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倒和珅的不是紀曉嵐和劉羅鍋而是狀元王傑?

和珅是乾隆時期和嘉慶初年權勢最重的大臣,貪贓枉法,朝中小人攀附,忠貞之人遠跡。而在這其中,有一人最後成功扳倒和珅,不是紀曉嵐,不是劉羅鍋,而是狀元宰相王傑。

王傑(1725年-1805年),陝西韓城人,也是清代陝西唯一的狀元。

王傑的中狀元頗具戲劇性。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王傑考中進士,殿試時考卷排列在第三名。乾隆皇帝在閱卷,發現第一名為江蘇常州人趙翼。而到此時為止,江蘇已經出過29個狀元。乾隆皇帝就問本朝可否出過陝西的狀元,得知沒有之後,就將第三名的王傑提為第一名。

此時恰逢兆惠經略新疆凱旋,天山南北納入版圖,乾隆皇帝龍顏大悅,對於王傑中狀元之事頗為得意,特賦試「西人魁榜西平後,可識天心偃武時」。

不過,趙翼對此極為不平,寫詩以表達鬱悶之情:「千秋自有無窮眼,豈用爭名在一時」,說自己可以憑學術才能,日後獲得千秋大名。事後,趙翼果然成為著名的歷史學家。

王傑為人剛直不惡,清正廉明。在考中狀元後,順利擔任翰林院修撰之職,後屢獲陞遷,先後任內閣學士,歷任吏、禮、兵、刑、工部侍郎,遷左都御史,授兵部尚書,乾隆五十一年(1786)任軍機大臣,尚書房總師傅,成為顒琰(後來的嘉慶帝)老師。乾隆五十二年正月,為內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嘉慶五年,在和珅之後任內閣首輔大臣。嘉慶八年,已79歲高齡的王傑辭官還鄉。

王傑中狀元後,山東籍舉士人很不服氣,出對聯:「孔子聖,孟子賢,自古文章出齊魯。」以表對王傑的輕蔑。不料王傑回對:「文王昭,武王穆,而今道統在西秦。」不卑不亢。

王傑對和珅從不主動疏通,和珅懷恨在心,伺機報復,但由於王傑為人謹慎,正直清廉,和珅抓不住任何陷害王傑的把柄。據《清史稿》記載:「和珅勢方赫,事多擅決,同列隱忍不言,傑遇有不可,輒力爭。上知之深,和珅雖厭之而不能去。」

嘉慶帝上台後,乾隆皇帝以太上皇掌握實權。乾隆帝駕崩後,嘉慶帝迅速將和珅逮捕入獄。由於其權勢焰天,朝中竟無人敢於出任主審官。在這種情況下,年歲已高的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王傑挺身而出,主動擔此重任。經過王傑的審判,最後沒收其全部家產,和珅上吊自殺。

此後,王傑多次要求回家休養。嘉慶帝苦留不住,遂晉陞他為太子太傅銜,恩准他以原職原俸回鄉。王傑離京時,嘉慶帝特贈他枴杖一隻,並賦詩兩首。其中一首詩如下:

「屢蒙恩旨秉文衡,

藝苑群瞻桃李榮。

直道一身立廊廟,

清風兩袖返韓城。」

嘉慶九年(1804年),王傑與其夫人均年過80,嘉慶帝特命陝西巡撫到其家祝賀生日,並賜御詩及其他許多珍物。隨後,王傑到京謝恩,不久在京師府邸去世。

《劉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