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義詞「二百五」竟然與說客蘇秦有關?

「二百五」是我們常見的貶義詞,用來形容一個人不懂事,不通事理。我們一直朗朗上口的詞,我們只知道,小時候就有了。可它具體的來源時間,我們卻說不上來。其實它的來源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戰國時期,有個有才之人叫蘇秦,深受齊王的寵信,是個身掛六國帥印的說客。可有天蘇秦被殺害了,齊王大怒。想盡辦法要找出兇手,要為蘇秦報仇雪恨。謀士為他出了個計謀。齊王就開始實施。

齊王將蘇秦的頭顱割下來,將蘇秦的頭顱懸掛在齊國國都的城門上,。並且貼上了告示。說蘇秦是個內奸,殺了蘇秦的人是英雄,為國除害,是功臣。如果知道是哪位義士,必定賞黃金千兩。而殺害蘇秦的幾個人,看到告示,很是開心。於是這四個人結伴去找了齊王,說是他們幾個人殺害了蘇秦,請求賞賜。齊王多次要求他們不可說謊。他們稱沒有說謊。齊王又問了,賞黃金千兩,你們四個怎麼分啊?四人就回答說平分,一人二百五。齊王大怒,說道:「來人,將這四個「二百五」拉出去砍了。」

《蘇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