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節

  但在石亨和曹吉祥的授意下,徐有貞還是被判處死刑。明英宗卻沒有批准,只將徐有貞發配雲南金齒衛為民。徐有貞從此退出了歷史的舞台。後來石亨和曹吉祥相繼被殺,明英宗若無其事地提到徐有貞,說:「他並沒有大罪,只不過石亨和曹吉祥構陷他而已。」於是下旨赦免徐有貞,放他回鄉。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明英宗雖然復位成功,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他都無法完全掌握局勢,不得不屈從石亨和曹吉祥這類手握兵權的奪門功臣。
  徐有貞落難之時,身邊只有門客馬士權不離不棄,徐有貞曾經許諾將女兒嫁給馬士權作為報答。後來出獄後,馬士權到徐府拜訪,期待徐有貞履行諾言,徐有貞卻絕口不提嫁女一事。馬士權也不再多說,自此離開了徐有貞。時人都稱讚馬士權的忠義,卻鄙薄徐有貞的勢利。
  徐有貞晚年住在蘇州老家,一心盼望再得英宗重用,天天觀察天象,自稱將星位於吳,常揮動鐵鞭起舞,等待佳音的到來。然而,上天再也沒有眷顧他,他再也沒有得到他念念不忘的榮光。不久,聞得吳地將軍韓雍因出征兩廣而立功,徐有貞才頹喪地扔掉鐵鞭歎道:「想不到天象應在這小子身上。」從此不再寄望於仕途,而是浪跡於山水之間,十餘年後病逝。
  徐氏人品雖差,卻頗有才華,其書法行筆流暢,氣韻連貫,骨力嶙峋[8]。亦有文章才華,「放情絃管泉石之間,好作長短句,以抒寫其抑塞激昂感慨」。其詩文不屑雕飾,注重通達,有辛棄疾的風格。他早年有《鷓鴣圖》一詩:「披圖無限江南思,不必聞聲也自愁。」沉鬱蒼涼,纏綿淒楚,傳誦一時。另有《中秋月》一詞: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
  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
  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使下片首句與上片末句頂針,復以下片末句與上片首句銜接,往復迴環,有如回文。雖少傷纖巧,但亦頗見匠心。
  徐有貞倒台後,另一位閣臣薛瑄見朝政混亂,歎道:「君子見機而作,不俟終日!」此句出自《周易》,意思是君子處事接物要善於觀察動向,看準兆頭,把握最有利的時機,採取果敢行動,流露出薛瑄對朝廷的深切失望。
  薛瑄於天順元年(1457年)六月初十請求致仕。明英宗「心重瑄,微嫌其老」,於是同意薛瑄告老還鄉。當時,徐有貞和李賢兩名閣臣都在獄中,內閣又出現了空缺。吏部尚書王翱向英宗推薦岳正入閣。
  岳正字季方,號蒙泉,通州[9]人。正統十三年(1448年)進士,授翰林編修。當時,人們普遍對被宣宗朱瞻基廢掉的皇后胡善祥寄予同情,但因為明英宗生母孫太后還在世,沒有人敢輕易表現。岳正卻正兒八經地上書,請求恢復胡皇后的地位和稱號。其兄長岳端看到大驚,生怕就此惹禍,急忙奪過奏疏燒掉。明景帝時,岳正遷右贊善、修撰,負責教小內侍讀書。
  岳正身材高大,有一把漂亮的美髯,極有風度,明英宗在文華殿召見,一看就很喜歡。一番交談後,明英宗欣喜地道:「愛卿正當壯年,身體又好,不僅是我們北方人,而且是朕賜給你的進士,以後做了內閣學士,該當盡力輔助朕。」
  岳正當然滿口應允。他退出去的時候,剛好遇到石亨和張軏。二人見到官職卑微的岳正竟然在這裡出現,都十分驚愕,於是進去問明英宗。明英宗十分高興,說今天選到了一名閣臣。石亨和張軏這才知道岳正即將入閣拜相,都很不滿意,但表面上卻向明英宗祝賀。
  明英宗又道:「岳正的官太小了,應該提拔他為吏部左侍郎兼學士。」
  石亨和張軏二人立即阻止說:「皇帝既已得其人,等他稱職之日,再加官也不晚。」
  於是,天順元年(1457年)六月十一日,明英宗命岳正以原官入閣,參預機務。
  岳正為人跟他的名氣很像,一身正氣,「素豪邁,負氣敢言」。此時他才是從六品,竟然能夠入居相位,所以感激天恩,工作格外賣力,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有人勸他得到皇帝信任後再提諫言,他激動而慷慨地道:「皇上對我厚,我怕無法報答,你不能讓我虛當一名諫官!」
  當時掌握欽天監的禮部侍郎湯序是石亨一黨,湯序想藉機罷免一些與他不和的官員,曾上奏說天災是「奸臣」當道造成的,應該將「奸臣」全部除去。明英宗就此徵求岳正的意見。岳正回答道:「湯序說的奸臣也沒指名道姓,就那麼一說。如果按照他的建議去尋找,只能造成人人自危。而且湯序這個人學術淺薄,怎麼可能使人相信他呢?」這件事就此作罷。
  這時候,有人寫了一封匿名信,揭發宦官曹吉祥的罪狀。曹吉祥知道後大怒,要求明英宗張榜懸賞,找出寫匿名信的人。明英宗讓岳正負責撰寫榜文。岳正和左春坊大學士入內閣的呂原一起入見英宗,直截了當地道:「國家行政有一定的體制,打仗的事該兵部去辦,案子的事該刑部去處理,哪裡有天子張榜懸賞、收買人檢舉的事呢?況且追查一事,不能著急,追查得緊,寫匿名信的人就會隱藏得更深。」
  明英宗認為岳正說得很對,就將此事擱下不問。
  鎮守大同的石彪是石亨的侄子,他派一名使者入朝報捷,以求賞賜。明英宗讓岳正問清戰況。使者非常含糊,只說捕獲和斬首的敵人不計其數,俘虜全部在戰場附近的樹林間斬首了。岳正打開地圖,反問使者:「這裡都是沙漠地帶,哪有什麼用來斬首的樹林?」
  使者本來就是冒功邀賞,見岳正揭發出來,無言以對。
  經此幾事,曹吉祥和石亨都對岳正懷恨在心,不斷在明英宗面前構陷岳正。七月初十,岳正入閣剛好一個月,被謫為欽州同知。臨上任前,岳正回家探望老母。兵部尚書陳汝言趁機指使人誣告岳正奪占公主皇莊的農田。於是,岳正重新被捕回京,杖一百,然後流放到大西北肅州去戍邊。
  兵部尚書陳汝言還不肯罷休,暗中囑咐解差要給岳正苦頭吃。解差特意給岳正戴了一副很窄的小號木枷,雙手完全不能活動。夜間在驛站住宿,不卸枷。岳正兩手同夾在木枷中,氣血不通,幾乎就要死去。
  路過涿州時,有個叫楊四的俠義之士不滿朝政,聽說岳正是因忠直而被奸臣所害,便決定設法救岳正一命。楊四設下宴席,請押解岳正的解差喝酒,等解差大醉後,楊四設法脫去岳正雙手的刑具,用刀刳大了木枷孔的邊沿,這樣刑具就成了擺設,岳正的手就舒伸自如了。等到解差醒來,楊四立即送上了一大筆銀子,請他們對刑具被改造一事視而不見,這才救了岳正一命。
  岳正在肅州戍所的時候,明英宗曾對人道:「岳正倒好,只是大膽!」
  岳正聽說後,立即揮筆自畫了一幅像,寫上英宗的話,末尾寫上:「有自京師來者,傳天語於正曰:『岳正倒好,只是大膽。』或以賀正曰:『上念如此,行召公矣。』曹生為寫陋容,遂隱括其辭,題於上云:岳正倒好,只是大膽,惟帝念哉,必當有感;如或赦汝,再敢不敢。嘗聞古人之言,蓋將之死而靡憾也。」
  岳正已經知道皇帝是瞭解他的,也沒有忘記他的好處。倘若他改掉大膽的習慣,就會得到重用,但他卻表示,寧死也不會改變[10]。
  顯然,明英宗復辟後,內閣並不平靜,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局的不穩定。在這些進進出出的閣臣們身上,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前任吏部尚書王直要慶幸當初楊士奇抑制他不讓入閣了。明英宗復辟之初,對石亨和曹吉祥恩寵無比,視為心腹,言聽計從。石、曹等人,分據要害,操生殺之大權,處處以「功臣」自居,驕縱恣甚,不可一世。
  在景泰年間,石亨即對文臣節制武臣之制不滿,數以為言,但當時于謙尚為兵部尚書,石亨始終未能如願。英宗復辟後,石亨以其功臣之身,再次建言。至天順元年(1457年)正月二十六日,明英宗諭戶部、兵部二部官說:「我今復位,凡百行事宜,當遵祖宗舊制。各處巡撫提督等官,是一時權宜添設,宜即將各官取閒。其各處邊備及軍民事務,令總兵等官兼理。事有不便及官有不法,從巡按御史究治。重者奏聞區處。」
  從此,巡撫之官不兼提督軍務。此後不久,各處巡撫兼督軍務官紛紛調動改職。如總漕兼巡撫鳳陽、提督軍務的王竑改浙江參政,雲南巡撫兼督軍務的右副都御史鄭禹改福建副使。
  石亨更加得意,恃寵而驕,大樹其黨,頤指氣使,欺上瞞下。群臣敢怒而不敢言。
  天順元年(1457年)五月二十三日,監察御史楊瑄上奏彈劾石亨怙寵專權。石亨得知後,立即泣訴於明英宗朱祁鎮面前,說楊瑄憑空誣陷。明英宗為了撫慰石亨,令工部為其建造宅第,以示恩寵。這所宅第一直到年底才完工,華麗逾制。
  有一天,恭順侯吳瑾陪明英宗登臨翔鳳樓。明英宗看到石亨新建的宅第,宏偉華麗,十分驚訝,便回頭問吳瑾:「此為誰家宅第?」
  吳瑾是蒙古人,其伯父吳克誠和父親吳克勤都在土木堡一戰中英勇戰死。他為人正直,歷來不滿石亨弄權,有心要揭發石亨的專橫,便故意回答道:「這一定是王府。」明英宗笑著說:「不對,這裡哪兒來的王府。」吳瑾說:「如果不是王府,誰敢斗膽這般狂妄,修建如此豪華逾制的住宅?」
  明英宗默然無語。之後問清是石亨的宅第後,對身邊的宦官說:「石亨恣橫,無人敢發其奸。」自此漸惡石亨。
  而石亨卻毫無覺察,「無日不進見,數預政事」。如果他所請奏的事得不到明英宗的批准,「艴然見於辭色」。為人臣子,竟然敢公然給皇帝臉色看,他後來的下場也就可想而知了。即使明英宗沒有召見石亨,石亨也要藉故進宮。明英宗不勝其煩,發脾氣說:「閣臣有事,須燕見。彼武臣,何故頻見?」特意召負責皇城宿衛的恭順侯吳瑾面諭叮囑:「武臣非奉詔,不得擅入左順門。」這實際上是針對石亨之舉。
  大學士李賢見明英宗已經開始意識到石亨之輩驕橫,便趁機提醒皇帝道:「石亨等人以『奪門』居功,可『奪門』二字怎麼能流傳後世?皇位本來就是陛下的,如果是奪,那就不正常了。況且,當時郕王病入膏肓,勢將不起,那時候,群臣定會上表請皇上復位,名正言順,又何必奪門呢?幸虧當時成功了,萬一失敗的話,石亨等人死不足惜,可陛下將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石亨這些人無非是利用陛下圖富貴,哪裡有真正為社稷之心?」
  明英宗仔細思量,這才恍然大悟,立即命將「奪門」改稱為「復辟」,即真正合法的世系恢復了皇位繼承權。自此,明英宗對李賢愈加信任。
  明英宗得到李賢的提醒後,仔細觀察石、曹等人的所作所為,終於慢慢地意識到:這幫「功臣」原是奸詐險惡之徒,不可久留。明英宗曾向李賢問計:「此輩干政,四方奏事者先至其門,為之奈何?」李賢對答說:「陛下唯獨斷,則趨附自息。」
  於是明英宗便採取措施,打算一步一步地收拾石、曹等人,這便成為錦衣衛門達、逯杲相繼得到重用的根本原因。
  石亨一黨中最先倒台的是陳汝言。因為陳汝言是兵部尚書,身處要害,為將其先行剪除,明英宗密令錦衣衛指揮僉事逯杲偵查陳氏不軌之事。
  陳汝言,字時獻,陝西臨潼人。正統七年(1442年)進士,授戶部主事,遷郎中。景泰中,依附石亨,遷戶部右侍郎。天順元年(1457年)以迎立功,於同年六月遷兵部尚書。當然是在前任兵部尚書徐有貞倒台後的事。
  逯杲原為錦衣衛指揮僉事朱驥手下,朱驥受岳父于謙牽連被削職流放後,逯杲代任朱氏之職。其人強悍陰鷙,得到明英宗密旨後,立即著手偵查。他效率極高,第二天就向明英宗回報。
  原來明英宗曾命兵部給叔叔襄王朱瞻墡增加護衛,當時朝野上下見襄王朱瞻墡恩寵無比,只在明英宗面前提了一句,被逮下獄的按察使王概就被放了出來,還立即升為大理卿。可見走襄王朱瞻墡的門路是一條陞官發財的捷徑。因此,京衛中希望去給襄王朱瞻墡當護衛的人不在少數。於是,負責這件事的兵部尚書陳汝言就奇貨可居了,他因此大力收受賄賂,專擅選調。
  明英宗得知後大怒,立即命言官彈劾陳汝言。結果陳汝言被逮捕下獄,從他家中抄出了財貨巨萬。英宗怒不可遏,下令將抄出的贓款擺在大內廊廡之下,召集大臣去看,愀然道:「于謙被遇景泰朝,死無餘資。汝言抑何多也!」
  言語之間,流露出皇帝對于謙被殺一事的追悔態度。當時石亨也在場,低頭無言以對。陳汝言之後一直被關在監獄,於天順五年(1461年)十二月死於獄中。
  此後,明英宗對逯杲信任有加,逯杲也「摭群臣細故以稱帝旨」。當時英國公張懋、太平侯張瑾、外戚會昌侯孫繼宗兄弟仗勢搶奪官田,逯杲上奏彈劾,張懋等勳貴們被迫服罪,還田於官,事情才算了結。張懋是張輔之子,孫氏兄弟則是孫太后親弟弟,逯杲不畏權貴,由此名聲大噪。他此時官職雖然不及錦衣衛指揮使門達,但勢力卻在門達之上,門達都不敢與其爭鋒。逯杲察覺到明英宗不滿石亨作為,便暗中派人伺機窺測石亨的隱私,希望能抓住把柄。
  當時石亨執掌京營兵權,侄子石彪英勇善戰,鎮守重鎮大同。有人密告石彪驕縱。明英宗顧慮倘若石亨叔侄二人內外呼應,對京師將構成巨大的威脅。天順三年(1459年)七月,明英宗召石彪還京。石彪貪戀權勢,竟然拒不從命。為了謀取大同守備的要職,石彪指使大同千戶楊斌等人入京,聯名保奏石彪為大同守備,在奏書上簽名的有四十九人。
  石彪雖然居心叵測,但到底還是武將出身,在政治和策略上顯得相當幼稚。當時大同有十五個衛,三個千戶所,一衛下有五到六個千戶,總數是五十一人。此時,竟然有四十九人保奏石彪,這只能表明大同的軍隊幾乎全部在石彪掌握之中。明英宗當即疑心大起,命逯杲審訊楊斌等人。逯杲手段毒辣,楊斌等人抵不過嚴刑拷打,如實招供出保奏一事是受了石彪指使。
《大明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