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練習

下面這道題是本章對思考能力最大的挑戰,閱讀相關材料和兩篇觀點不同的文章及課堂討論。[1]分析你讀的內容,並搜集更多的背景材料,形成你自己的觀點。然後寫一篇作文,說明並論證你的觀點。注意,在處理一個問題的時候,人們往往會發現其他問題,此外,你將要閱讀的內容可能會有錯誤陳述和(或)不合理的論點,也可能會忽視一些重要的東西。你所面臨的一部分挑戰,就是識別新觀點,發現錯誤和遺漏的內容。

⊙議題簡述:人性

這個議題非常古老,哲學家和科學家一直為之著迷,最近社會學家也開始介入其中。這個議題內容豐富,這裡只討論人是否天生善良的問題。傳統的宗教信徒,尤其是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通常持有「原罪說」;而世俗人文主義者和人本主義心理學者則認同「人之初,性本善」,人後來的邪惡是受社會環境的影響。(這個觀點源自浪漫主義思想,尤其是盧梭的思想。)當前很多爭議討論的都是人性問題。

⊙對比閱讀

人性本善

阿桑蒂·瓊斯

盧梭認為人性本善,按照自己的自然傾向和直覺,人們就能發掘自己的潛能,讓自己和周圍的人得到好處。這個觀點很有見地,很多結論都由此而來。

第一,父母不應將自己的觀點和價值觀強加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而應讓他們自由發展,尤其是在宗教、政治和道德等問題上。沒有人有權要求他人是非自己之是非,人人都有選擇權,而且其選擇應受到其他人的尊重。

第二,學校應該盡可能少地設置規定和規範。老師們只需要提出建議,學什麼和如何學應由學生自己來定。如果學生發現某堂課或課堂作業無聊或者不符合他們當時的需求,就可以選擇其他活動。另外,學生的成績應當由他們自己來評定——只有他們才知道自己的目標和為達到目標做出了哪些努力。

如果所有人都接受這樣的教育,他們將都是健康、幸福和成功的。不幸的是,很少有人能得到這樣的教育,所以才出現了犯罪、吸毒等種種社會問題。加強立法和執法顯然不能解決問題,關鍵是要確保人們選擇的自由。

只不過是有可能

英加·諾瓦克

如果人性本善,約束人們行為的規章制度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但如果人並非生來善良,而是和學習智慧一樣要後天習得的,那麼規章制度就是有必要的。

只有傻子才會一廂情願地回答這樣重要的問題,但前兩代人就是這麼做的。他們在家裡和學校都堅持放縱主義,任自己的孩子決定如何思考真假、善惡和美醜。他們放棄了自己的義務,讓學生自己決定如何學什麼以及怎麼學。他們的自尊凌駕於自控之上,摒棄了文明和道德的教導。

但後果如何呢?近半個世紀的放縱主義和自我放任導致了社會混亂。父母失去了對孩子的控制,不知如何重新獲得控制權;老師不知如何上課,甚至常常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衝動的年輕人讓自己和周圍的人都不好過,他們滿腔憤怒卻不知何故。

是時候讓美國人明白「人性本善」這種說法的荒唐了。人生來就是一張白紙,將來可能成善也可能成惡,這取決於他們的選擇。

⊙課堂討論

埃德娜:瓊斯是對的。常言道「三歲看老」,從一個人小時候的表現就能預測他的將來。

沃利:瓊斯的說法不對,這只是借口,一直以來都有人這麼說。這種行為甚至可以追溯到亞當那裡,亞當責怪夏娃時,夏娃卻說是魔鬼讓她做的。現在的強姦犯、孌童犯、盜賊和恐怖分子繼承了這個傳統,他們往往將責任歸咎於受害者。不同的是,現在有一些傑出的思想者站到了犯罪分子一邊。

埃德娜:你不認為惡劣的環境(如貧民窟)製造了更多違法者嗎?

沃利:根本不是這樣。在一個家庭長大、受到影響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長大後往往會有顯著的差異。一個成為罪犯,而另一個成為模範公民;一個自戀,一個無私;一個成為罪人,一個成為聖人。

沃利:凡事總有例外,我說的是一般規律。

埃德娜:如果瓊斯是正確的,那麼較自由的社會就會比限制較多的社會社會問題更少。但是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們的社會日漸開放,問題卻層出不窮。

埃德娜:不要自欺欺人。如今父母、老師和其他權威人士的影響仍十分強大,只不過他們變得更精明了。

沃利:我不是說孩子不受父母的影響,我是想說,在這種影響發生之前,他們就表現出了不良行為的傾向。剛剛會爬的孩子就會顯示出吝嗇和自私,大多數父母引導的目的是糾正這些已經存在的不良傾向。

[1]本章及後面各章綜合練習中的文章都比較口語化,採用的是非學術型新聞寫作的方式。因此,對於所引內容並沒有進行相應註解,所以在有些地方可能難以理解,但這更符合人們閱讀和討論的日常習慣。

《思考的藝術(原書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