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一手促成兒子梁思成和林徽因婚事

林徽因頭頂令人炫目的光環,被當時的眾多才子戀慕,被當時眾多的女子嫉妒。如今更是被冠以「曠世才女」「人間傳奇」之名。1928年春,林徽因同梁思成結婚,走進梁家,著名的梁啟超成了她的公公。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婚事,從最初提起,到最終達成,整整走過了十年才修成正果。在這十年裡,梁啟超安排他們見面,接來徽因就學,擋走徐志摩,安葬林長民,還支付林徽因留學費用,供給林徽因的親娘、弟妹,投入了巨大的情感和財力。林徽因和梁思成的關係,可以說是由梁啟超一手打造,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玉汝於成,該發生的關係都要發生。林徽因終於做了梁家的媳婦。

幾乎不用懷疑,單憑梁思成自己,可能壓根兒娶不到林徽因這樣的女人,而林徽因若是沒遇到梁啟超,人生也可能達不到後來的高度。林和梁的結合,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在梁啟超策劃下的兩個知識分子家庭雙贏式的結合。

幾乎從林、梁相遇的那一刻,梁啟超的心裡,似乎就已然朦朦朧朧擺好了一個局,一邊是起點,一邊是終點,中間過程,則需要他一點兒一點兒去實現。身為前輩,梁啟超嘔心瀝血,親手將梁思成打造成了一個合格的全面發展的知識分子,國之棟樑;身為父親,梁啟超舐犢情深,親自為梁思成挑選了一位無可挑剔的太太林徽因,成就一段佳話。

他看中林徽因,一手促成林、梁相遇相戀

1918年,梁思成第一次見到林徽因。彼時,他們一個是金童,一個是玉女;一個十七歲,文質彬彬,溫文爾雅,穩重幽默,一個十四歲,玲瓏可愛,神采飛揚,明眸善睞。這樣的相遇,絕非偶然,它有點像預熱,綵排,儀式性的,不是相親,卻勝似相親。

梁啟超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安排兒子梁思成和林徽因見面,力圖成全一對他看好的姻緣,但他卻並不著急。他深知,強扭的瓜不甜,強配的婚不順,與其強行安排,使孩子們產生逆反心理,不如順其自然,讓他們自由地培養感情,水到渠成。梁啟超是睿智的。他在包辦婚姻和自由戀愛中找到了一條中庸的途徑:見面包辦,交往自由,循序漸進。他的妥協式改革家的氣質,在梁、林相遇、戀愛這件事上,居然也意外得到展現。

但相遇只是一個開始。

1920年起,林長民帶著女兒林徽因遊歷歐洲,遭遇徐志摩,父女倆都被徐吸引得心神大亂—父親林長民和徐志摩時常一起玩樂,而徐志摩又弄到要為林徽因同正在懷孕的原配張幼儀離婚。糾結之下,林長民帶著林徽因回了國。林長民告別徐志摩,帶著林徽因返鄉,梁啟超的推動作用不小。

1921年,林長民帶著林徽因回到上海。梁啟超立刻便派人把林徽因接到北京,仍舊安排林徽因回培華女子中學讀書。接林回京,梁啟超一來是照顧朋友的女兒,義不容辭,二來,他是想為梁思成創造機會,與林徽因多接觸。

果然,不久,梁思成先生開始「登門」拜訪林徽因女士了。他們已經有幾年不見,親密談不上,更何況,沒見面的這段時間,他們生理上心理上的變化都很大。彼此的感覺很懵懂。林徽因與梁思成是同齡人,在精神層面,沒有她與徐志摩交往那麼深。梁思成和林徽因比,要晚熟一些,他始終有些男孩子的天真氣,在情感上,他則更依賴林徽因。梁思成後來回憶說:「我第一次去拜訪林徽因時,她剛從英國回來,在交談中,她談到以後要學建築。我當時連建築是什麼還不知道,林徽因告訴我,那是藝術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學科。因為我喜愛繪畫,所以我也選擇了建築這個專業。」可見,是林徽因把梁思成領上了建築之路。

與梁思成不溫不火的拜訪相比,徐志摩的追求顯然要熱烈得多。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到上海,聚會、遊覽、講學等事項把他的日程填得滿滿的,但他從未忘記過林徽因。正巧,梁實秋邀請他去清華文學社講演,徐志摩星夜兼程趕往北京。此時,林、梁並未訂婚,徐志摩更有信心了。

他一手擋開學生徐志摩,催促林、梁盡早定婚

婚約尚未履行,尚不保險。半途殺進來一個徐志摩,梁啟超怎能坐視不理?一邊是兒子,一邊是學生,相比之下,梁啟超顯然更偏向兒子。他一方面給徐志摩敲警鐘,一方面督促梁思成和林徽因互定終身。前後就那麼幾天,梁啟超便安排好了一切。1923年1月2日,他寫信給徐志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放棄對林徽因的追求。他寫道:「若沉迷於不可求得之夢境,挫折數次,生意盡矣。鬱悒佗傺以死,死為無名。死猶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至不復能自拔。嗚呼志摩,無可懼耶!無可懼耶!」

梁啟超的「善意」勸誡,徐志摩並不理會,而是據情力爭,全力回擊,「我嘗奮我靈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熱滿之心血,朗照我深奧之靈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輒欲麻木其靈魂,搗碎其理想,殺滅其希望,污毀其純潔!我之不流入墮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幾亦微矣」,如泣如訴,如歌如哭。梁啟超無法,只好抓緊催促梁、林定婚,以期「生米煮成熟飯」,絕了徐志摩之念。

僅過五日,即1923年1月7日,梁啟超在給女兒的信中便說:「思成與徽因已互定終身。」其動作簡直迅雷不及掩耳。徐志摩急得寫詩:「這顆赤裸裸的心,請收了吧,我的愛神……」接著跑去北海快雪堂松坡圖書館,找在那裡約會的梁、林二人,直逼得梁思成掛出抵抗牌—他貼了一張字條在門板,上書: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情人要單獨相處)。徐志摩見相戀無望,心才漸漸冷了。

即便如此,還是有些意料之外的狀況,讓梁啟超揪心。

林徽因未來的婆婆李蕙仙,是標準的大家閨秀。她性格豪爽,遇事果決勇敢。梁啟超一生起起落落,她都陪在身邊,給予無條件的支持,穩住一個家。她的威信,在梁家,固若金湯,穩如磐石,不容許任何人挑戰。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李蕙仙,就沒有梁啟超。梁啟超對這位賢妻,唯有尊重。所以,當李蕙仙反對林徽因嫁入梁家的時候,梁啟超也只能敲敲邊鼓,小聲反對,柔聲勸慰。

梁啟超想招林徽因做兒媳,李蕙仙早就知道端倪,當年林徽因年紀小,又不經常出入梁家,李蕙仙沒放在心上。但當林徽因和林長民從英國回來,林、梁的婚事提上日程,李蕙仙便不能不開始對林徽因有所考察了。

1923年5月7日,梁思成騎摩托車出車禍,住進了醫院,繃帶一直纏到腰間。林徽因不避嫌疑,天天來探望梁思成,逗他開心,安慰他,還幫他擦汗,翻身。梁啟超看在眼裡,甚感欣慰。他把梁思成的病情隨時以口述的形式,請林徽因記下來,寄給女兒梁思順。在一封信中,梁啟超說:「徽因我也很愛她,我常和你媽媽說,又得一個可愛的女兒……老夫眼力不錯吧。徽因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然而,李蕙仙對於梁啟超的「眼力」和「成功」並不領情。她有自己的一套判斷標準。身為母親,為兒子挑媳婦,自然少不了以自己為標桿。林徽因的種種舉動,在李蕙仙看來,很不「大家閨秀」。她認為梁思成娶這麼個女孩,不會幸福。而且,李蕙仙也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好,1922年,她曾從天津去菲律賓馬尼拉做過癌切除手術(當時李蕙仙的女婿在馬尼拉做總領事),雖說已經康復,但保不齊會復發,一旦她哪天仙去,監督控制不了媳婦,吃苦的還是自己兒子。她不能不多方考慮。而且,很可能,在舊觀念裡,梁思成是嫡長子,林徽因卻是庶出,在門第上,林家和梁家,也還是有些距離。

《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