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三國時期比諸葛亮還要厲害的「謀士」

不細讀歷史,不會發覺魯肅的智慧,因為寫歷史的儒生不可能領悟到魯肅的智慧。三國演義裡的魯肅當然更是個呆直的老實人而已!其實,魯肅一點也不呆直!赤壁之戰勝利後,魯肅從前方回來,孫權親自去迎接他,然而魯肅並不表現得特別高興。這麼一來,孫權便不高興地責問他。魯肅答道:「假如我北上平定了天下回來,才值得高興啊! 」呂蒙死,孫權與陸遜詳論周瑜、魯肅及哭呂蒙時,他也曾批評魯肅好車大炮。光是這兩點,便已經很形象地刻畫出一個抱負很大而一點也不呆直的人!

魯肅胸懷大志,眼光遠大,大智大勇,可以從資治通鑒的記載中看出來。200年,魯肅向孫權分析天下局勢,和諸葛亮207年的隆中策一樣,建議「曹操不能除,為今之計只有保守江東以觀天下之禍吧。如果北方多事,可除黃祖,進伐劉表,將長江一帶占為已有,這就是王業的基礎了。」208年,魯肅聽說劉表死,就向孫權建議要到荊州去說服劉備合作取荊州,共同對抗曹操。曹操用兵神速,魯肅只能在夏口合劉備的敗兵。

魯肅與劉備談論天下形勢,並說服劉備投靠孫權,接受孫權幕僚長的職務。曹操從江陵順著江東直追下來。諸葛亮對劉說:「情況緊張,請讓我向孫權求救。」於是與魯肅來見孫權。諸葛亮激將孫權,過後便不再在赤壁之戰中出現。其實直到210年周瑜病死,諸葛亮都沒有在《資治通鑒》裡出現過。208年張昭等吳國郡僚,害怕曹操水軍八十萬壓境而大多數都要投降。只有魯肅反對,並建議叫周瑜回來商量。周瑜以三萬水軍擊敗曹軍於赤壁。赤壁之戰剛過,周瑜表奏將魯肅的兵交給呂蒙統領。呂蒙稱讚魯肅:「魯肅有才略,況且遠近皆因仰慕他的威名前來,於大義上不可侵奪他的功勞。」

210年周瑜死前致信孫權推薦魯肅:「魯肅忠烈,處事謹慎,可以代瑜盡忠,如果將軍能夠採信臣的忠言,則死亦瞑目。」孫權任命魯肅代替周瑜領兵。魯肅勸說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兩方聯合,共同抗曹,孫權答應了,這促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215年記載,最初,周瑜、甘寧屢勸孫權取蜀地,孫權問劉備反響。劉備認為這不是好計:「劉璋和我同一宗室,你如果真要攻取蜀地,我只好披髮入山,以求不失信於天下。」並派大軍阻擋吳軍。劉備西攻劉璋時,孫權大罵:「狡猾的東西,竟然奸詐到這種地步!」等到劉備取得益州,孫權想討回荊州,劉備不還,而說:「等到涼州平定,我才把荊州全部歸還。」

劉備借荊州,有借沒還,並多次欺騙孫權,使得吳、蜀兩國鬧得很僵。三國鼎立的局面是怎麼維持的呢?當然是靠魯肅了!215年資治通鑒這麼記載:劉備命關羽鎮守江陵,魯肅和關羽鄰界,關羽屢次起疑心,魯肅卻時常以友好的態度安撫他。217年魯肅死。

表面上看來,魯肅除了會車大炮,心胸寬大,以及呂蒙、周瑜看得起他以外,他似乎表現平平。確實,魯肅沒有象諸葛亮那般親國親為,鞠躬盡瘁;魯肅也沒有像諸葛亮寫出師表那般慷慨言詞;魯肅更沒有諸葛亮在臨死前要求完成平天下的意願。魯肅的平凡,正是魯肅的偉大!魯肅的大志是吳國有朝一日,平定天下。

然而,魯肅當權的年代,魏國勢力強大,曹操更是個才華蓋世的領導人,面對這麼一個強大的對手魯肅應該怎麼做呢?魯肅的策略是「先求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魯肅看到,雖然吳國在赤壁之戰打敗了曹操,然而由吳國單獨與曹操抗衡,還是很難抵擋曹操左路從合肥攻建業,右邊從襄陽攻荊州的左右夾攻的。即使是吳國守得住,肯定再也沒有餘力積極建設國家的經濟和軍力了。於是,魯肅必須借重劉備的才華,駐守荊州,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魯肅帶兵17年,沒有真正打過一場仗,他到底在搞什麼鬼呢?208年,呂蒙稱讚魯肅:「魯肅有才略,況且遠近皆因仰慕他威名前來。」這裡頭提出了一個答案:魯肅在搞軍事基礎建設工作啊!217年魯肅死,219年呂蒙白衣渡江,殺了關羽;222年陸遜大敗劉備,三國鼎立的局面瓦解。

在這裡,讓人感興趣的倒不是魯肅製造三國鼎立局面的老話,而是吳國那麼強大的軍力是哪裡來的?答案當然是總司令魯肅練出來的。

魯肅和諸葛亮的作風不同。魯肅選擇由孫權右邊守建業;劉備左邊守荊州;自己卻積極練兵。魯肅的兵不是練來打蜀國的,而是要用來貫徹他平天下的大志的。不幸孫權和呂蒙眼光和胸襟都不如魯肅,於是打了兩場勝仗而輸了整個天下!219年,孫權與陸遜評魯肅:「魯肅談帝王大略之業,這是他第一個長處。後來曹操趁著降劉琮的餘威,聲稱要領數十萬大軍水陸路俱下。張昭、秦文說應該逆接曹操,魯肅就反駁說這樣做不行,勸我趕緊召來周瑜,讓他帶軍逆擊曹操,這是他的第二項長處。後來勸我借荊州給劉備,這是他的一項短處。」

首兩項是魯肅的長處,最後一項其實更是魯肅的長處啊!以積極的建設來製造一個更有利於完成理想的形勢,而不重視本身的偉大形象,這是魯肅的智;能克服自己,耐心地建設而不求出兵發揮本身的才華,這是魯肅的勇。孫武說,會用兵的人戰勝而無盛名、無勇功,他所指的應該是魯肅這一類的將軍吧?

比起魯肅來諸葛亮的道德實在是太個人化了,他的智慧也太微觀了,所以這三國的第一大軍師應該是魯肅,而不是諸葛亮。

《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