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八大胡同廝混名妓的蔡鍔是民國國葬第一人?

蔡鍔(1882—1916),湖南寶慶(今邵陽市)人,是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

蔡鍔一生中,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時期在雲南領導了推翻清朝統治的新軍起義;另一件是四年後積極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維護民主共和國政體的護國軍起義。

蔡鍔在一生中,注意辨別政治風雲,順應歷史潮流,投身革命運動;在軍事理論和戰爭實踐方面都作出了較突出的貢獻。特別是在護國戰爭中,他抱病參戰,指揮劣勢軍隊頂住了優勢敵人的進攻,逼迫敵軍停戰議和,表現了他堅定不移、臨危不懼的精神和為國為民戰鬥到底的英雄氣概。

蔡鍔生在湖南省一個貧寒的裁縫家庭裡,幼年在私塾讀書,成績優異,12歲光景就考中了秀才。16歲考入長沙時務學堂,師從梁啟超、譚嗣同,學習期間受到梁啟超的賞識和影響。

梁啟超的革命情懷為蔡鍔以後革命道路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

由於袁世凱的倒行逆施,全國上下掀起了反袁的聲勢。蔡鍔決心以武力「為四萬萬人爭人格」。但由於自己受到監視,不能做出出格的活動。於是蔡鍔表面上裝出不關心政治的樣子。

蔡鍔還常去北京八大胡同,並與名妓小鳳仙廝混,以蒙蔽袁世凱。暗中多次潛赴天津,與老師梁啟超商量討袁計劃,並初步擬定了赴雲南發動武裝起義的戰略設想。

蔡鍔和小鳳仙並沒有存在什麼『戀情』,小鳳仙也並不是什麼「俠妓」。

1915年的袁世凱,權力雖已登峰造極,但還是有危機感。他深知,在共和體制下,政黨政治是大勢所趨,自己這個軍權人物勢必只是一個過渡。所以,袁氏集團決定做一次危險的嘗試,在推翻帝制僅四年後再恢復帝制,企圖用世襲制永保自己穩坐江山。

既然在戰略上屬險棋,在戰術上就須周密盤算,見機行事。袁世凱在留意各方的態度,其中當然也包括蔡鍔。此時蔡鍔有三種選擇:一、反對;二、保留意見;三、贊成。

第一種幾乎可以不論,已有大計的蔡鍔當然不可能在北京就把反袁掛在嘴上。第二種理論上成立,實際上不可能,因為對方要看的不只是態度,更是動機,保留意見就等於是反對,所以只能虛與委蛇。就在為復辟帝制製造輿論的籌安會成立不久,蔡鍔在將軍府領銜簽名擁護帝制。

但袁世凱之識人,絕對高明、精到、通透,他不會輕信蔡鍔的做秀,而蔡鍔也深知這一點。袁世凱在小心地捕捉和判識蔡鍔釋出的信息。緊接著,蔡鍔又現身八大胡同。老到的袁世凱當然還是不會相信一向克己嚴肅的蔡鍔會就此縱情酒色,但他也看得出蔡鍔的意思,那就是:帝制你要辦便辦,我不干預。

既然簽名擁護帝制以及出入八大胡同都是做秀,是雙方一種心照不宣的特殊對話,那就不必太當真。

很多人都相信蔡鍔和小鳳仙如膠似漆打得火熱,並以此成功蒙蔽了袁世凱。這種英雄美人的演繹雖然美妙,但卻嚴重低估了袁世凱,也不符合事實。

事實是,蔡鍔雖涉足花台,但並不常去。據蔡鍔長子蔡端先生回憶,其生母潘夫人給他講過,有一次蔡鍔陪家眷去看戲,開場前指著包廂裡一年輕女子對潘夫人說:她就是小鳳仙。

從這個細節裡至少可以得出兩個信息:一、蔡鍔看戲是和家人在一起而不是和小鳳仙出雙入對,說明他倆的關係並不怎麼親密;二、蔡鍔和小鳳仙的交往並不背著家人。

小鳳仙識英雄、重英雄。後來得於小鳳仙幫助,蔡鍔順利逃離了北京。

1915年袁世凱稱帝,蔡鍔與唐繼堯等人於12月25日宣佈雲南獨立,組織護國軍,發動護國戰爭。

蔡鍔任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唐繼堯為雲南軍政府都督,組成護國軍三個軍,分別從四川。湘西和廣西三個方向出師討袁。強大的軍事起勢迫使袁世凱取消帝制。

之後,全國討伐袁世凱的力量越來越大,袁世凱在孤立無援中死去。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為民國大總統,北京政府任命蔡鍔為四川督軍兼省長。但是,這時蔡鍔的病情惡化,他草草處理了川省善後事宜,即於9月東渡日本治喉癌。

1916年11月8日上午,終因醫治無效,病逝於日本福岡,年僅34歲。

1917年,蔡鍔魂歸故里,北洋政府在長沙岳麓山為他舉行國葬。蔡鍔也成為民國歷史上的「國葬第一人」。

《蔡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