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錯了兩千年 張飛不是字翼德而是益德

三國名將張飛,他大概是古往今來最為普羅大眾喜歡的人物之一。這不僅是因為他在歷史記載中的英勇無比,更是由於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的巨大影響。大家對他的事跡、故事,都不會陌生。

不過,即便如此,我還是要問一個大家會認為非常簡單的問題,看看您是否能說出準確答案:張飛的表字是張翼德還是張益德?

現在揭開謎底:張飛的表字不是張翼德,而是張益德。

為什麼說張益德是準確答案呢?理由當然是翻看最早的歷史記載。那麼,最早並流傳下來的歷史記載是哪個呢?是西晉時期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誌》。在該書《張飛傳》、《關羽傳》、《法正傳》、《楊戲傳》、《呂布傳》中都一清二楚道出了張飛的表字:益德。而在南北朝裴松之為《三國誌》做注的相關資料中,也採用的是「益德」。因此可以肯定地說,歷史上的張飛表字叫做「益德」。

如此,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大家記憶中張飛的表字是「翼德」而非「益德」呢?有人也許會這樣說了:這還不是《三國演義》的影響。這話對嗎?也對。也不對。這又為什麼呢?

因為張翼德這個說法很早就已經有了。在遼代刻本的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一書中,就有張翼德的記載。宋元時期一些雜劇、平話中,張翼德這個說法就已經廣為流傳。例如在《三國誌平話》中,張飛登場介紹時,用的也是張翼德。

不過,在公認的最接近羅貫中原著的《三國誌通俗演義》中,用法還是標準的:張益德。只是到了清初毛綸、毛宗崗父子修改這本著作的時候又將其改為張翼德。經毛綸、毛宗崗父子修改後的著作被定名為《三國演義》,後來成了最為流傳的小說版本。因此,張翼德一說逐漸定型。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混淆呢?這個問題爭論了幾百年。清代大學者梁章鉅給出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解釋。他認為主要是因為「翼」字與「飛」字比較匹配,出現這種混淆是望文生義的結果。至此,問題總算有了一個較為圓滿的解釋。(原文來源一點資訊的風長眼量)

《張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