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節


周昂此刻還在書房中寫字,不過卻是在一本書冊上,用小楷寫著密密麻麻的字。
一句句話躍然紙上,不是詩詞更像是文章經意。
而且這些語句不是前人典籍之中的,似乎完全是周昂自己總結的,然而若仔細研讀,也會發現字字珠璣,有著精闢的論點與道理。
打了噴嚏之後,周昂便沒有繼續書寫了,而是放下毛筆向窗戶走去。
周昂剛起身走出兩步,卻又忽然愣在原地,此刻一道意念破空而來,一枚晶瑩剔透的念頭直接沒入他眉心。
「余二竟然死了?」念頭入體周昂低聲自語說了一句。
余二便是那個森羅萬化的農夫,當念頭回歸的那一刻,余二半月的經歷全部融入到周昂意識之中。
在這半月里餘二獨自在城外荒野生活,他搭了簡易窩棚,開墾了荒地,設置了陷阱捕獵。
然而這個世道的艱難還是超乎了周昂的想像,只堅持了半個月,余二還是死在了狼群之下。
不過余二雖死,但他這半月的經歷卻完美的融入到周昂意識中,等於周昂多出來這些經歷。
余二代表著這個時代最卑微的一群人,他們每日都在為如何活下去而努力,會因為挖到一個野地瓜而高興,會為逮到一隻野兔而興奮,每日都憧憬著明天會有更多的收穫。
然而或許明日會過的越發艱難,但他們總是繼續憧憬著明日,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能力改變這一切,卑微的活著就是最大的奢,直到橫死的那一日!
這些經歷是哪怕在最艱難的日子裡周昂都不曾體會的,平凡生命的無奈與掙扎。
周昂繼續向窗前走去,每一走出他的氣質就產生細微的變化。
今日天空一直下著牛毛細雨,雨下的不大,別有一番景致。
周昂透過窗戶看著天空,目光彷彿透過重重屋簷,看向了皇宮大內。
此刻東宮的大殿之下,太子也站在屋簷下看著飄飄灑灑的牛毛細雨,太子妃劉嫻站在身後,眼神之中隱藏著一絲緊張的神色。
忽然太子上前一步,身子正好走出屋簷,任憑那牛毛細雨落在自己臉上。
「殿下注意身體。」劉嫻上前一步拉住太子的胳膊,一臉關切的說道。
「無妨,疾風驟雨都要來了,又何懼這區區細雨?」太子目光深邃,看著被煙雨籠罩的京都,說著只有他與劉嫻才懂的話。
就在京都被一片煙雨籠罩的時候,皇宮大內突然走出幾個小太監,這些小太監分赴內閣幾位大臣府上,帶去了景安帝的口諭。
很快幾位朝中重臣匆匆趕往皇宮,竟然是景安帝這個時候要召開御前內閣會議。
景安帝依舊隱藏在帷幔之後,司禮監的兩大太監也都在場,不過李長善來到紫宸殿時就發現了,今日整個宮中的氣氛都有些不同尋常,或者說他從府邸出來,一路上京城的氣氛都不同尋常。
當幾位內閣重臣走入紫宸殿後,厚重的殿門被緩緩關上,此刻李長善才猛然發現,自己兒子戶部侍郎李尚來竟然沒有出現在此次會議中。
看著殿中的圓桌上堆放著如小山一般的奏折,李長善一顆心已經沉到了谷底。
今日皇宮守衛似乎也異常森嚴,不僅錦衣衛傾巢而出,就連閹黨控制的中城城防司,也將通往皇宮的幾條大街嚴密封鎖著。
寧采臣站在玄武門上,他向內城眺望,刀柄已經握在手中,一身氣機隱而不發,又彷彿隨時都要一刀斬出。
玄武門甕城之中,四千兵馬嚴陣以待,肅殺之氣直衝雲霄,只需一聲令下便會洶湧而出。
「家主,吉時已到,該來的賓客差不多都到了。」周昂的書房外管家躬身說道。
此刻的興建伯府已經人聲鼎沸,那鑼鼓嗩吶的聲音響徹半個京都,一切聲音彷彿都被這喜慶所掩蓋!
「開始了嗎?」周昂還站在窗前,他低聲說了一句,而後便打開房門,步履從容的走了出來,臉上洋溢著大喜之日喜慶的笑容。
就在周昂走出書房準備開始婚禮時,大理寺衙門的大門也緩緩打開。
賀康的身影出現在大門之後,而在他的身後,連同左千戶在內六大司直並排而立,再後面是上千的黑衣捕快。
「名單已經在你們手上了,現在開始分頭行事,若遇反抗格殺勿論!」賀康的聲音滿含殺意,說完之後率先踏出了大理寺衙門。
下一刻一隊隊黑衣捕快向著京城四散而去,與此同時一些客棧民房小巷之中,走出一個個體格健壯面容冷峻的壯漢。
這些壯漢穿著打扮像是普通的農夫,然而他們身型魁梧步履一致,手臂上都繫著一根大紅綢帶,不斷的匯入到大理寺的隊伍中。
這些臂系紅綢之人,手中都擒著制式大刀。
刀是軍中戰刀,專為殺人所用!
第125章 血染帝都
幽冥地府,轉輪殿陰律司。
陸判這半月來可謂盡心盡力的處理公務,他也確實謹遵崔府君的懲罰,沒有離開陰律司半步。
只是從今日開始,陸判就有意無意的將目光看向不遠處供桌上的生死簿,他不斷的掐算著時辰,無比期待的等著午夜子時的到來。
巳時三刻,便是婚禮開始的吉時,此刻伯爵府中賓客都已入席。
不過朝中顯貴大多不會親自出席,多是派來代表,有些甚至只是送上一份賀禮。
比如武強侯府和定西侯府,僅僅只是派人送來了一些錦緞和珠寶這類尋常賀禮。
所以雖然府中賓客滿堂,但多是一些陌生面孔。
伯爵府的正堂,這裡便是婚禮的主廳,早已被佈置的喜慶熱鬧,正堂屋簷下就是嗩吶班子,外面便是主要的宴席酒桌,此刻數十張圓桌都已坐滿了人。
這些席位自然越是靠近正廳越尊貴,但姜無畏和諸葛臥龍卻坐在了最末席。
姜無畏身份特殊,根本不可能光明正大的暴露出來,今日他注定只能當一個旁觀者。
他們這最後一桌似乎也是預備的,到目前也只有他與諸葛臥龍兩人。
《聊齋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