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序 長安城中的不靠譜青年
  若有閒暇,不妨來說一個故事。不涉及廟堂朝臣的驚心傾軋,也不描摹江湖幫派的殊死搏鬥;拋開那些足以把講述引入歧途的繁文縟節,以及沉重到令人窒息的血腥氣味,說一些即將消湮在發黃卷帙中的舊事,和一名從容行走於浮世華光中的男子。
  於是請出李淳風這個角色。對此人興趣起源於五年前,某次翻檢資料,看到了有關推背圖的說法。相信它的人將之當作中國古代七大預言之首,說道從唐至民國,千年朝代更迭、重大事件都可以在此圖中找到端倪。一時好奇,找來看了一下,大失所望:文辭粗糙、不古不今,多數是後世並不高明的偽作,所謂靈驗,穿鑿附會罷了。
  置之不理,卻記住了傳說中推背圖的作者:袁天罡、李淳風。二人均生於唐初,彼此間一說是師徒,一說是對手。再作考證,袁是道士身份,在正史中並未留下痕跡,虛構居多;倒是李淳風實有其人。《唐書》記載,李為「岐州雍人。幼爽秀,博涉群書,尤明天文、歷算、陰陽之學。貞觀初,以駁傅仁均歷議,多所折衷,授將仕郎,直太史局」。
  ——這仍然是一個語焉不詳的介紹,不過說明他當過唐太宗的太史而已。真正令我感到驚訝的是他所做的事情。首先,此人是一名數學家,是第一個推導出測量椎體體積公式的中國人。我們所熟知的《九章算術》,正是由他註釋,並成為當時的全國統一教材;其次,他是天文學家,在張衡渾儀的基礎上發明了三辰儀,至今故宮保存的渾儀,便沿襲了他千餘年前的規制。第三,他也是氣象學家,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力定級的人,在著作《乙巳占》中,將風分為10級,被公認為氣象觀測技術規定最早的里程碑。
  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其人涉獵學科之廣、研究之深也令人咋舌。倘若是西方人物,大約早已像伽利略、哥白尼一樣編入了科學史,但中國古代對於格物致知的自然科學,大多抱有一種敬畏態度,以為與神、巫、術數之類有關。因此,在民間傳說中,李淳風被形容為劉伯溫、陳摶那樣遊戲人間的半仙或智者,能知過去未來,出入陰陽兩界。《太平廣記》中,就有北斗七星幻化人形,著他識破的故事。這也正是世人將六壬課術、推背圖歸於李氏名下原因所在。
  之所以要不厭其煩地記下這些瑣碎,其實是因為在這一系列故事中,對李淳風仍然採取了將錯就錯的誤讀。這一點,大概是要對他說抱歉的。說到底,我亦無此義務或意願,要還他的本來面目,只不過借用這個遊走於傳說和歷史之間,隱現在虛幻和真實邊緣的人物,連綴幾個發生在初唐時期的故事,當作寂寞人生的文字遊戲。拂去史書與傳說中光怪陸離的浮塵,彼時的李淳風也不過是長安城中無所事事、有趣且無聊的尋常青年,偶爾一本正經,有時極不靠譜。
  故事隨意,人物隨意。寫者隨意,觀者隨意。
  啟。
  第一卷 傀儡術
  稗史有載:《黃帝內經》有《靈樞》之章,內附人身經絡圖,可控人心智,稱為傀儡術。此術不祥,易為心術不正者用之,故世之不傳。秦始皇統一六國,偶得經絡圖,便將此圖鑄於銅人之上。後經戰亂,銅人被銷毀,經絡圖亦不知所終。
  第一章 夜殺
  大唐貞觀初年,長安。
  不論後世史官如何粉飾,這絕非唐王朝最好的時代。廣袤東土尚未從數十年戰亂爭鬥中恢復元氣,所有被後人稱頌為清明盛世的跡象也還不曾表露。這一年冬天寒冷程度異乎尋常,北至遼東、南至江淮,各地官員報告災情的奏章如同此刻正在飛揚的雪片一般,向王朝的指揮中樞蜂擁而來。戶部官吏無須驗證這些報告的真實性,因為已經有大批災民從附近村鎮中一路逃荒而來,有些甚至來自更遠的山西、河南等地。接連兩個月無休止的大雪壓垮了他們簡陋的房屋,缺乏食物的村民往往闔村遷徙,沿途中因為老病凍餓而死去的人不計其數。
  長安成了他們唯一的希望,每日清晨城門例行開啟的時候,門外總有十數個甚至上百滯留城外的人,他們衣衫襤褸、面黃肌瘦、表情呆滯。偶爾也有一兩個靠著牆坐在那裡,面色青灰,有著不屬於這個世界的安靜,紛亂的鬍鬚和頭髮上結滿冰碴。士兵抬走這些屍體時甚至無人哭泣,因為大家都瘋狂地想要擠進城去,彷彿那就意味著活下去。守城兵士已接到命令,嚴格控制流民數量,但真正執行起來卻相當棘手。每一天、每一座城門都會發生一些小規模的衝突或騷亂,甚至連禁軍也不得不被派遣來巡查,以防異變。
  「求求你……放我們進去……」幾十隻手扑打著堅硬冰冷的城門,徒勞無益的呼喊在門外響起,其中還夾雜著孩子有氣無力的哭聲和女人歇斯底里的號泣。城上兩名兵士對望了一眼,這些天來不斷出現的景像已經讓他們感覺麻木,見慣不怪了。
  然而有些聲響不同以往,那是隱隱約約的琴聲,聽來好像是初學樂器者隨意的撥弄。一個兵士探出頭,想要找出這聲音的來源,卻徒勞無功,又無聊地縮回了腦袋。便在此時,一陣彷彿悶雷一般的馬蹄聲由遠而近,到了城門前猛然停住。馬上騎士披著寬大的黑色斗篷,看不清面目,與暗夜融為一體,又像是黑色的旋風。
  事起倉促,連門口的災民也愣住了,但隨即,有人意識到這可能是個機會。一個機靈的年輕人猛然跪了下去,磕頭如搗蒜。
  「這位老爺,發發慈悲,帶小的進城去!」
  這一聲提醒了其他人,於是災民紛紛下跪,圍在黑衣騎士馬前,有兩個更是撲上前去,拉住了那匹馬的韁繩。莫名其妙地,這個身份不明的人成了他們企圖抓住的救命稻草。
  那人一聲不吭,只是端坐在馬上,紋絲不動。兵士也察覺了異常,將火把舉在手中,照了下去。其中一人手一滑,燃燒的火把向騎士身前直落下去,幾乎同時,馬上人身形動了動,一道比火光更加炫目、更加耀眼的光線亮起。
  驚呼和哀號四起。這是一種來自地獄的絕望景象。方才拉住韁繩的兩人頭顱斜飛而起,鮮血隨之噴湧,在頸間斷口處形成沖天血柱,身體還維持著生前的姿勢,直立不倒。刀光不停,在暗夜中像是死神馭使的閃電,向四散奔逃的人們當頭擊下,片刻之間,所有紛亂的叫喊全部回歸死寂。
  城頭上亂作一團,士兵們手忙腳亂,越來越多的人奔上城頭,卻不敢打開城門。黑衣人緩緩抬起頭,火光下露出一張呆滯慘白的臉。忽地橫過手中刀,向自己頸中刎去,隨即轟然落下馬來,再也不動。
  一切重歸寂靜,只有雪地上的鮮血和屍體,印證著方才發生的一幕並非噩夢。
  火光搖曳不定,照著眼前淒慘情景:三十來個人橫七豎八地堆疊著,躺在血泊中,姿勢各異。唯一相同的是他們的傷痕,全在脖頸之中,有一些頸椎骨被砍斷,頭顱以不可思議的方式歪向一邊。這其中還有一個女人,梳著蓬亂髮髻的頭耷拉在肩部,張開嘴彷彿在呼號,驚恐扭曲的神態卻已永遠凝固。雪仍在下,飄落的雪花已成紅色,空氣中瀰漫著濃重的血腥味道。一個士兵突然忍不住,彎下腰吐了出來,四面立刻響起乾嘔的聲音。
  「身為大唐將士,怎能如此軟弱?都給我站直了!」
  這一聲不高,卻斬釘截鐵,顯示出主人無所畏懼的個性。說話之人是一名年輕英武的將官,二十出頭年紀,身材高大魁梧,眉濃而直,明亮雙目帶著那個時代特有的勃勃生氣。此人名叫尉遲方,司職勳衛府校尉,向來以膽大勇猛聞名軍中,而他的叔父——大唐開國元勳之一吳國公尉遲恭更是號稱勇冠三軍。驚魂未定的守城軍士這才結結巴巴地把才纔情形說了一遍,言語支離破碎,顛三倒四,顯然還沒從這場慘絕的屠殺中緩過神來。
  「就是這個人殺了流民,然後自刎?」
  「一點不錯。」軍士膽子略微大了一點:「大人您沒瞧見剛才那情景,簡直是——」
  校尉沒理會軍士的話,走上前去,將那具倒伏在地的無頭屍首翻轉過來。黑色斗篷散落,露出裡面戎裝,這是金吾衛的服色。他倒抽一口涼氣,望向滾落在地的那顆首級:虯髯戟張,慘白面色,圓睜著一雙呆滯的眼,依稀可以辨認出生前熟悉的面貌。穩住心神,掰開屍身上握刀的手,噹啷一聲,一柄黑色長刀掉在地上。烏金打造,從柄至刀身作純黑色,卻有寒光隱隱流動。
  彷彿碰著了火焰,尉遲方驀地鬆開手。四周鴉雀無聲,每個人都大張著嘴,帶著難以置信的恐懼神情。毫無疑問,這把寒鐵刃只屬於一個人,左金吾果毅都尉,有神刀將之稱的崔元啟。而此人恰在七日前暴病而卒,確切地說,昨夜血案的肇事者正是一具本該停在靈堂中的屍體。
  「他的手……」不知是誰用嘶啞變調的聲音叫了起來。尉遲方定了定神,透過僵硬手指,看見掌中硃砂字跡,月光下鮮艷如血,分明正是「李淳風」三字。
  第二章 酒樓
  「是這裡?」
  「大人放心,錯不了。」
  校尉尉遲方一手下意識地按上刀柄,隨即發現自己多此一舉。這裡是長安城北一處酒肆,青磚朱門皆已半舊,門上雕飾卻還殘留著堂皇之氣,想必過去曾是高門大姓的居所。大雪初霽,淡淡陽光照著門口的烏木匾額,上面寫著「隨意樓」三字,沒有落款,字跡灑落飄逸。掀簾進去,室內炭火熊熊燃燒,暖意撲面,恍惚從嚴冬走入春天。
  窗口一桌最為顯眼,圍坐著幾名番商,雖然一個個方巾長袍,學唐人打扮,但高鼻深目,鬍鬚捲曲。也有女子,將金黃頭髮挽成髮髻,脖頸中圍著銀鼠皮,胸前露出一抹雪白豐滿的肌膚。往裡一桌看服飾是太學的儒生,酒酣耳熱之下,眼睛不時地瞟向波斯女子。牆邊角落另有一人盤膝而坐,一壺酒,並無酒菜,一碟長生果而已。態度悠閒自在,恰與此地氣氛相合,似乎是這裡的常客。
  長安城中,可能有人不知道當朝宰輔的名諱,卻很少有人不知「隨意樓的李先生」。傳言這位酒肆主人醫術如神,卜筮星相無所不知,甚至能起死回生,具備神通法力。
  「他叫李淳風?」
  「這個,小人也不太清楚。」親隨撓了撓頭,「這位李先生性情古怪,平時深居簡出,名頭雖響,卻無人知道他的來歷底細。」
  聽口氣,顯然對此人敬重有加,尉遲方卻不以為然。想了想,道:「你可曾聽說他會妖術?」
  「妖術?」隨從瞪大了眼,正要開口,耳邊突然響起一個粗豪聲音:「妖人!出來!」
  聲音如同炸雷,令人心驚。那人身材奇偉,左耳一隻碩大金環,天氣如此寒冷,他卻敞開上衣,露出毛茸茸的胸脯。與他一比,原本身材高大的尉遲方幾乎可以用瘦弱來形容了。
  「抱歉,本店只賣酒水,不售妖人。」答話的是櫃中少年,大約十四五歲,淡眉圓臉,綰著童子髻,面貌稚氣,神色卻一本正經,與年紀頗不相稱。這句話一出口,兩個太學生便竊笑起來。大漢怔了一怔,環顧四周,突然躍起伸手,一把扯下那塊寫有「隨意樓」三字的烏木匾額,「喀」地一聲,拗成了兩段。
  匾額堅韌厚實,卻輕易便被折斷,可見神力。方才發笑的幾個儒生面面相覷,臉上已有懼意。番商交頭接耳,似是在打聽出了什麼事。只有牆邊角落獨自飲酒的人安之若素。
  「店裡規矩,損壞物件照價賠償。」少年右手握著一支筆,左手迅速在算盤上撥了幾下,抬頭道:「木料二兩三錢銀子,做工五錢,金粉五錢,破匾按柴火價收回,折二錢。共三兩一錢,零頭不算,承惠三兩。」
  一連串流水賬報了出來,一板一眼,不僅大漢,連角落裡的尉遲方也愣住了。大漢回過神來,喝道:「賠什麼?主人呢?出來!」口音生澀,似非中原人士。
  「嗯,原來要見我家主人。」少年口中說著,手上算盤不停,「卜卦一兩,診金八錢,藥費另算。若遇他心情好,減半收費;你折了門匾,他心中一定不痛快,那就加一倍——連同賠償的銀子,共計五兩。」將筆一放,右手伸到大漢鼻子底下。大漢剛想發作,不知怎麼眼前一花,緊接著耳上一痛。定睛看去,少年手中已經多了一樣金澄澄的東西,正是自己的耳環。變故快速,竟無人看清如何到了少年手中。
  「金環重一兩三錢,」敏捷地將金環放在秤上,少年飛速報出數字,「一兩金十兩銀,便是十三兩。這青金質地不純,要剋扣一些,算十兩,一半就夠了。」不知何時,他手上已然多出一把光芒閃耀的匕首,輕輕一劃,那金環便應手而開,從中整齊裂成兩半,「找頭還你,兩清了。」少年一邊認真說著,一邊將半枚金環納入袖中。一切動作只在瞬間,大漢懵懵然不知所以,忽然聽見有人肆無忌憚地大笑起來。
  笑聲來自角落那桌。一人散淡青衫,憑幾臨窗,正值冬陽溫煦,水銀一般傾瀉在他身上。大漢正在頭暈腦脹,終於有了一個答話的人,於是撇開少年,大踏步走上前去。
《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