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設摸金校尉專盜墓取財 民國盜墓賊叫土夫子

近來,電影《鬼吹燈之尋龍訣》很火爆,關於盜墓賊的話題飆升,電影中的盜墓賊有一個官味十足的別稱「摸金校尉」。其實,這個「摸金校尉」在歷史上是一個官銜。東漢末年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曾專門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用。而在民國時盜墓賊還有個一更接地氣的別稱——「土夫子」。

據《瀟湘絮語》一書載:「土夫子」本來是民國時長沙對賣黃泥土為生者的俗稱。因為在當時的湖南長沙城裡,老百姓都是以燒煤炭為主,而煤炭裡面需要放上黃泥土,以此來增加耐燒度,故而對黃泥土的需求極大,於是就誕生了以拖著板車賣黃泥土為生的一種職業「土夫子」。這種行業多以男性壯勞力為主,他們出身貧賤,經常到郊區附近的山丘挖取黃泥土,賣給市區的酒家或居民。做煤用的黃泥需要純淨的黏土,俗稱糯米泥,是黃泥土中的上品;一般的老土俗稱朱甲土,缺乏粘性不適用。而這種純淨的粘土以古墓墓坑的回填土為最佳,很多「土夫子」就去墓葬所在地挖取黃泥土。最初由於偶然的機會,有人在山丘下坡的唐宋時期墓坑內挖黃泥,意外地挖到一些釉陶器或白瓷碗、碟等隨葬物,就帶回家中洗淨作為用具,但不知道是哪個朝代的文物。

那時,長沙有些走街串巷、收買古玩和玉器的小商販,這些人對文物略有知識,看到「土夫子」家裡的古陶瓷就想收買。「土夫子」故意吹噓說:「這是寶器,三伏天盛菜不會餿,我不賣。」小商販說:「哪有這樣的怪事,這些土裡挖出來的東西是古代陪葬用的,賣給我,多出錢。」「土夫子」聽到多出錢就動了心,於是信口開價,雙方在討價還價之後就成交了。這時,「土夫子」嘗到了甜頭,心裡盤算辛辛苦苦挖了一天黃泥,只能換得幾升米,而挖到一隻古瓷碗卻能賺幾塊光洋,真是「費力不賺錢,賺錢不費力」。從此以後,他們便不以賣黃泥來謀生,而以盜掘古墓的文物為職業,這樣就在長沙出現了一批「土夫子」,並且在東、南、北區形成了盜墓團伙。於是,「土夫子」就成了盜墓者的諢名。

由於「土夫子」經常盜掘古墓,對各個歷史時期的墓葬封土和填土的特徵,逐漸有了很強的識別能力,只要用鋤頭透過地表浮土取出樣土來觀察,就能鑒別是哪個朝代的墓葬,然後挖成豎井式盜洞,從墓中取出文物,因此百挖百中,從不落空。他們所盜的文物無奇不有,除陶瓷器之外,還有銅器、玉器、琉璃器以及漆木器等。此時,不僅是收古玩珠寶的小商販常來常往,一些有名的古董商如蔡季襄也成了「土夫子」的大主顧,生意越做越大,成交一次,少則光洋幾十多則上千。「土夫子」的所作所為,致使新中國成立前長沙的古墓遭到嚴重破壞,大量的珍貴文物流失。其中國寶「戰國帛書」,就是「土夫子」在長沙市南區一座楚墓中所盜,為蔡季襄所得,後被原雅禮中學的美籍教師柯克斯所騙走,現流失在美國。

新中國成立後,鑒於這些「土夫子」精湛的技術,當時的文管會就聘請了當中個別優秀者當了發掘工人。他們的「土」辦法,為考古發掘工作帶來了很大方便,被稱為「土專家」。觀察樣土判斷古墓的深淺和年代,是「土夫子」的特長之一。尤其是在長沙漢墓的科學發掘中,他們指路引線,免去了諸多不便。據說馬王堆漢墓發掘時其千年女屍在棺內難以取出,就是「土夫子」們出主意用五塊木板斜插進去,將棺側起,謹慎將女屍取出,因此而得以保存。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