骨扇鋪。」
  楊塤有點不相信自己耳朵,問道:「你肯定蔣鳴軍找的是我楊塤嗎?」
  軍士道:「是啊,我之前就曾聽蔣校官提過楊匠官,你們不是蘇州同鄉嗎?」
  楊塤道:「我知道了,多謝。」便與那軍士一道出來,又問道:「蔣校官有沒有說是什麼事找我?」
  軍士笑道:「這我可不知道,楊匠官還是當面問蔣校官自己吧。我走了。」楊塤道:「好,多謝了。」
  那軍士本已轉身,忽然伸出雙臂,從背後圈住楊塤。楊塤一掙未能掙開,忙喝問道:「做什麼?」
  話音未落,後腦勺又重重挨了一記,當即暈了過去。
  再醒來時,雙眼已被蒙住,人不知在什麼地方,雙手也被綁在身後。
  楊塤心道:「這手法,跟綁架胡尚書如出一轍了。一定是那綁架者所為了。」
  有人見楊塤醒來,便走了過來,拿柄匕首、短刀之類的兵器戳著他額頭,問道:「你是不是叫楊塤?裱褙胡同的潘捨對你說過些什麼?」
  態度極為蠻橫粗暴,跟之前盤問禮部尚書胡濴者顯然不是同一個人。
  楊塤心道:「這些人不知皺紙是於康撿到的,只以為是潘捨悄悄交給了我,生怕他對我洩了底,所以將我抓來盤問。不管我回答是否令對方滿意,今日只怕都是難逃一死。只能先用話穩住他們,拖延些時間再說。」
《大明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