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個自我思考者

要辨別媒體中的偏見和宣教就要進行獨立思考。閱讀著名異見者對他所處時代主流觀點提出質疑的著作,也會幫助個體成長為獨立的思考者。

被淹沒、忽視和弱化處理的報道

每一天,世界上都會有數以萬計的事件發生,而其中只有少數被媒體報道,成為新聞。通常來講,被報道的是那些能夠證實社會主流文化觀點的事件。與主流觀點相違背的事件常常受到媒體的忽視和弱化處理,淹沒在海量的信息中。然而,在某一文化下被淹沒的事件,常常會在另一文化下成為新聞頭條。

當文化間存在衝突時,這種現象會有加劇的傾向。在這種情況下,儘管是同一件事情,但是在不同文化下媒體的報道卻大相逕庭。例如,在戰爭時期,交戰的雙方都是從自利的角度向本國受眾報道此次戰爭衝突。因此,儘管雙發都對對方施以暴行,各自的媒體還是會強化對方的暴行,否認、壓制或弱化本國的暴行。每一方都認為自己代表了正義,而對方代表了邪惡的力量。互為「敵人鏡像」的研究認為大眾媒體的這種自利性是可預測的:

互為敵人鏡像指的是對立的雙方總是將美德、優點歸於自己,而將惡習、缺點歸於敵方。「我們」是可靠的、熱愛和平的、可敬的和人道主義的,「他們」是邪惡的、好戰的和殘忍的。1942年,在對美國人的調查中,美國人對德國和日本(敵方)評價的前五個形容詞包括好戰和殘忍,而這些都沒有出現在對蘇聯(盟友)的評價中;而在1966年同樣的調查中,美國人對德國和日本(盟友)的印象不再像從前一樣負面,而對蘇聯(不再是盟友,稱不上是敵人,但也是一個強大的競爭者)的評價則是邪惡、好戰……

敵人鏡像就像一個扭曲鏡,能夠證實自身的信息得到過分突出,而與自身不符的信息則被過濾掉。因此,大眾媒體大肆宣揚對方的邪惡殘忍舉動,而忽視了對方人道、可敬的行為(Jerome Frank,Chemtech,August 1982,p.467)。[1]

接下來,我們將會提供幾個被美國主流新聞媒體忽視、弱化以致淹沒在信息海洋中的新聞報道。這些被忽視的信息在媒體的報道中只是稍稍一提,並沒有得到詳盡的報道。我們主要是在異見者和非主流出版物中找到這些報道的。在每個例子中,要格外注意那些與美國主流媒體強調的美國形象和美國在世界中的地位不符的報道。如果這些被忽視的信息在大眾媒體中得以突出,美國樹立的致力於自由、公平、人權、保護地球資源、捍衛國際法和民主的公共形象就會遭到破壞。

要記住的是所有國家的媒體都會通過報道什麼、不報道什麼、哪些進行積極報道和哪些進行消極報道來塑造一個對自身文化有利的形象。我們的例子主要是美國主流媒體弱化處理的報道,因為我們認為我們的讀者大部分都應該是美國人。我們的分析類似於在任一給定的文化或國家下,媒體對新聞處理的研究。當然,媒體對新聞的歪曲存在著國家間的差異,只有通過對一則報道的深入研究才能得以瞭解。

(1)美國是世界和平的威脅嗎?社論《盲目自大可能再次襲擾美國》作者:尼古拉斯·克裡斯托夫(Nicholos Kristof)(資料來源:New York Times,Feb.3,2003.)

歐洲版的《時代》雜誌在其網站上舉行了一次投票:「2003年,哪個國家對世界和平造成了最大的威脅?」目前有318000人參與了此項投票,結果是:朝鮮,7%;伊拉克,8%;美國,84%。

評註:除了這篇簡短的社論,我們在美國媒體中沒有找到對此事的報道。美國是世界和平最大的威脅者與美國樹立的自身形象截然相反。

(2)美國要對伊拉克50多萬傷亡平民負責嗎?《巴士拉的背叛》作者:查克·薩迪蒂克(Chuck Sudetic)(資料來源:Mother Jones,Nov/Dec.2001.Mother Jones是一份持有異見的非主流新聞媒體,提供新聞和評論)

10多年來,美國政府一直堅定地支持對伊拉克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呼籲國際社會對伊拉克獲取外國商品和收入進行嚴格控制。但是,這並沒鬆動薩達姆的政權統治,也沒有迫使薩達姆放棄對伊拉克餘下的化工、生物和核武器項目的控制。制裁帶來的只是死亡。

根據以色列海法大學的伊拉克分析師Amatzia Baram的估計,在1991~1997年間,有50多萬的伊拉克人死於營養不良、可預防性疾病、藥品短缺以及制裁帶來的其他因素。死者大多數為老人和兒童。同一時間,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統計的死亡率顯示伊拉克2300萬人中有100多萬人死亡。

這篇文章講到,伊拉克人:

視薩達姆政府最大的敵人——美國為自己的敵人……1991年,華盛頓放棄推翻薩達姆政府,現在嘗到了苦果。薩達姆政權下台將會成為反美煽動者和恐怖主義分子統治的成熟時機。

這篇文章引用居住在美國的伊拉克人的話稱:「伊拉克人不會忘記在他們身上發生的事情,在他們眼裡,這是種族屠殺,伊拉克人不會忘記種族屠殺。」

(3)美國有責任遵守它簽訂的國際條約嗎?《布什尋求使用溴甲烷豁免權》(資料來源:Press Democrat,Feb.9,2003;mass media news source.)

這篇報道稱,美國在1987年和182個國家簽訂了《蒙特利爾議定書》,號召停止使用傷害臭氧層的溴甲烷。但是據這篇報道稱,美國農民說沒有其他合適的可供替換的藥品可用。「溴甲烷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每18個月注入土壤一次,以殺死蠕蟲、有害昆蟲、老鼠和病菌等,該化學藥品於2005年在發達國家禁用。」

這篇文章稱布什政府向美國環保署尋求16項使用溴甲烷豁免權。文章引用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氣候中心主任David Doniger的話稱:「我們知道禁用溴甲烷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完成。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想到農業企業竟然會破壞這一藥品的禁用過程,布什政府竟會對種植業者和化學工廠卑躬屈膝,對國際協定熟視無睹。」

根據這篇文章的報道,「從原子層面上看,從溴甲烷中釋放出來的溴化物對臭氧層造成的傷害是氯氟烴中釋放出來的氯化物的60倍。」

評註:這篇文章登在當地新聞版塊的背面,淹沒在信息海洋中。

(4)美軍開辦的學校是用來訓練軍官嚴刑拷打和謀殺技能的嗎?《新軍事計劃:施虐者學校》(資料來源:Counter Punch,Feb.1-15,2000;Counter Punch是一份持有異見的非主流新聞媒體,提供新聞和評論)

根據Counter Punch的報道,美軍開辦的坐落在佐治亞州本寧堡的美洲學校,有60000名畢業生,這其中不乏許多最狠毒的殺手和拉美軍隊中的嚴刑拷問人員……年復一年,針對這所學校的遊行示威日益增多,本寧堡外的抗議集會人群和非暴力反抗人數急速增長。去年秋天,有15000人抗議示威,900人進行非暴力反抗。

這篇文章繼續稱由於這些示威,美軍意識到改變他們形象的重要性。因此,美國陸軍部長決定取消美洲學校,建立軍事西半球安全合作學院,取代美洲學校發揮作用,「培養新任軍官,他們能夠且願意執行美國要求的監管任務。」

(5)美國監獄將那些有心理疾病的犯人長期單獨收監有人性嗎?評論:《無敵解決方案》作者:Regan Good(資料來源:The Nation,March 3,2003;The Nation是一份持有異見的非主流新聞媒體,提供新聞和評論)

根據這篇評論的報道,有心理疾病的犯人被長期單獨關押在囚室之中,也就是眾所周知的無敵監禁。「有心理疾病的犯人一天有23小時被監禁在單獨的囚室中。吃喝拉撒睡、讀寫(如果他們有能力的話)、看電視和聽廣播(如果允許的話)都是在同一間8m×12m大的囚室中進行的,這種情況往往持續數年之久。單調的生活、感覺剝奪和被迫的無所事事……對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來說是巨大的折磨。」這篇文章稱這些囚犯只有通過「糾正他們的行為」才能走出這單獨的囚室。但是,正如吉恩·麥克萊恩·斯奈德(Jean Maclean Snyder)——塔姆斯監獄一位這樣犯人的代理律師所說,單獨監禁無法讓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表現良好。「沒有擅長的事可做,也不會有允許的行為出現。」這篇文章指出,每時每刻,「美國有大約25000人被長期單獨監禁。」

評註:其他媒體也做過相關的報道,1998年10月5日的《紐約時報》報道了國際特赦組織稱美國在國內侵犯了基本人權,指責美國司法體系普遍存在的殘忍暴力行為。據《時代》報道,國際特赦組織秘書長Pierre Sane稱:「我們認為一些大國用國際人權法來指責別國,而不用同樣的法律來規範自身的行為是十分諷刺的。」

(6)美國在多大程度上捲入了反人類的罪行中?《真實的和想像的罪犯》作者:格雷戈裡·埃裡什(Gregory Elich),(資料來源:Covert Action Quarterly,Winter 2001;Covert Action Quarterly是一家異見信息媒體。下面的是文章中的信息總結,引用了33個支持文獻。)

印度尼西亞:1965年,美國中情局支持的印尼軍事政變推翻了蘇加諾總統的統治,把印尼領導權讓渡給蘇哈托將軍。這場政變後,有50萬~100萬的平民被蘇哈托政府殺害。這些平民中包括工會會員、農民、華裔和印度尼西亞共產黨黨員。在這期間,美國給蘇哈托政府一張計劃剷除的共產黨人名單,並提供了大量秘密軍事武器。一旦蘇哈托成為代總統,美國就會向印度尼西亞提供軍事援助,並且來自美國和西歐的顧問還會幫助規劃印尼的經濟政策。1969年,美國對印尼的援助提升到兩億美元。在印尼政府通過了對外國公司有利的法律之後,「其後的數年間,建立起新秩序的印尼一直關押、虐待並處死了成百上千的百姓。」

伊朗:1983年,美國中情局提供給伊朗霍梅尼政府一張寫滿伊朗群眾黨中共產主義人士的長單,稱這些人是威脅,希望霍梅尼政府能夠將他們逮捕並處決。最終,整個伊朗群眾黨被霍梅尼政府剷除,造成10000多人死亡。黨首遭到嚴刑拷打,並被迫在電視上認罪。1989年,同樣是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伊朗特殊委員會處決了不同政黨的5000多名成員,這些被處決的人被認定為左翼分子,這為後霍梅尼政府帶來了潛在的問題。

柬埔寨:1975年,美國中情局支持紅色高棉推翻柬埔寨政府。事實上,這之後,整個柬埔寨成了一個只能發展原始農耕經濟的勞改營。在接下來的4年裡,200多萬柬埔寨人死於飢餓、疾病和殺戮。數十萬人遭到虐待和謀殺。當紅色高棉入侵越南時,起義的柬埔寨人民和越南軍隊將紅色高棉趕下台。美國支持紅色高棉對柬埔寨社會主義政府進行遊擊戰,通過美國的努力,支持羽翼未豐社會主義政府的在柬越南軍隊最終被趕出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和宋雙被迫接管政府,並且美國堅稱紅色高棉在新政府的成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柬埔寨民眾反對美國的說法,而且軍事法庭開庭在即,紅色高棉將其領導人波爾布特移交給美國政府。由於美國控制著聯合國對紅色高棉的審判,所以中情局支持紅色高棉臭名昭著的歷史從來沒有被報道過。

(7)布什政府威脅墨西哥在聯合國上投票支持伊拉克戰爭了嗎?《只要他們畏懼,就讓他們恨下去》作者: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資料來源:Press Democrat,March 10,2003;first published in the New York Times.)

根據這篇評論,布什政府威脅墨西哥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投票支持伊拉克戰爭。《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保羅·克魯格曼稱:「上周,《經濟學家》引用美國外交官的話稱,如果墨西哥不支持美國的決議,就會在美國境內捲起針對墨西哥人的敵對情緒。」他將墨西哥所面臨的情景和1941年日裔美國人遭受囚禁的情景進行了對比,他問墨西哥是否想挑起戰爭時期侵略主義的火焰。接下來,布什總統在週一接受科普利新聞社(Copley News Service)的採訪時,暗示如果墨西哥不支持美國政府,將會遭到美國政府的報復。克魯格曼在文章中寫到,如果墨西哥和其他國家反對美國,「美國就會給他們些顏色看看。」克魯格曼繼續寫到,「一直維護美國的新聞媒體並沒有對這些言論進行報道,但是這些言論卻在墨西哥引起了政治風暴。而白宮卻出爾反爾,稱布什說的『顏色』並不是威脅墨西哥。但是根據採訪情景和信息,可以肯定他是這個意思。」

(8)美國政府知道伊拉克寧願破壞化學武器,也不願承認擁有這些武器嗎?《彌天大謊?》作者:拉塞爾·貝克(Russ Baker[2])(資料來源:The Nation,April 7,2003)

在3月3日發行的雜誌中,《新聞週刊》報道稱布什政府故意壓制證明伊拉克無罪的信息,並稱此信息來源可靠。早前布什政府曾引用同樣來源的信息稱,伊拉克在1991年海灣戰爭後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由於此信息的轟炸性影響,《新聞週刊》決定對此輕描淡寫……此次事件的背景是:薩達姆的女婿陸軍中將Hussein Kamel,他曾是伊拉克軍事工業的前部長,伊拉克核武器、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項目的負責人。他逃出伊拉克並且提供了美國認為確切翔實的關於這些武器的描述。Kamel提供的信息是美國攻打伊拉克的關鍵證據。

在2月5日向聯合國安理會陳述時,美國國務卿科林·鮑威爾說:「要讓伊拉克承認生產了4噸的致命性神經毒劑VX,可能花費數年的時間都難以實現……但是由於薩達姆女婿Hussein Kamel的變節,美國的調查人員搜集到大量的文件信息,這使伊拉克的俯首認罪成為可能。」但是《新聞週刊》的約翰·巴裡(John Barry)指出,美國政府刪去了Kamel證詞的核心部分,在這一部分中,Kamel稱,據他所知,「伊拉克銷毀了所有生化武器和搭載這些武器的導彈。」……據報道稱,聯合國調查人員一邊要防止這些信息外傳,一邊又在威脅薩達姆會公佈更多的信息。但是鮑威爾只用Kamel一半的證詞又是出於什麼理由呢?為什麼《新聞週刊》和其他的美國媒體對此事很少進行報道?對此事,《新聞週刊》沒有做封面報道,也沒有對美國政府毫無理由就匆匆出兵伊拉克一事作一篇焦點報道,只在其潛望板塊做了一則500字的簡短報道……其他媒體沒有報道Kamel事件也不足為奇。大型報紙和雜誌不願意承認他們被競爭對手捷足先登……Kamel事件也許是伊拉克戰爭中被隱藏的最大新聞,但是這並不是唯一的例子。值得注意的是,英國披露英國國家安全局在伊拉克戰爭審議期間,曾對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大使進行監聽,但是《華盛頓郵報》只是稍稍提及,並沒有在布什的新聞發佈會上提出任何質疑……這些事實證明了在決定對伊拉克用兵的過程中存在彌天大謊,他們用偽造的證據欺騙了整個國家和整個世界。

世界上的所有民眾都需要獲取新聞和評論,並對本國主流媒體樹立的自我形象進行批判和質疑。沒有一個文化完全符合它所營造的自身形象。自利形象和現實之間的差異需要有批判性思維的公眾自己去判斷。以美國為例,以上呈現的是一些淹沒在大眾媒體中或者很少被讀到的異見媒體中的報道例子,美國實際的形象和其主流媒體報道中塑造的積極形象相差甚遠。

在大多數美國人心中,美國是人權的捍衛者,個人自由、民主價值觀和社會公平存在於美國社會。可是,需要我們瞭解的是,大量媒體受眾不知道如何獲取被忽視的信息。他們不知道如何批判性地接受新聞。大多數受眾從沒有認真質疑過他們國家的形象。因此,他們認為沒有理由去搜尋異見信息或質疑國家形象,更不會從建設性的批判思考中獲得高層次的愛國主義。而這樣的愛國主義能夠使一個國家超越它所承諾的形象,成為一個更好的國家。

[1]Reprinted in part from Frank.Jerome,Chemtech,August 1982,p467.Published1982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Used with permission of Russ Baker(www.russbaker.com),an award-winning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 and essayist.Russ Baker is the editor of Who What Why.com and author of Family of Secrets:The Bush Dynasty,America\'s Invisible Government,and The Hidden History of the Last Fifty Years.

《批判性思維工具(原書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