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劉伯溫為何最後還是沒有逃脫死亡的毒手

中國古代人物,最聰明的莫過於諸葛亮和劉伯溫,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這二人能掐會算,前推八百年,後算八百載。不過這兩個人又有所不同,一個是劉備的軍師,被劉備奉為上賓,後來做了丞相;一個是大明朝的開國元勳,幫助朱元璋做了很多事情。不過兩個人的結局都很慘,諸葛亮死於北伐的五丈原;劉伯溫卻被皇帝朱元璋偷偷害死在老家。

卻說天下平定之後,目睹朱元璋窮凶極惡的殺害功臣,劉伯溫決心隱退。告老回家,在青田縣隱居。劉伯溫很低調,當地縣令想看看劉伯溫的尊容,求見不得,便化裝成老百姓。此時縣令自我介紹說自己便是青田知縣,慌得劉伯溫趕緊站起,口稱小民。然後請其速歸。自此再也不見當地官員,恐怕給人留下擾民的壞名聲。

劉伯溫如此低調,不過皇帝還是沒放過他,這又是為什麼?

其一,劉伯溫聰明。伯溫先生料事如神,昔日朱元璋曾問劉伯溫當時官員的大致概況:「楊憲具備當丞相的才能,卻沒有做丞相的氣量。為相之人,須保持像水一樣平靜的心情,將義理作為權衡事情的標準,而不能攙雜自己的主觀意見,楊憲就做不到。」太祖又問汪廣洋如何,劉基回答:「他的氣量比楊憲更狹窄。」太祖接著問胡惟庸,劉基又回答道:「丞相好比駕車的馬,我擔心他會將馬車弄翻。」太祖於是說道「:我的丞相,確實只有先生你最合適了。」劉基謝絕說:「我太疾惡如仇了,又不耐煩處理繁雜事務,如果勉強承擔這一重任,恐怕要辜負皇上委託。天下何患無才,只要皇上留心物色就是了。這幾個人確實不適合擔任丞相之職。」後來,楊憲、汪廣洋、胡惟庸都因事獲罪。皇帝是個猜忌心很重的人,如此如何不惱怒。

其二,劉伯溫敢於違抗朱元璋。朱元璋想殺死李善長,讓劉伯溫做屠夫,劉伯溫謝絕。皇帝因事要責罰丞相李善長,劉基勸說道「:他雖有過錯,不過功勞很大,威望頗高,能調和諸將。」皇帝說:「他三番兩次想要加害於你,你還設身處地為他著想?我想改任你為丞相。」劉基叩首說道「:這怎麼行呢?更換丞相如同更換樑柱,必須用粗壯結實的大木,如用細木,房屋就會立即倒坍。」

其三,劉伯溫不是一般的讀書人,此人性情剛強,嫉惡如仇,與羽扇綸巾的書生不同,此人「貌修偉,慨然有大節,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而且相貌虯髯,有點像梁山好漢,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權貴。

史書記載,劉伯溫是吃了胡惟庸送的藥之後,病情加劇而死。許多人認為這是老朱借了胡惟庸的刀殺掉劉伯溫的,不久之後,胡惟庸全家亦遭滅門之災。當然朱元璋善於斬草除根,劉伯溫的兩個兒子也很優秀,不久也分別因為胡惟庸的案子牽連而死。可惜劉伯溫為朱元璋立下那麼大的功勞,卻死的如此不明不白,而且殃及子孫,豈不讓人心寒?

《劉伯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