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滅吳之戰背景:夫差一度成為春秋時代霸主

吳國和越國是地處長江下游一帶的兩個諸侯國。 公元前514年,闔閭(又作闔廬)登上吳國王位,任用逃亡到吳國的楚國貴族伍子胥和齊國人孫武,改革內政,「立城郭,設守備,實倉廩,治兵庫」,擴充軍隊,加強戰備,並制定了「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的戰略方針。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以伍子胥為大將,在柏舉之戰擊潰楚軍,佔領楚國都城郢(今湖北省荊州市東北),稱霸東南。

越國定都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領土狹小,人口稀少,經濟文化發展相對落後。楚國為聯越制吳,積極扶植越王允常,使越國力量迅速壯大。

檇李之戰

公元前506年,闔閭率軍攻楚。次年春天,允常趁吳國國內空虛,出兵襲擊吳都姑蘇。吳王撤兵回救,允常自知力不能敵,在大掠之後主動撤兵。 公元前496年,允常病死,子勾踐繼位。吳王為「南服越人」,遂乘勾踐新立之機,率軍攻越。雙方對陣於檇李(今浙江省嘉興市西南)。勾踐見吳軍容嚴整,組織敢死隊連續幾次發起衝擊,均被吳軍擊退。在此情況下,勾踐迫使犯了死罪的囚徒,列為三行,持劍走到吳軍陣前,一起舉劍自殺。吳軍注目觀看,驚駭不已。勾踐抓住機會,突然進攻,大敗吳軍。越大夫靈姑浮揮戈攻擊吳王闔廬,斬落他的腳趾。闔廬身受重傷,在敗退途中,死在陘地,距檇李僅七華里,此為「檇李之戰」。闔廬臨終命其子夫差「必毋忘越」。

夫椒之戰

自吳王闔廬戰死,夫差即發誓為父報仇。他派人站在庭中,每逢他出入,那人就對他說:「夫差!而忘越王之殺爾父乎?」夫差回答說:「唯。不敢忘」。吳日夜練兵,準備報復越國。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聽說夫差日夜練兵,準備伐越,想先發制人,趁吳兵未出,搶先伐吳。大夫范蠡勸諫,勾踐不聽,遂興兵伐吳。 吳王夫差聞訊,征發全部水陸軍迎戰,雙方在夫椒(今江蘇省蘇州市西南太湖中的椒山)展開激戰,越軍大敗。吳乘勝直搗越都會稽,攻破會稽城。越王勾踐率殘兵五千人退保會稽山,吳軍將勾踐團團圍住。勾踐採納范蠡的建議,向夫差求和,獻上美女西施、鄭旦,並重金賄賂吳太宰伯嚭。雖然伍子胥認為「今不滅越,後必悔之」,但急於北上和齊國爭霸的夫差最終採納了伯嚭的意見,答應與越國議和,此為「夫椒之戰」。

夫椒之戰後越國元氣大傷。為安撫民心,勾踐下詔罪己:「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仇,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並下令「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將國內事務分別托付諸大夫負責管理,便帶著范蠡等人去吳國給夫差當奴僕。勾踐在吳國忍辱負重,歷盡艱辛,終於得到夫差的信任,於3年後被釋放回國。

《夫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