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白居易筆下的江南春色到底有多美?

清人劉熙載說到文學創作時說:「古人意在筆先,故得舉止閒暇。」

這裡的「意」,指的是作品的主題、立意,這是貫穿全篇的中心。「筆」,指寫作過程,即用藝術形象來表現「意」的過程。作家不可能無目的地進行創作,他們總是要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所深切感受和理解的東西,通過某個問題,表達某種見解或某種態度。因此,主題、立意是文學作品的核心和靈魂。它決定和左右著作品的構思和創作過程。

創作是一個過程。無論塑造人物,敘述故事,鋪排情節,揭示主題,都有一個改造製作,反覆選擇,不斷深化,不斷挖掘的過程。一字一句,一章一節,無不凝聚著作者刻苦加工的汗水和心血。

白居易的名篇《憶江南》詞中,作者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著手,而是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通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了鮮艷奪目的江南春景。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江南的風景多麼美好,如畫的風景久已熟悉。太陽從江面升起時江邊的鮮花比火紅,春天到來時碧綠的江水象湛藍的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紅」、「綠」兩字,可謂一對「詞眼」。一「紅」一「綠」,呼應對照,異彩紛呈,何等艷麗!此詞寫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個既淺切又圓活的「好」字,攝盡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而作者的讚頌之意與嚮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惟因「好」之已甚,方能「憶」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結句「能不憶江南」,並與之相關闔。

次句「風景舊曾諳」,點明江南風景之「好」,並非得之傳聞,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時的親身體驗與親身感受。這就既落實了「好」字,又照應了「憶」字。

三、四兩句對江南之「好」進行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於著色的技巧。江南春色,在白居易的筆下,形成了一幅色彩絢麗、層次豐富、令人神往的江南美景畫。

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突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讚歎與懷念,又營造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把讀者帶入餘情搖漾的境界中。

白居易的《憶江南》用寥寥數字來概括江南春景,可謂畫龍點睛之筆。讀者無需更多聯想,江南春景已躍入眼簾。

《白居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