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所有人都靜了下來,專心的看著,王昃到底要幹什麼。 說好奇也可以,說是疑惑……也未嘗不可。 鍛造。 在這個世界並不算陌生。 甚至……是家喻戶曉的事情,是常識。 這世界上雖然每個人的力量都很強大,但並非是每個人都會煉器之法。 尤其是一些普通人,他們也需要使用到金屬器械。 不是為了打仗,而是為了生活。 農具,廚具,日常用具,需要金屬器具,便會使用鍛造的手藝。 但……因為在亙古年間,有一個『很聰明』的人,將鍛造術分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工序。 一個是原料的熔煉。 一個是塑模鑄型。 鑄不是鍛,是兩種不同的工藝。 鑄其實理解起來,便是弄出模具,再澆灌冷卻成型。 優點就是簡單,而且可以批量生產。 一個小作坊,就能提供整個國家的金屬器具所需。 並非是這種工藝弄出來的東西質量就不好,因為他們把更多的經歷是放在了原料精煉之上。 各種金屬之間的配比,融合,溫度強度,耐久度……等等等一系列東西都放在了原料的精製上面。 這是一種『非工藝』的笨辦法。 但就是因為這個辦法,導致鑄造的技能在『後期』是可以無比快速的發展的。 尤其是一些巨大的金屬器具。 整體都要使用金屬,好似房子那麼大的,這種鑄造的優勢就體現了出來,其原料的精煉,是其他任何辦法也無法比擬的。 所以這種技藝也漸漸影響了煉器之術。 原料,是最為重要的,原料的配比和火候溫度時長的影響,會讓一個金屬達到它最大的能力。 可以說……在煉器之法發展到現在來看,鑄造早已經超過了鍛造所能達到的級別。 這就有些像王昃的那個世界。 歐洲已經可以用鑄造的方法生產出整體的發動機零件,堪稱完美。 而天朝傳統的鍛造工藝,卻僅僅只能……變成一個『黑白鐵作坊』。 弄個鍋,搞把菜刀,做個煙筒……什麼的。 沒錯,有時候就是這種很傻很笨的方式,才可以走的更遠。 好似歐洲人接觸到了火藥,研究出了戰爭用火槍,就像天朝剛發現火藥一樣,同樣做出了『火器』,但天朝的人聰明讓他們發現火器的使用完全沒有弓箭來的方便快捷,簡直不可工日而語,不管是從『射速』還是『準確度』乃至『靈活性』『維修補充』……等等等等。 所有符合戰爭條件的因素,早起的火器都失敗了,所以便無人問津了。 可是歐洲那些人『傻子』還是要鑽牛角尖。 於是……在幾百年之後,當弓箭生出了『復合弓』『床弩』等已經達到極限的時候,能把人力轉換成最大能量的時候。 而火器,卻輕而易舉的超越了這個極限。 甚至一度……射速達到了每秒三百發,準確度也可以三千米距離不是準頭,至於靈活性,單兵最多可以攜帶六百發子彈,而弓箭……卻最多六十,補充起來更是容易,或者說……金屬的槍械真的比弓箭難壞很多。 有人說笨鳥先飛。 但事實上,笨鳥因為不耍小聰明,卻飛出了一雙老鷹的翅膀和胸肌,當聰明的鳥兒和笨鳥同時面對浩瀚的海洋的時候。 一個越高,一個淹死。 現在也是如此。 早些年,在這個世界上也是有很多人鍾情於鍛造。 但……鍛造不但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去磨練手藝,更會斷代,一旦某個人天賦差了一些,就會失去很多好不容易發展出來的技藝。 相反,鑄造卻不同。 原料的配比,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推陳出新,而這些還都是固定的數字,固定的熔燒時間,可以形成書面記載,一個又一個的傳承下去。 越來越豐富。 而鑄型,甚至新手,剛接觸煉器的人也可以做到,無非就是設計和實用性多或者少的關係,而這些又是最容易被磨練的。 所以鑄造正在無限的突破一次又一次的局限。 可以說現在這個世界,除了那些很落後的地方,比如海國之類的小國家,還在偶爾有使用鍛造技術生產一些簡單而廉價的日常工具之外。 鍛造已經不復存在了。 可是正因為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