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終於明白此刻聽到的笛聲,正是當晚自己吹的音色。 這麼說來,眼前這個童子是自己? 原來如此。 原來真相是如此。 想到此,博雅等不及輪到自己,就當場站起身。 他將葉二貼在唇上,吹起。 童子的笛音和博雅的笛音不分彼此地重疊一起。 重疊後,音色比單獨一人吹時更深邃。 「哦哦哦……」 聚集在清涼殿的眾人均情不自禁發出叫聲,但博雅已聽而不聞。 博雅只是一心一意吹著葉二。 笛音起伏般地響起。 博雅陷入恍惚,陶醉在笛聲中。 最後,正如那天吹到將近天亮時,笛音逐漸變得低微,之後,終止。 終止那時—— 咕咚一聲,地面躺著一具木雕像。 博雅茫然地望著雕像。 此時晴明起身,走至雕像旁,扶起雕像,讓雕像豎起。 「這是廣隆寺山門的音聲菩薩大人。」晴明說。 「你、你說什麼?」兼家道。 「廣隆寺山門樓上,以毘盧遮那佛(注8)為主,供奉諸菩薩、諸天神祇,其中四尊是音聲菩薩……一尊打鼓,一尊吹笙,一尊彈琵琶,另一尊吹笛,而吹笛的正是眼前這尊菩薩……」 「這是怎麼回事?」兼家問。 「兼家大人第一次聽到笛聲那晚,吹笛者是源博雅大人。當時,山門上這尊同是吹笛的音聲菩薩受到感應,就開始吹起和博雅大人一模一樣的笛音。」 晴明向天皇俯首致意。 「我負責將這尊雕像送回山門樓上。」 晴明剛說畢,另一個聲音立即響起。 「太好了,博雅啊……」 原來是朱雀門的妖鬼不知在何處出聲。 「葉二,暫時仍交給三品大人保管吧……」 之後,聲音就此消失。 九 道滿坐在清涼殿屋頂俯視下方。 「唔,這件事就不用我插手了……」 他仰望上空,喃喃自語著點頭。 注1:位於京都市右京區太秦的頁言宗寺廟。平安京遷都前就已存在,為京都最古寺廟。內藏國寶「弼勒菩薩半跏像」而知名。 注2:原文為簀子(:sunoko),為平安時代的建築方式,最外面的長廊沒有牆壁,由板條製成,可以讓雨水漏到板條下的地面。 注3:平安時代的男女交際習俗是「訪妻婚」,男方於夜晚探訪女方,留宿一夜,翌日清晨離去。由於沒有法律約束,男方可以隨時中止「訪妻」行為。一旦男方不再來訪,女方可以再度尋覓適當人選。 注4:日文為「楠」(:kusu),學名Cinnamomum camphora,樟科(Lauraceae)常綠大喬木,全株有特殊香氣,有除蟲效果,故日人相信也可辟邪。 注5:平安時代中期第六十二代天皇,西元九四六至九六七年在位,其中宮(相當於皇后)籐原安子即為兼家之胞姐。 注6:源博雅在日本朝廷的官位最高達到「非參議從三位(從三品)皇后宮權大夫」,因此被稱為博雅三位,而日本常有以官位或品級代稱某人的習慣。 注7:平安時代,品級必須達五位以上才可獲准升殿(進宮)進入天皇所在的清涼殿,稱為「殿上人」,也有六位藏人特別獲准進宮者。攝關家(籐原家嫡流可升任攝政、關白、太政大臣之家族)等權臣子孫可獲家族庇蔭之「蔭位」,以小舍人身份獲准入宮,稱為「童殿上」。無品級者臨時必須覲見天皇時常用收養或臨時敘位等方式權宜為之。 注8:為光明遍照、大日遍照之意,是理性和智慧不二的法身佛。密宗把昆盧遮那佛稱作大日如來,作為供奉本尊與最上根本佛。中國佛教將毘盧遮那佛作為清淨法身佛;盧捨那佛為圓滿報身佛,釋迦牟尼佛為應化身佛。 迢迢千里至唐國 一 秋蟲在鳴叫。 紫竹蛉(注1)、金鈴子(注2)、金鐘兒(注3)、石蛉(注4)、金琵琶(注5)、蟋蟀、黃臉油葫蘆(注6)…… 呼伊哩哩哩哩哩哩哩哩 唧——唧——唧—— 呤——呤——呤—— 叮嗯叮嗯叮嗯叮嗯叮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