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三山聚義打青州武松為何沒有出戰

武松上二龍山落草,坐上了第三把交椅,第一、第二把交椅分別是魯智深和楊志。二龍山上還有四個後來也是梁山好漢的頭領,分別是施恩、曹正和張青、孫二娘夫婦。二龍山地處青州,附近還有兩座山,分別是桃花山和白虎山。當然了,由於魯智深、楊志和武松都屬於武藝高強之人,這二龍山也是三山當中最重要的一個山頭。呼延灼攻打梁山泊,被破了連環馬失敗,「折了許多官軍人馬,不敢回京」,就打算到青州慕容知府處,想通過慕容皇妃的關係打通關節,那時再「引軍來報仇」。慕容知府也想著掃平境內的盜賊,所以就給了呼延灼「馬步軍二千」,讓他掃平三座山頭。

呼延灼有一匹「踢雪烏騅馬」,是皇帝御賜的寶馬,在投奔青州府的途中,卻不想被桃花山的李忠與周通偷了去,因此,呼延灼打三山,首先攻打的是桃花山。桃花山的李忠和周通武藝實在平常,根本就不是呼延灼的對手,所以,兩人商量著請二龍山相救。二龍山和桃花山「各守山寨,保護山頭」,這種閒事二龍山是可以不管的。不過,楊志覺得,若置之不理,「一者怕壞了江湖上豪傑;二者恐那廝得了桃花山,便小覷了洒家這裡」,因此上決定出兵相救。就這樣,在梁山泊之外,又演了一處好漢們對敵官軍的大戲——三山聚義打青州。但是,作為二龍山大殿上的大頭領(區別於山門下的小頭領),最終在梁山上排名比楊志高的武松卻沒有出戰,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有一種原因是武松殺人,而且是殺了兩名朝廷命官,所以他是個特別重罪的人。不管作者怎樣寫,世上會有多少好漢讚賞,但當時人的觀念,他就是個罪犯強盜。世人大多的人是這樣認為,他們自己也是這樣認為。就像宋江在梁山只反貪官不反皇帝一樣,假如他打出了反皇帝的旗號,馬上就會像方臘一樣,引來征剿大軍。而這樣的征剿,真正是「師出有名」。梁山好漢有些人臉上有金印,宋江也有,後來讓安道全給抹去了。為什麼一定要抹去?那就是帶著這個金印,你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個罪犯。武松殺了人,宋江要帶他去清風寨花榮那兒,武松自己說,「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難道呼延灼不會拿這個來說事嗎?這時候讓武松出戰,很容易給人落下口實,讓呼延灼用來鼓舞士氣。人的認識不能超出自身所處的那個時代,讓青州兵認為武松是個英雄並不現實,就像梁山好漢可以跺腳罵高俅,可是見了高俅馬上要跪倒在地,儘管他已經成為了俘虜。

魯智深、楊志也是朝廷的通緝犯,但他們的「罪」和武松不同。魯智深殺的是屠夫鄭屠,楊志是因為丟失了生辰綱,他們雖然也被通緝令追捕,但一般人不會仇視這樣的「罪犯」,這種案子說過了,也就不會有太多的人去關心。

呼延灼後來在梁山上的職務是馬軍五虎將第四,祖上是大宋朝開國將領,馬上功夫肯定是十分了得。這個人一出場就與馬有聯繫,皇上御賜寶馬,攻打梁山用的是連環馬,先攻打桃花山也是因為要追回踢雪烏騅馬。武松是打虎英雄,功夫了得,這個毫無疑義。但是,武松的功夫在於拳腳,即便是打老虎,作者也讓他打斷了哨棒,最終用拳頭解決問題。後來在梁山上的職務是步軍頭領。這是兩種不同的兵種,其戰鬥力不可同日而語,僅僅以刀槍論,步兵在馬軍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擊。因此,步兵對付馬軍一是利用地形,二是利用武器裝備,像鐵蒺藜、絆馬索、弓箭等,就是讓馬軍失去優勢。據說,《水滸傳》的作者有過親身打仗的經歷,他應該懂得這是一種不對等的較量,如果讓馬上的呼延灼和地上的武松交手,再來個「不分勝負」,實在難以令人信服。武松的功夫在於拳腳,落草前幹的是都頭,就是維持治安,沒有正規軍隊的經歷,也不能讓他騎在馬上,這也是作者避免描寫矛盾的原因。

呼延灼和四個人對陣,都是馬上對馬上。首先是小霸王周通,當呼延灼來到桃花山前的時候,「見了周通,便縱馬向前來戰」。那個周通,也是「躍馬來迎」。呼延灼和李忠也交過戰,李忠是騎在馬上還是步戰對敵?書中沒有寫明。不過,李忠此前有過馬上經歷,這次被打敗後逃走,呼延灼「縱馬趕上山來」,卻並沒有趕上他,也可以認為是騎著馬和他交戰。魯智深和呼延灼是在馬上,「魯智深輪動鐵禪杖,呼延灼舞起雙鞭,二馬相交,兩邊吶喊。鬥到四五十合,不分勝負」。歇息了一會兒,兩邊再戰,這次是楊志戰呼延灼。「當下楊志出馬,來與呼延灼交鋒」,兩人鬥到四十餘合,不分勝負。

撇開李忠、周通這兩個「本事低微」的人不說,呼延灼和魯智深、楊志交鋒不能取勝,回去後反覆強調的是,這兩個人「不是綠林中手段!」回過頭來再看武松,他雖然武藝高強,卻沒有打大仗的經歷,所以,還不能讓他一上來就和呼延灼這樣一等一的高手較量。楊志曾經是殿帥府的制使官,還是在大名府梁中書手下的時候就展示過馬上功夫,自不必說。魯智深曾經是「延安府老種經略帳前軍官」,所以,這種經歷足以讓呼延灼知道,他們的武藝不是綠林中的手段。魯智深不是梁山上的步軍頭領嗎?這沒有錯。馬軍雖然戰鬥力強,但組建和養活一支馬軍隊伍費用也是相當的高。因此上,無論是朝廷還是梁山泊,步兵在數量上仍然會處於多數。既然是一個兵種,且人員數量不在少數,這就需要一個有本事的人來統領這支部隊,魯智深從資歷、能力都足以勝任。也正因為如此,武松是這支部隊的副統領。

《水滸傳》前七十回,雖然也寫了一些戰爭場面,但總體上是以寫人物為主。三山聚義打青州,主要是描寫呼延灼。呼延灼這個人是朝廷征剿梁山泊主將(非主帥)當中唯一受到皇帝接見的人,他代表了朝廷軍隊的能力,也代表了朝廷將領的水平。要印證呼延灼的武藝,有魯智深、楊志等人足夠了,沒有必要再讓武松來一場不對等的較量。因為呼延灼不是老虎,也不是蔣門神,他後來是要上梁山坐一把交椅的!不讓武松和呼延灼交戰,為的是兩個人的形象。

《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