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節

  楊塤已然知悉凝命寶一事,殺他滅口顯然是上上之策,朱公子卻偏偏為何放過他,還處心積慮要以蔣鳴軍一案來陷害他呢?最可能的答案是,朱公子一夥一定能從蔣鳴軍之死中獲得更大的利益。
  但朱公子圖謀如此遠大,又怎麼會將小小的蔣骨扇鋪放在眼中呢?他殺害蔣鳴軍,多半是出於私人恩怨。陷害楊塤,又是為什麼呢?
  也就是說,朱公子明明可以分別殺了蔣鳴軍、楊塤,卻非要設下嫁禍之計,除了需要一個替罪羊之外,似乎更多的是有意針對楊塤。他有意要令楊塤身敗名裂,飽受痛苦折磨而死,這便是極深的難解仇怨了。楊塤想破腦袋,也想不出跟什麼人結下了這樣深刻的梁子。
  那日他初入錦衣衛詔獄時,獄卒正在熱議太上皇后錢氏原為絕代美人,而今竟為皇帝丈夫哭瞎了一隻眼睛,年紀輕輕,實在可惜。有獄卒道:「瞎眼還是幸運的了。如果瓦剌殺了太上皇洩憤,錢皇后無子無女,按例要殉葬。」
  獄卒隨口一句話,竟提醒了楊塤。他又想到那曾入宮僅二十天便被迫為明宣宗殉葬的鳳陽才女郭愛來。當日郭信手持詩箋到蔣骨扇鋪請蔣蘇台題扇,那詩箋用紙,跟那張試蓋了印璽的皺紙,不是一模一樣的嗎?
  郭信聽到這裡,大為意外,忙問道:「楊匠官竟然知道那首詩是郭愛遺詩?」
  楊塤道:「算是知道吧。我也是在宮中做漆時,聽宮人隨口議論的。」
  郭信問道:「那麼蘇台知道嗎?」
  楊塤道:「當然知道。她還感慨了許久呢。」
  楊塤既從獄卒對話中一念聯想到郭愛,勢必牽扯出郭信,事情便慢慢清晰起來——
  郭信不正是那個有殺害蔣鳴軍,又有陷害楊塤動機的人嗎?他或許認為尋找血竭無望,或許太想得到蔣蘇台,遂想到了這一石二鳥之計,先殺了蔣鳴軍,再嫁禍給楊塤。如此,絆腳石被搬走,情敵被剷除,他便能乘虛而入,一舉擄獲美人芳心。
  至於郭信所行大逆不道之事,亦有強烈動機——他既是郭子興之後,想必不甘心大好江山被郭氏女婿朱氏所擁。而且朱元璋當年殺死郭子興兒子後才得以完全掌握郭部大權,又謀害了支持郭氏的小明王韓林兒,稱帝后視其發家根本紅巾軍為賊寇,大肆剿滅,跟郭氏實有不共戴天之仇。朱元璋雖封郭子興為滁陽王,但僅僅是因為原配髮妻馬氏是郭氏義女,他擺脫不掉郭氏女婿的身份,郭氏一族已被他誅滅殆盡,根本談不上恩惠。
  然這些都是陳年往事,已經跟郭信隔了幾輩人。真正觸發他心底深處仇恨的,應該是親眷郭愛之死。郭愛或許是他的姑姑,或許是他的姊妹,那樣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子,竟被迫生殉了已經死去的宣宗皇帝。連蔣蘇台這樣毫不相干的人,聽聞後都難過了很長時間,郭信心中的傷痛可想而知,遂立志復仇,一心圖謀顛覆朱氏皇朝。
  恰如楊塤所料,郭信有心謀朝篡位,不過他不是什麼郭子興後人,只是湊巧與滁陽王后人郭信同名而已[3]。郭愛是他雙胞胎姊姊,相差僅一個時辰,自小感情極好。
  朱公子則姓朱名路,是郭愛的未婚夫。當年郭愛因芳名遠揚被明宣宗朱瞻基橫刀奪愛,徵召入宮,朱路雖然傷心,卻又怎能與皇帝相爭?只能祝福郭愛,願她得到皇帝寵愛,從此富貴榮華。
  然郭愛入宮僅二十天,明宣宗朱瞻基便去世了,郭愛被迫殉葬,臨死前以絕命詩交付身邊宮女,請她設法寄給遠在鳳陽的未婚夫。宮女身處深宮,難以與外界交通,那詩自然不可能送達朱路手中。湊巧有識字的太監傾慕詩句淒美,暗中抄錄下來。明英宗朱祁鎮登基後,又正好派那太監到鳳陽祭祖。那太監因郭愛是鳳陽人氏,遂將詩文傳給了郭愛的弟弟郭信。
  郭信原以為姊姊是思念家鄉成疾病故,得到遺詩後,方知姊姊是生殉了皇帝。然天下都是姓朱的,又能到何處講理?他怒火中燒之下,恨不得立即奔赴京師,一把火將紫禁城燒得乾乾淨淨。還是朱路及時將他攔住,稱不要衝動,要想報仇,不妨從長計議。
  朱路不過是隨口安慰,郭信卻當真上了心,心道:「我姊姊正當妙齡,卻像豬狗一樣為姓朱的殉葬。姓朱的拿我姊姊不當人,不過仗著他是皇帝。要想報仇,只有奪了江山,我自己做皇帝。想那太祖皇帝未發家時,也不過是個叫花子和尚,他能做得到,我為何做不到?」
  然郭信無權無勢,又如何能奪取大明江山呢?思來想去,於是學昔日張士誠[4]發家之道,仗著朱路會些武藝,糾集了一幫亡命之徒為販賣私茶、私鹽[5]。經過數年努力,二人終於積攢了不少錢財,只是距離九五之尊寶座仍遙遙無期。而且郭信行走於民間,深知民情,朝中雖有大宦官王振干政,但民心相對安定,昔日揭竿而起那一套已然行不通了。
  湊巧在雲貴[6]時,郭信聽到建文帝朱允炆假扮僧人逃遁的故事,心中一動:建文帝是太祖皇帝生前指定的繼位者,比成祖文皇帝更為正統,若是以建文帝的名義號召起事,不就名正言順了嗎?
  郭信想到這個投機取巧的法子後,便立即讓朱路冒充是失蹤已久的建文帝太子朱文奎的兒子,並按照太祖朱元璋定制[7]為他改名為朱遵錦,尊稱為「朱公子」。但郭信仍然需要凝命寶來證實朱路身份,於是在雲貴一帶苦苦追尋建文帝下落,以求得到凝命寶。
  後來郭信又聽說建文帝化名楊行祥,主動投了官府,已被押送京師,遂與朱路率人一路跟來北京,卻只得到楊行祥是假冒,且已死於錦衣衛大獄的消息。朱路不免很是沮喪,野心勃勃的郭信卻並沒有輕易相信。他決定先在京師安頓下來,多方打探後,最終還是得到了楊行祥被秘密囚禁於錦衣衛詔獄的消息。他買通了專事看守楊行祥的獄卒之一韓函,設法進入獄中與楊行祥交談。郭信裝作建文帝的有力支持者,表示要營救楊行祥出去,再扶他當皇帝,並試探著打聽建文帝太子朱文奎及凝命寶的下落。
  楊行祥既肯主動投官自首,早已看穿世事,將生死置之度外,對於郭信這樣心懷不軌的人,根本不屑開口。但楊行祥亦未向獄卒告發郭信所言,郭信心中仍懷有期望,是以借韓函當值時,頻頻出入大牢,試圖以言辭打動楊行祥。
  後來獄卒韓函實在難以承受總是擔驚受怕的日子,明確告知郭信不要再來,不然會引起上頭懷疑。郭信別無出路,於是派人綁架了禮部尚書胡濴。
  胡濴的事跡不必多再提,眾所公認他是唯一一個對建文帝下落知情者,所以成祖皇帝朱棣才在聽了他的稟報後停止追查建文帝下落。胡濴出於某種考慮,將所有事情對郭信和盤托出,告知凝命寶已與太子朱文奎一道掉入大江,不知所蹤。
  但胡濴的回答只是在轉述建文帝的話,郭信仍不死心,又去錦衣衛大獄找楊行祥證實,並一再向獄卒韓函保證,這是最後一次。
  到了這種情況,楊行祥終於開了口,證實胡濴所言不虛,以讓郭信死心,及早回頭。但為名利驅使的郭信早昏了頭腦,不相信楊行祥的話,認為對方是出於保護兒子的目的,才謊稱朱文奎與凝命寶已不在人世。他狂怒之下,一時失去控制,扼住楊行祥咽喉,逼其說出下落,卻用力過猛,誤殺了楊氏。
  獄卒韓函聞聲進來,驚見郭信殺了楊行祥,駭異得呆住。郭信反而冷靜下來,撕爛楊行祥僧袍,打成繩結,將楊氏偽裝成上吊自殺的樣子。又給了韓函一大筆錢,讓他收買仵作,以自殺上報。
  事已至此,韓函亦無可奈何,只能竭力掩飾,以逃脫罪責。
  郭信既知凝命寶已落入大江中,無跡可尋,便又想出了新主意,他大可以自己仿造一方玉璽,反正真的凝命寶已經不在,只要看起來像那麼回事,便無人知道真假。
  至於郭信誤殺楊行祥之後又趕來見胡濴,謊稱建文帝已承認太子朱文奎未死,則是刻意為將來安排下的一著厲害棋子——雖則胡濴不是多嘴之人,但日後郭信以建文帝太子朱文奎名義起事時,胡濴也許能成為證明朱路即是朱文奎之子的絕佳人證,反正楊行祥已死,沒人知道他臨死前到底說了什麼。
  安排好一切,餘下便只剩偽造凝命寶一事了。之前郭信已經下了不少功夫,以高價從市井中買到一道蓋有建文帝璽印的聖旨,又經賣家推薦,找上了裱褙匠人潘捨,聘請他偽造一方凝命寶。潘捨既看到建文帝公告,焉能不知郭信所想,然貪圖重金,仍然接了下來。
  後來潘捨製成寶璽,交貨時為朱公子所殺。不想之前潘捨曾試蓋過璽印,其中一張被風捲走,湊巧被住在附近的兵部尚書于謙義子於康撿到,這才有了後來之事。
  此時此刻的郭信極度沮喪,倒不是因為前功盡棄,連自己也遭官兵生擒——既然圖謀大事,他亦早有失敗的心理準備——而是因為心愛的女子。他終於明白為什麼第二次見面後,蔣蘇台便會一反清淡姿態,對自己格外青睞。
  當日蔣蘇台既知郭信是鳳陽才女郭愛親眷,憐憫郭愛之悲情無常際遇,此後對郭信亦格外照顧,青眼有加,但卻從未說破。
  郭信不知楊塤身為皇家漆匠,知悉諸多宮廷機密,而他自己的身份早被對方認出,誤以為蔣蘇台對他有情。他本對這種婉約靈秀的江南女子印象極好,對方又一再主動示好,遂意亂情迷,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郭信既有娶蔣蘇台之心,必然千方百計地接近她。然他不是傻子,亦逐漸瞭解蔣蘇台真愛之人是其蘇州同鄉楊塤,若非兄長蔣鳴軍從中阻撓,二人早已結為連理。
  難過之餘,郭信竟起了惡念,心道:「蘇台認識楊塤在前,二人又是同鄉,在異鄉互相關照,日久生情,倒也情有可原。楊塤有什麼好,不過是個漆匠而已,我相貌、才智樣樣不比他差。如果殺了楊塤,蘇台自然會移情於我。」
  他既有大圖,並不以殺個把無足輕重的人為意,既動殺機,便開始圖謀,只不過因為大事要緊,始終未真正在楊塤身上花費心力。
  那晚郭信得到蔣鳴軍許諾,只要尋到奇藥血竭便可娶蔣蘇台為妻。郭信表面答應,心中已動了殺機,心道:「我有多少大事要趕著去辦,誰耐煩去尋血竭來治你這個癱子?我只是因為愛你妹妹才來敷衍你,你既然不把蘇台當回事,也怪不得我冷血無情。」遂決意設法殺了蔣鳴軍,再順勢娶蔣蘇台為妻。一想到來日可期,登時滿心歡喜。
  蔣鳴軍不知郭信真正心思,還以為他當真會去尋來血竭為自己治病。
  然離開蔣骨扇鋪時,郭信親眼見到楊塤和蔣蘇台一起走出酒鋪,二人眉眼之間,情致綿綿,不由得妒火中燒。
  送蔣蘇台回家後,郭信立即召喚了一名手下,讓他連夜趕去楊家教訓楊塤一頓,不必打死,打成殘廢即可,這便是楊塤深夜遭遇的在自家門前遇襲事件。
  郭信手下一棒打暈楊塤後,發現了他手中的皺紙,上面竟印著凝命寶的璽印。這一驚非同小可,他顧不上再去理會楊塤,急忙攜著皺紙回去稟報。
  郭信見到璽印後也是異常吃驚。他便是聘請裱褙匠人潘捨製造假凝命寶的主謀,早從潘捨口中聽過其蘇州同鄉蒯祥、楊塤、蔣蘇台等傑出工匠事跡,當日尋到蔣骨扇鋪定做扇子,也是慕名而往。郭信既知潘捨與楊塤同鄉,二人頗為熟稔,懷疑潘捨暗中對楊塤洩露過什麼,急忙派人連夜去抓楊塤。不想錦衣衛長官朱驥人已到楊家,且當晚留宿在那裡。手下人在牆外聽到二人對話,一時不敢輕易進去,不得不折返回去稟報。郭信亦不敢輕易招惹錦衣衛長官,他已從蔣鳴軍口中得知蔣蘇台明日不在扇鋪,苦思了一夜,遂想出了一條一箭雙鵰的好計。
  次日天未亮,郭信便派人前去軍營尋找神機營軍士方大明。其實從一開始,郭信便極其厭惡蔣鳴軍,但既意在蔣蘇台,亦假意對蔣鳴軍親近,順便打聽了京營不少事。那日正好撞見方大明來探訪蔣鳴軍,便讓朱公子出面,邀請方氏到對面酒鋪飲酒,有意交結,以日後圖用,想不到這一天很快就到了。
  果如所料,方大明貪圖錢財,輕而易舉便答應了朱公子——其實是郭信的要求。在方大明的幫助下,郭信不但成功製造了蔣鳴軍急找楊塤有事的假象,還順利將楊塤捕獲,帶回棲身之處拷問。
  楊塤的回答大大出人意料,竟稱皺紙是錦衣衛長官朱驥在其岳父于謙家附近撿的。朱公子本不相信,郭信卻信了,因為他跟潘捨接觸時,時常去裱褙胡同,發現紙張滿天飛確實是那一帶的常見景象。
  郭信原本是計劃將蔣鳴軍和楊塤一併殺死,再製造出二人因爭吵仇恨互相砍殺的場面。此刻又覺得若是殺了楊塤,怕是會引來錦衣衛長官朱驥懷疑,於未來大計劃不利。但又不願意就此便宜了楊塤,便命朱公子在楊塤臉上劃下一道長長的口子,即便他能僥倖逃脫殺人罪名,面容盡毀,也無法再面對蔣蘇台。
  朱公子等人均不贊成郭信的計劃,主張將楊塤一刀殺死了事,然郭信是首腦人物,他既然堅持要讓楊塤身敗名裂後慘死,眾人也不得不從命。
《大明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