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國崛起的鑰匙范蠡 自由浪漫政治家和富家翁

范蠡,字少伯,楚國宛城人。春秋時期的楚國出了不少狂士,這些人狂放不羈卻很有才華,范蠡也沾染了這股習氣。狂放之餘,范蠡很尊重有知識的人,當時精通計算的計然去楚國,范蠡拜其為師,學了不少東西。

宛城的執事官員文種很賞識范蠡,兩人後來相約去越國發展,幫助勾踐滅掉了吳國。品嚐勝利之餘,范蠡洞悉人情,馬上抽身離開;而文種不聽勸告,最後被勾踐殺害。對范蠡來說,離開吳國後,生活才真正開始。他從海上逃到齊國,改名鴟夷子皮,在海邊耕作經商,很快就成為大富豪,齊國人佩服不已,延請他擔任宰相。范蠡自己倒覺得富貴得不像話,於是再次逃走了。

這次范蠡跑到了交通較發達的陶,改名"陶朱公",在那裡一邊耕作,一邊經商,他的財富增加得更多了,據說達到了萬萬,也就是現在的億萬富翁。後人說起富豪,仍會用"陶朱公"來指稱,而范蠡最後便老死在陶。

耍酷因為有真本事

年輕人總喜歡標新立異,或是打扮得獨特冷酷,或是言行舉止與眾不同,這實際上是一種本能。不少有本事的人,常用狂放的外表來表達自己特立獨行的一面,本章的主角范蠡,年輕時也是這麼一個人物。范蠡平時言行給人以狂人之感,內心卻頗富心計。文種是宛城的管事,范蠡只是小村莊三戶的平民,范蠡想和他結交,當然會有難度。於是范蠡在文種來三戶視察的時候,故意蹲在狗窩旁邊學狗叫。這個舉動驚動了文種,文種在詢問之下,知道這個學狗叫的人是當地有名的狂士,當即下車想和他交談。范蠡看到文種過來了便馬上走開,他知道文種肯定還會來找自己,於是先向兄嫂借衣服,並說過一會兒將有客人來拜見。果然,不一會兒文種就找上門來了。兩人相談甚歡,馬上成了好朋友。

范蠡和文種成為好友之後,談論起以後如何發展,范蠡認為吳國與越國風俗相近,從地理位置也可知道兩國定會合併。但因當時伍子胥等已到了吳國,范蠡難以再謀一職,於是就去了越國。

一等職業經理人

當時諸侯列國原則上都屬於周朝,所以對於各大小諸侯國而言,並無嚴格的忠誠要求,人才交流很頻繁。范蠡到越國發展,不管有無依附文種,他自身的才幹也甚受越王勾踐的賞識,兩個人常常一談就是一天。

吳、越兩國是世仇,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兩人的老爸就經常互相攻擊,夫差的老爸還吃了不少虧。范蠡到越國的時候,吳國在伍子胥的幫助下,軍事已臻強盛,勾踐不聽勸阻而主動進攻,被打得大敗後才找范蠡想辦法。范蠡和文種用金錢賄賂吳國的宰相,讓夫差放掉被包圍的勾踐。在文種和范蠡的幫助下,越國國力迅速恢復,反觀吳國卻自斷左右手,殺掉了大將伍子胥。勾踐想馬上討伐吳國,然而范蠡擅長對戰爭形勢的判斷,他認為還不到時候,一直等到吳王和諸侯會盟的時候才大舉進攻,殺掉了吳國太子。四年後,越國又一舉大敗吳國,將吳王圍困在姑蘇山上。這次輪到吳王來求情,勾踐心軟,差點答應,但范蠡堅決反對,親自擊鼓指揮軍隊進攻,吳王絕望之中只得自刎。

如把國家比喻為公司,能讓原居於下風的公司扭轉情勢,再造新局,范蠡也稱得上是個一等一的職業經理人了!

經濟學大師、千古富豪

范蠡常為世人所稱道,和他的多才多藝有很大關係。春秋時期的人們,對經濟戰還沒什麼概念,范蠡卻已經將它付諸實踐之中,這一切都來自范蠡的師傅計然的學識。

計然,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字文子,是晉國的流亡公子。范蠡跟他學習了不少經濟方面的知識,像如何耕作、如何興修水利、如何治理莊稼的病蟲害、如何管理貿易和貨幣等。正是因為這些知識之長,才讓范蠡幫助越國迅速增強實力,壓過了吳國。

也是因為有了這些知識,范蠡逃到齊國以後,才能迅速發家致富。畢竟如果他的致富僅有一次,或可說是機遇使然,但他遷移至陶以後,仍然能夠再次發家,且資產遠遠超過上一次,正說明了他的成功,依靠的是他自身的才華。

洞悉人情的人精

范蠡對於人情世故的把握也十分具火候。勾踐滅掉吳國以後,范蠡早看出勾踐難以共富貴,於是寫信給勾踐,信中表明:作為臣下,讓勾踐過去受到吳國的羞辱,自己應該為此而死。勾踐假惺惺地說:"我怎麼會殺你呢,我還會獎勵你;但若你不聽話,我就會殺了你。"這樣半真半假的話,顯示勾踐早有殺人之心。

范蠡很聰明,回信說:"您發佈您的命令,我聽從我的內心。"然後就搭船從海路走了。跑到齊國以後,他立即捎信給文種,著名的"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就是在那時落筆的。文種接到信以後馬上裝病,還沒來得及跑,就被越王勾踐賜死了。對於跑掉的范蠡,為了顯示自己的公正,勾踐還把會稽山賞給范蠡作奉邑。

范蠡對於人性的認識是很深刻的,范蠡二兒子的死,正能說明這一點。事情發生在范蠡改名為"陶朱公"以後,當時的他已經是億萬富翁。他的二兒子殺了人,被關押在楚國,范蠡讓他在陶出生的小兒子帶著一車黃金去搭救,但大兒子以死相逼,非要自己去。范蠡只好讓大兒子去了。而范蠡早就設計好了營救方法,讓大兒子把金子送給楚國的莊生,聽從對方的安排。但大兒子自作聰明,給了莊生金子之後,又去找其他權貴幫忙。這邊莊生已經說服楚王大赦天下,大兒子不明情況,以為不用再求情,逕自向莊生要回金子;莊生一怒之下,又說服楚王殺掉范蠡的二兒子,然後才大赦天下。

范蠡瞭解自己的大兒子,知道他和自己在齊國開始耕作,深諳創業的艱難,因此吝嗇金銀;而小兒子是在他發家致富以後出生的,故重情義而輕富貴。所以聽到二兒子被殺之後,范蠡只是苦笑。

范蠡一生三次遷徙,從家鄉到越國,成就了勾踐的霸王事業;從越國到齊國,不但成了首屈一指的富翁,還成了齊國的丞相;最後遷徙到陶,更成了千古有名的億萬大富豪。這些舉動看似隨意,實際上都是聰明人深思熟慮的選擇,這也許就是所謂的大巧若拙吧!

《范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