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一代雄主 為何要跟個野道士於吉過不去

小霸王孫策是少有的英雄,繼承父志,一統江東,年僅二十六歲英年早逝。曹操青梅煮酒說孫策藉父之名,算不得英雄,但他跟劉備同樣年紀時都還是無人問津的小角色。能跟孫策一比的,如此年輕而能建下如此功業的大將,古往今來,恐怕惟霍去病一人而已。

在《三國演義》中,孫策的死跟於吉有著直接的關係。按理說孫策乃江東之主,於吉不過是個無權無勢的野道士,他為何非要殺掉這個素不相識的小人物呢?

於吉出場的時候,孫策正與眾臣在酒樓上飲酒,酒興正酣的時候,「諸將互相耳語,紛紛下樓」。按理說,大家陪主公吃飯,應該恭恭敬敬的,居然為了一個江湖道士,紛紛撂下孫策,擅自離去。

這就讓孫策很不高興了,難道在這些人心中,還有人比自己這個主公還要重要?

孫策憑欄一望,就更生氣了,只見「上至孫策部下諸將,下至城中男女百姓,皆焚香伏道而拜之」。這個場景,就深深地刺激和傷害到了孫策內心的自尊。因為整個江東都是他的,他都從來沒有如此受人尊敬膜拜過,這個道士竟然如此深得人心。

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孫策是不可能就這麼放於吉走了,於是命人將於吉抓來問罪,三言兩語便要將於吉推出斬首。於吉並沒有做什麼傷天害理罪大惡極的事,孫策說要斬首不過也是一時氣話,發洩下心中小小的憤怒,誰要是給他個台階下也就算了。

但是以張昭為首的群臣苦苦勸阻,反而將於吉越抬越高。孫策本來只是為自己樹威,並無心殺於吉,但話已出口,此時騎虎難下,只好先將於吉下了大獄。事情到這裡,都還有回轉的餘地,只要眾人不提此事,過幾天孫策氣消了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這事連吳國太都驚動了,對孫策再三相勸。這等於又提醒了孫策,於吉這個人在江東人心中地位的不一般,於是孫策又親自去牢裡看看這個野道士。

這一看頓時勃然大怒,牢裡的獄卒都對於吉畢恭畢敬,去其枷鎖,好生侍奉。到這裡,孫策才真正開始考慮要不要殺於吉。

於吉

接下來江東群臣做的事就是火上澆油了,張昭等數十人聯名上書。在古代,臣子對主公應該是絕對的服從,而聯名上書這個事情,往往都是對主公的軟性脅迫。就是這件事觸碰到了孫策的底線,他已經下定決心要殺於吉了。

讓於吉祈雨不過是個借口,如果他求雨不成,便能冠冕堂皇地將他殺掉。於吉在求雨之前就說:「吾求三尺甘霖,以救萬民,然我終不免一死。」

雖然於吉求雨成功,沒有了這個借口,卻也不能阻擋孫策殺他的決心。一句「爾等皆欲從於吉造反耶」才使眾臣如夢初醒,但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江東眾臣一直費勁心力相救於吉,卻不知正是眾人親手將於吉送上了斷頭台。這些人都是一時英豪,卻不能理解主公孫策的真正心思,一意孤行,推波助瀾,導致了這場悲劇的上演。

《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