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一生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上天會偏愛老實人

趙雲字子龍,常山人。黃巾作亂時聚集鄉里勇士,協助當地區的軍閥公孫瓚。劉備和公孫瓚都是名師盧植的弟子,徐州牧陶謙商請劉備救援時,公孫瓚借給他兩千馬步兵,劉備還指名借用趙子龍一起出征 。

陶謙讓徐州,劉備堅持不接受。留駐小沛時,趙雲因兄長亡故,請假回鄉奔喪。劉備和他執手告別,流淚不捨。趙雲十分感動,向劉備保證一定回來追隨。

劉、關、張三人失散,在古城會合。趙雲也來相投,說公孫瓚不聽人言, 以致兵敗自焚。袁紹屢次相招,看他也不是會用人的人,所以並未 前往。從此終生相隨,功勞不在關、張之下。新野兵敗,趙雲單騎救阿斗;孫夫人要帶阿斗回江東,也是趙雲截江救主。對劉家的貢獻,實在很大。攻打漢中時,他與黃忠的表現,令劉備讚歎說:子龍一身都是膽也!劉備死後,更追隨孔明北伐。全師而退,沒有絲毫損失。但是,他所獲得的獎賞,遠不如關羽和張飛。劉備稱帝時,封張飛為西鄉侯、黃忠為關內侯。趙雲一直到死後,才由劉禪追諡為順平侯。這當中的差距,實在令人難以想像。

趙雲只有忠心而沒有私心,智勇兼備。可能是他幾番敢於直言,傷了劉備的面子,才受到這樣的不公平的待遇。當然,以劉、關、張的關係,加上關羽和張飛的脾氣。使劉備不敢重賞和加封趙雲,也是主要的原因。

他的一生,至少帶給我們三大啟示,分述如下:

(1)上天疼愛老實人,最後一定不會吃虧。

我們常覺得老實人吃虧,趙雲是一個特別顯著的案例。大家都知道他好,卻由於老實而對他不公平,這樣合理嗎?其實,從隱秩序的角度來看,是合理的。因為不吃虧,或不願意吃虧,怎麼能夠證明老實呢?趙雲的高明,在於善擇明主。但是,劉備有了關羽、張飛,他如果不老實,不能委曲求全,那裡容得下他?生前不封侯,死後追諡,又有什麼不同?上天經過嚴苛的考驗,確定為老實人,必然給予公平的待遇,看長遠一些。

(2)老實人也要學習溝通技巧,不能過分直言。

趙雲的直言性格,成為孔明和劉備的工具,對他十分不利。孔明先安排他和劉備一起過江,成親後劉備把荊州志得一乾淨,不想回家。趙雲一番直話,劉備心中著實不痛快。劉備入叫,孫夫人在荊州,劉備把趙雲留下來,便是看準他能夠直言對付孫夫人。老實人吃虧,看起來自己也有相當責任。多學習一些溝通技巧,應該可以少吃一點虧。過分直言,便是心目中不敬,必須避免。

(3)公道自在人心,後世會給老實人高度的評價。

後世的人讀歷史,看演義,對各種人物,自然有所評價。對於趙雲,幾乎都是異口同聲,加以稱讚。看到曹操接受徐元直的建議,要生擒趙雲。因而下令軍中不得亂放箭,才使趙雲順利逃脫。覺得大快人心,對徐元直的人在曹營心在漢,同樣飲敬。對趙雲承受不公平待遇,都認為關係不夠,固然未可厚非。卻也有些憤憤不平,為他抱屈。有了這樣的反應,我們還能責怪上天不公平嗎?老實人不吃虧,我們應該有信心才對。

《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