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三國:諸葛亮哪一點超越了曹操、司馬懿?

就歷史上的諸葛亮的「才」而言,比曹操、司馬懿也強不了多少。

明代學者胡居仁就曾指出:「諸葛孔明、司馬懿智勇相等。」

但為什麼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而不是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哪一點超越了曹操、司馬懿?

這要從「根」說起。

三國蜀漢集團,一直以正統自居。但這絕不是僅僅由領軍人物的「漢室宗親」身份所決定。不可或缺的砝碼與說服力,還來自整個政治集團裡核心成員均具「漢才」特徵。

蜀漢集團的主要代表性人物,比之魏吳,確實更符合以儒家「仁義禮智信」為標桿的「漢才」的伸展。

不管是劉備之用人,還是諸葛亮的運籌帷幄,以及關羽的萬人敵,均豐富了漢才的內核——仁、義、智。說白了,蜀漢之漢才,可以詮釋為:儒家之學統,「仁者無敵」之武功。

在三國時期,「漢才」的突出特點是「儒家文化與兵家文化」的一體化。具體表現為品質和能力的兩個方面:倡導既要有堅定不移的忠君報國的政治思想、符合「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品質修養,又要有能應對殘酷競爭,應對戰爭的良好的專業本事。

諸葛亮的漢才,吸取了先秦兩漢以來儒家的「德治」與法家的「刑治」思想,治軍偏重於法,理政則偏重於儒,但其核心思想仍為儒家思想。

從漢才所突出的「儒家文化與兵家文化的一體化」角度看,三國統治集團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著明顯的差異。

曹操早年對儒學就不以為然,他「唯才是舉」的用人路線,與儒家倡導的人品修養格格不入,後來又「挾天子以令諸侯」,有諸多威逼皇上至尊的大逆行為;曹丕則乾脆篡漢,直接取代漢江山;司馬氏又以陰謀取代曹氏江山:這些在儒家看來,都是不能容許的。曹氏、司馬氏被儒家視為「奸賊」,概因於此。

孫吳集團對漢室、漢制的態度一直模稜兩可,乃首鼠兩端的有奶就是娘的犬儒,在儒家看來也是不可取的。

漢才在三國時期的對外作戰最傑出表現,亦是以「攻心」為代表的諸葛亮降服彝族首領孟獲,七擒孟獲的傳奇,是漢才「仁者無敵」的延伸與昇華。這也是最能體現諸葛亮豐富漢才的戰例,彝族首領孟獲最終對諸葛亮的漢才感佩不已,那裡不僅有「智勇」,更有「大漢仁義」。

可見,諸葛亮被歷史公認的根本原因,是他繼承了「漢才」的文化內涵,在這一點上,他的確超越了同一智商水平的曹操、司馬懿。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