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結局 賈寶玉最終「迎娶」了薛寶釵

大家似乎不約而同地把賈府人在寶玉婚姻上的主張分為兩派;以賈母為首的主張「木石姻緣」的是一派;以王夫人為首的主張「金玉良緣」的是一派。但,實際上,在很長的時期內,針對寶玉的婚姻問題,賈府上下都只有一個主張——木石姻緣。《紅樓夢》第六十六回,作者曹雪芹借興兒的口,已經對我們說得很明白:「若論模樣兒行事為人,倒是一對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則都還小,故尚未及此。再過三二年,老太太便一開言,那是再無不准的了。」按人際關係極其複雜的賈府來說,如果不是經常性地領悟到賈府上層一致性的暗示,個人認為,這種八卦,賈府中普通下人是不敢亂說的。況且,如果王夫人真有異議,這興兒好耍嘴皮子,又怎會不添油加醋地再八卦一番呢?另外,我們也不要死摳「老太太一開言,那是再無不准的」這句話。其實這又能代表什麼呢?賈母是長輩,自然首先得由其提及。其二,我們也不要把這個「准」字的意義理解錯了。它應當取「準確」義,而不是「准許」。難道賈母說得話,還需要別人准許嗎?

這是林黛玉一方面,因篇幅有限,在此就不多述。下面,讓我們把目光轉移到薛寶釵身上。首先來說,與林黛玉相比較,薛寶釵是有著先天不足的。如果說,林黛玉出自書香門第,是鐘鳴鼎食之家出身的資深的貴族;那麼薛寶釵頂多也只能算得上是以土豪家的白富美了。也許你會說,白富美還不好嗎?當然不好,你可要知道,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商人嘛,滿身銅臭味,地位最低了。因此,薛寶釵只是一個暴發戶家的千金小姐而已,其地位形象,在封建社會也就遠遠比不上大家閨秀林黛玉了。可以說,薛寶釵最終嫁給賈寶玉是門不當戶不對的。

門不當,戶不對。金玉良緣,當然就不是賈府的首選了。這一切都只是薛姨媽一廂情願而已。只要你仔細閱讀文本,你真的找不到賈府上層對此一丁半點的回音。作為商人,在封建社會,地位底下。所以多少商人總是一個勁兒往官場鑽。這其中徽商最為典型。所以,薛姨媽也不例外,其往官場攀,往貴族階層爬都是為了謀求家族身份的轉變。讓薛寶釵去參選嬪妃,當是薛姨媽欲求翻身的最大心機了;無奈皇家看不中商人的女兒,其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傍貴族,想把女兒嫁給賈寶玉。其次,參選嬪妃失敗後,薛寶釵最多也只能算個二手貨了。這在名節觀念非常重的封建社會,賈府對這一點應當也是非常感冒的吧。賈母應當就是個一等一的貴族眼,其為寶玉尋親第一句話總是問:模樣如何?根基如何?

按照著名作家蘇岑的理解,根基如果只是理解成如當下的經濟水平,那就大錯而特錯,它應當是一代代累計下來的知名度,它的核心就是一個「貴」字。所以,薛寶釵為了取得賈府上下貴族身份的認同,總是時不時地把「我們祖上也是讀書人」這句話掛在嘴邊。一個暴發戶,那麼貪圖權勢,還是個二手貨,試想,賈府上下又有誰會把薛寶釵真正放在眼裡,作為寶二奶奶的不二人選呢?那麼,既然薛寶釵家與賈府這麼門不當戶不對,怎麼最終又迎娶了薛寶釵這個暴發戶的女兒呢?按照我個人目前的閱歷與心智,個人認為,這是賈府的一種赤裸裸的利益(純粹的金錢利益)考量。

對於這一點,《紅樓夢》開頭幾回就為這樁婚事作了鋪墊。薛府、賈府,一個大富,一個大貴。薛府,新興的暴發戶,薛府,沒落的貴族。因此,對於入不敷出的賈府來說,要想繼續維持富、貴的生活,也就只能降低身份與薛府珠聯璧合了。而林黛玉呢,在賈府沒落的時期,僅僅只是一個消費者,她又怎麼抗衡得了薛寶釵呢?大廈將傾,從小錦衣玉食的賈寶玉,只是一紈褲子弟而已,林妹妹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何異於只是在滾滾洪水中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是的,《紅樓夢》就是這麼一曲無奈人生的輓歌。在妥協中求生存,理想也就在追求中破滅,金玉「良」緣最終以悲劇收場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薛寶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