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為何在陝西病故的馬超墓地卻在新都城?

《三國演義》中,蜀漢大將馬超出場的次數不算太多,但卻以勇武果敢的形象深受大眾喜歡。據說,現在的年輕人玩三國角色扮演遊戲,選馬超的人最多。有趣的是中國現有兩個馬超墓,一個在四川成都市新都區,一個在陝西勉縣。馬超是病卒於任上而就地安葬的,所以真正的馬超墓是在勉縣,為什麼新都會有個墓?成了疑案。

三國英雄數馬超

馬超字孟超,東漢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伏波將軍馬援之後,其父馬騰東漢末為征西將軍,馬超即領騰部,稱「征西將軍」。公元211年,馬超與韓遂、成宜、李堪等十部在關中起兵反對曹操,與操激戰潼關,在黃河與渭水之間曾多次擊敗曹操,曹操曾說:「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在曹魏將領中,僅許褚可與之匹敵,故有「三國英雄數馬超」之說。

後來,曹操採用賈詡之謀,離間韓、馬,迫使馬超退守隴西一帶。揚阜說他:「甚得羌、胡心。」公元214年,敗於揚阜,奔漢中依張魯,轉事劉備。劉備圍成都數十日不得下,馬超兵到「城中震怖,璋即稽首」。

公元219年,劉備奪取漢中,馬超等上表立劉備為漢中王,劉備封馬超為左將軍,位與關羽、張飛並列。公元221年,劉備稱帝,遷馬超為驃騎將軍(三品),領涼州牧,鎮守陽平關(今勉縣老城),公元222年病卒於任上,就地安葬,時年47歲,謚「威侯」。

公元227年,諸葛亮上表北伐曹魏,經馬超墓,令其弟馬岱掛孝,亮親詣墓致祭,激勵三軍將士化悲痛為力量。劉備稱讚馬超:「信著北土,威武並照」,諸葛亮評價馬超:「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

成都人為病逝勉縣的馬超修了個墓

馬超是病卒於任上而就地安葬的,所以真正的馬超墓是在勉縣,但在新都,成都人也為他建了個「馬超墓」,位於新都區城南三里處桂林鄉馬超村,是縣文物保護點。因資料缺乏,建墓的時間和原因已然成謎。

新都是古代從成都市北出必經的第一個驛站,地當要衝,被譽為成都的「北門鑰匙」。據記載,原在城南的馬超墓宏大,坐北朝南,封土高約6米,直徑約12米,墓後有環狀土丘,古柏森森。墓室寬約3米,深約10米,內有石門,石案,石棺台等,雕刻精美。

位於新都的馬超墓,歷代均受到重視。明代四川按察使楊贍、成都知府王九德、新都知縣邵年齊等官員,因墓年代久遠,原貌已不復睹,為使馬超墓不致湮沒,均曾於馬超墓前立碑,又於道旁立華表。清代雍正、道光年間,當地知縣亦保持修繕墓地的習慣。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知縣陳銘在馬超墓四周立界石,嚴禁在界內樵采、耕種、侵葬。道光十七年(1837),知縣張奉書又重新丈量墓地,共三畝一分七百四毫。墓周栽植柏樹,砌築圍牆,招佃看守,春秋祭掃,並在道旁重立「漢故征西將軍馬公諱超字孟起之墓」標誌碑,以壯觀瞻。

清代保護馬超墓最著者,當推四川提督馬維祺,馬曾在法越之戰和川邊平叛中屢立軍功。宣統元年(1909),馬維祺到川北巡視軍務,見馬超墓園傾圯、碑字漫滅,感觸神傷,乃慷慨捐資,在墓前重修了獻殿三間,親自書寫「英風常振」匾額,撰書《馬公墓誌》刻石以存,使馬超墓再具規模。馬維祺對馬超墓如此重視,不僅因為他們都姓馬、都有少數民族血統、都是歷史上四川統兵的驍將,最根本的原因正如馬維祺所說,是為了「崇先賢而勵後來也」。

「馬超顯靈」的傳說

《四庫全書》子部收錄明中期著名筆記小說《耳談》記了這麼一個故事:

明朝四川新都縣人楊廷儀,是宰輔楊廷和的三弟,為官參議。父親去世後,楊廷儀為他買了墓地,挖土後,發現有塊高大的墓碑寫著:「漢左將軍馬超之墓」。楊廷儀認為這塊風水寶地有了驗證,於是就在那裡安葬了父親。

不久,楊廷儀朦朧中夢見一人,錦袍玉帶,對他說:「我是漢將軍,不要侵佔我的墓地。」楊廷儀醒後,沒有放在心上。後來,又夢見馬超戎裝彎弓,一箭射中了他的左眼,接著又一箭,射中了他的右眼。楊廷儀兩眼先後失明,然而,他認定卜葬之地是風水寶地,因而毫不妥協,意志更堅決了。

後來,又夢見馬超瞋目大怒說:「我定能給你帶來災禍。」不久之後,楊家有人與商人同路,卻垂涎錢財而把他們全部殺死。事情敗露後,被判凌遲重罪,楊廷儀因此而被連坐,處以棄市(死刑的一種)。

桂湖碑林還殘存兩塊有關馬超的碑石

新都馬超墓在各個時期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壞,今祠毀碑存,碑文也不全了。

民國時期,曾在成都武侯祠寫下「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名聯的尤俊,因馬超死後追諡「威侯」而在新都留下「將莫遇馬威侯」的聯語,抒發了對馬超墓被盜掘的感傷之情。

新中國成立後,這裡辦起了馬超村小學。文革期間,馬超墓遭到徹底破壞,墓石全被取空,僅存墓後環狀土丘及碑刻兩通。

現在,在原馬超墓位置上已經蓋起了高樓大廈,馬超墓所處的路被命名為「馬超路」,原來的遺址上的小區被命名為「馬超小區」,區裡有個幼兒園(前身是馬超小學),正是原來的馬超墓遺址。

1985年,新都縣人民政府將馬超墓列為縣內重要文物遺址,立碑保護。1987年,全縣文物普查,將兩塊碑石遷到升庵桂湖,現立於桂湖碑林。一碑高194厘米,寬88厘米,楷書,共10行,行24字,載馬超事略,字大多漫患,撰書者失考。另一碑為馬維祺撰書《漢驃騎將軍領涼州牧嫠鄉侯謚威侯馬公墓誌》,高170厘米,寬88厘米,顏體,共31行,每行13字。

《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