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水滸中的兩大好漢 武松想得開燕青看得開

水滸傳讀到最後,不免讓人掩卷沉思,那麼多英雄好漢死的死,亡的亡,惟獨行者武松和浪子燕青真正想開看透了世事,一個在六合寺出家,八十歲圓寂.一個浪跡江湖,絕塵而不知所蹤.「行者」指的是出家而未經過剃度的佛教徒,泛指修行佛道之人,武松綽號是「行者」,就值得玩味.按說武松身上是有不少人命官司的,卻得到了"行者"的稱號,原因就是一個"悟"字,用佛教語來說就是"慧根"。

武松是有"慧根"的,在征討方臘的戰鬥中,武松被包道乙暗算失去左臂,後班師時武松拒絕回汴京,在六合寺出家.明明是打了勝仗,大多數人都盼望著回京得到皇帝的封賞,好光耀門楣,武松卻做出了非常之舉,凡夫俗子是不能理解的.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古來如此啊,拋頭顱,灑熱血,是為了什麼呀?不就是圖個加官進爵,封妻蔭子嘛.武松原本就不贊成招安之策,是因為他看到了朝廷的腐敗和黑暗,預見到了梁山眾好漢必將遭遇"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所以,他選擇了離開.唐三藏曾對孫悟空說過這樣的話:"你這個模樣,就像那小頭陀一般,我再與你起個混名,稱為行者好麼?"要知道,孫悟空的"行者"之名屬於"混名",是混出來的,也就是說,世事功名是需要看破的,是需要"混"的,凡事別當真,你學會"混"你就有了"慧根",你就想得開了,你就有了善終的資本。

燕青在梁山的地位並不高,三十六天罡,他是最後一個,能夠有個排名,其中一定有玉麒麟的面子.可燕青卻有"浪子"之名,得到了善終."浪子"有許多含義,有指浪跡天涯的人,有指四處漂泊居無定所的人,也有指做壞事的人,如浪子回頭金不換等,總之不是個好稱呼,都是一些不受習俗慣例和道德規範約束的放蕩不羈的人,尤指不務正業過著放蕩生活的人。在施耐庵的筆下,燕青這個浪子卻出盡了風頭.他早就看出吳用對盧俊義的企圖,規勸無果.他勇踢擂台,打敗擎天柱.他還得到了道君皇帝的"免死金牌".最讓人羨慕的是,他和皇帝的小情人李師師還有一段說不清道不明的風流故事.燕青從來就不顧什麼禮教禮法,他的想法是,我本孤兒,我本奴才,我怕誰?除了自己的恩人加主人盧俊義,燕青恐怕眼睛裡再沒別人了。

浪子燕青是"浪"得出彩的,吹拉彈唱樣樣在行,沒有了他的"浪",皇帝二奶就擺不平,宋江想投降就找不到北.平定方臘之後,燕青的"浪"勁又上來了,他早早地收拾了細軟,勸盧俊義"納還官誥,隱姓埋名,以終天年",老盧不聽,最後惹了殺身之禍.而燕青留書,"「退居山野,為一閒人。」燕青最後用這八個字為自己的"浪"作了最圓滿的解釋.施耐庵是喜歡武松的,他卻更喜歡燕青.他用七個回目寫了武松,卻有意在《水滸傳》後六十回著意地塑造了燕青.一個行者,一個浪子,讓施耐庵煞費苦心.行者武松以個人化腳步丈量世界,以行者視角發現社會人生之風景,以行走發現為主題,以個人化、個性化獨特視角展現生命中的驚奇發現,在行走中去探索,去發現,去體驗,去思考,最終走上了出家之路,獲得了善終。

浪子燕青表面是無憂無慮,其實他最想的就是有一個家,因為他是孤兒;他天生就是這樣的性格,表外實內;他有一堆重義氣的兄弟朋友,活的瀟灑自在;他可以靠自己雙手養活自己,因為有錢才可以去活的瀟灑,才可以去追女孩子;他口才好,懂交際,才貌雙絕.燕青是有"浪"的資本的,這樣的資本體現出他的智慧,他曾對老盧說:"主人豈不聞韓信立下十大功勞,只落得未央宮裡斬首,彭越醢為肉醬,英布弓弦藥酒?主公,你可尋思,禍到臨頭難走!"也難怪施耐庵最後感歎:"若燕青,可謂知進退存亡之機矣",這是對燕青最巧妙最中肯的稱讚,亦是對其人生觀最集中的詮釋。行者,是想得開的人;浪子,是看得穿的人.我們的社會需要想得開,看得穿的人啊!

《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