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隱忍成大事 春秋五霸楚莊王必成雄主之謎

歷史有時會是這樣的,時間愈久遠,有些著名人物愈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我這裡指的是一代雄主楚莊王。提到這個名字,他的許多故事很快會聚於我的腦海之中。我們便從這個歷史巨人的一件件小事中,敬佩於他的豐功偉業和雄才大略的同時,更感受到他的真君子真性情,至今這些還會深深地使我們動容。說起他的故事,我們無法繞過他的隱忍。

一個年輕的君王,應該是血氣方剛,豪氣沖天,繼位伊始,要新官上任三把火才對。何況他是掌著楚國的命運,握著群臣身家性命的一代君王。可是,他給我們的印象,卻是窩窩囊囊地在醉眼矇矓和溫柔鄉里度過了三年。其父楚穆王乃弒父篡位之君,在位十二年,儘管鐵腕統治,遺下禍害尚難肅清,家國矛盾可能隨時爆發,另外是強臣在側,若敖氏家族的頭人,現任令尹斗越椒,猶如清康熙繼位之初的鰲拜。王權衰弱到兩個家族之間的火並,矛盾直指王權,以挾持他這個一國之君為人質。所以楚莊王繼位前三年,用左擁右抱和大智若愚來隱忍著。

有一個人發現了楚莊王非昏庸之君,他透過幾件小事的現象看出楚王的本質來。這個人便是伍舉,伍子胥之先祖。伍舉注意到楚王巡獵之時,見勇者獵殺了虎豹,便會讚歎"吾以是知其勇也",看到勇者把獵物均分,便會稱讚"吾知其仁也"。伍舉驚訝地發現楚王隱忍的真實意圖,其實是在物色可用之人,力圖恢復王權威勢。伍舉便對楚王試探起來,歷史上就這樣產生了一次著名的君臣對話。據《史記·楚世家》、《韓非子·喻老》、《呂氏春秋·重言》多種古代文獻記載:"(伍舉)曰:'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飛)不鳴,是何鳥也?'莊王曰:'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我們可以想像伍舉這個忠臣冒險來見楚王,頗費了一番心思。當時的楚莊王只會沉湎於歌舞和酒池之中。

他正醉醺醺地在觀賞歌舞,一見伍舉,便愛答不理地問道:"伍大夫此來,是想與不谷同飲呢,還是想要共觀歌舞?"伍舉搖了搖頭,話中有話:"我被一個謎語難住了,怎麼也猜不出,特此向大王討教。"楚莊王一聽來了興趣,整天喝酒聽歌其實也同樣乏味的,來點謎語做精神養料也的確不錯,正好可以提提神。便有幾分興趣地問:"呵呵,什麼謎語,這麼難猜?我來試試吧。"伍舉說:"謎語是'楚京有大鳥,棲在朝堂上,身披七彩,歷時三年整,不鳴亦不翔。令人好難解,到底為哪樁?'大王猜猜看,不鳴也不翔。究竟是什麼鳥?"楚莊王聽了,與伍大夫對視一眼,那樣子像是說,我早就知道你是我想要重任的大臣,便笑答:"我猜中啦!它絕非普通的鳥兒。這鳥三年不飛,而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則驚人。你請回,等著瞧吧!"君臣就這樣用密電碼對上了暗號。伍舉心裡踏實而去,今後他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這個故事還有一個版本,就是淳於髡嘗說齊威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飛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我們無法判斷誰是首創者,從伍舉口吻來看,好像先有這個故事。這與本文無關。過了不久,另一個忠臣也坐不住了。此人便是蘇從。他見楚王三年不理朝政,不發號令,終日只知巡獵,沉緬於聲色犬馬之中,還下死命:"有敢諫者,死無赦!"他覺得作為國家大臣,應該為社稷考慮,不應該計較個人安危。便冒死進諫。楚莊王見了這個敢吃豹子膽的人:"你難道不知道我的禁令嗎?"好在這個人不僅有勇也有幾分謀略,他發明了歷史上的哭諫。

楚莊王見這麼一把年紀的人像孩子一樣哭了起來,便好奇地問道:"我又沒有打算懲罰先生,怎麼就哭了呢?"哪知蘇從說出了驚世駭俗的話來:"我為我死哭不假,但更為亡國之哀傷。"這樣把楚王繞糊塗了,他驚訝地發問,楚國亦未亡,先生也沒有死,何故如此。蘇從指了指楚王:"三年了!大王只知淫樂,還下死令,不准進諫,這不是亡國先兆嗎?我來送死,可以得到千古忠君美名,而大王必會遺臭萬世啊。"然後,這個大忠臣吶喊道,"來吧,要殺就殺吧!"也許隱忍的時間到了,也許是改革楚國的弊端找到了方略,或者物色到了合適的人選。楚莊王哈哈大笑起來:"你真心為了社稷,我哪會有不明白的!"楚莊王的確應驗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那句話。他拔劍出鞘之時,便斬殺了一百多位蔑視王權為非作歹的權臣,並相應提拔重用了以伍舉、蘇從為首的忠君之臣,對勢大的令尹斗越椒的權力採取制衡,於是王權與若敖氏家族的矛盾不可調和地爆發了。

《楚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