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備必須在荊州和漢中之間做一個選擇

公元219年秋天,劉備自稱漢中王,冊封了關羽、張飛、黃忠、馬超為大將(沒有趙雲)。劉備的事業達到了頂峰,但是這個繁盛場景的背後卻面臨著一系列的危機。首先是曹操絕不甘心失敗,他隨時準備捲土重來。孫權並不滿足劉備割讓的那一小塊領土,他要佔領整個荊州地區。做要命的是此時主張聯合的魯肅已經去世,強硬派的代表人物呂蒙成為了孫權集團的戰略決策人。這就迫使劉備必須在荊州和漢中直接作出選擇。

一、為了荊州地區的歸屬,劉備與孫權險些爆發戰爭

公元214年,劉備在經過三年的鏖戰之後,終於進入了成都,佔領了西川地區。孫權得知以後,立刻派遣使臣前來索要荊州。荊州地區對於劉備集團來說至關重要,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發展戰略就是以荊州和西川為資本,然後兩路北伐。劉備集團一系列的戰術行動都是圍繞著這個戰略規劃進行的,現在孫權前來索要荊州,劉備當然不打算給他。當時荊州地區的軍隊不足4萬人,劉備擔心關羽無力守衛荊州。而北方的漢中還在張魯的手裡,劉備暫時不擔心北方的威脅。劉備親自率領5萬軍隊增援荊州,一旦孫權想動手,劉備準備把孫權暴打一頓。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劉備擁有這個實力。不過就在此時,曹操大舉進攻漢中,接下來曹操很有可能進攻西川。這就迫使劉備不得不半路回師,同時與孫權講和。

為了穩住孫權,劉備將荊州地區的部分領土割讓給了孫權,這一情況搞得雙方都很鬱悶。劉備還沒有返回成都,曹操就已經迅速的拿下了漢中。此時劉備和孫權都認為曹操將南下進攻西川,於是劉備在積極備戰,他在西川的根基並不穩固。在孫權方面,頭號謀臣魯肅一直是建議聯合抗曹。現在曹操即將進攻西川,魯肅認為此時應該趁機奪取曹操控制下的徐州地區。在魯肅的慫恿下,孫權親自統帥大軍北上。但是他遇到了一個強有力的對手張遼,孫權的軍隊沒能前進一步。更要命的是曹操放棄了進攻西川的計劃,率領主力軍隊增援兩淮地區。雙方一場鏖戰之後,孫權在什麼也沒有得到的情況下狼狽撤退。

二、魯肅的去世致使孫劉聯盟開始動盪

公元217年,一直主張聯合的魯肅去世,強硬派的呂蒙上台。這直接給孫劉聯盟蒙上了一層陰影,也給荊州增添了一些危機感。呂蒙上台的初期,劉備正在全力進攻漢中地區,而曹操也率領大軍增援。兩大集團的主力鏖戰漢中,然而使孫權掌握了主動權。當時荊州和徐州的防禦力量均不足,孫權詢問呂蒙應該進攻那裡?呂蒙認為拿下徐州很容易,但是這片地區地勢平坦、無險可守,想完全守住,需要7到8萬軍隊。這對孫權集團來說得不償失,因此呂蒙更建議進攻荊州地區。佔領荊州地區之後,可以利用長江阻擋北方的曹操,也可以把劉備徹底封死在三峽之內。對於呂蒙的建議,孫權十分贊同,不過荊州的守將關羽並不好對付,因此他在等待時機。

219年,經過雙方三次大戰之後,劉備擊敗了曹操,奪取了漢中地區。劉備奪取這片地區之後,自己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這年秋天,劉備沾沾自喜的自稱漢中王,開始與曹操分庭抗禮。但劉備的頂峰僅僅持續了不到四個月,這年冬天,荊州地區的大將關羽率領荊州地區的主力軍隊主動進攻曹操。當時荊州地區的總兵力不到4萬,關羽的北進出動了將近3萬。不過面對準備十分充足的曹操,關羽的軍事行動並不順利。關羽在外交問題上的失誤,徹底激怒了孫權。在部隊軍糧不足的情況下,關羽竟命令進入孫權的控制權內徵收軍糧。這一舉動惹惱了孫權,孫權和曹操達成了和解,同時命令呂蒙襲擊荊州。

三、喪失荊州之後,劉備集團遭受了重創

在魯肅去世之後,劉備集團就應該開始考慮防禦荊州的問題。但是由於漢中地區對西川的威脅太大,所以劉備只能暫時弱化荊州地區的防衛,而全力進攻漢中。在漢中之戰勝利以後,劉備的部隊主力急需休整,因此沒有及時回防荊州。荊州最終被呂蒙偷襲成功,而關羽也遭到了曹操和孫權的夾擊,最終關羽兵敗被殺。荊州的喪失意味著劉備只能從西川一路進攻曹操,這個方案的成功率不高。因此劉備必須奪回荊州,在關羽被害的一年多之後,劉備集結了國內的精銳力量6萬多人進攻孫權。不過法正、張飛、黃忠都已經去世,馬超和魏延要防禦曹操,劉備的東征沒有一個靠譜的文臣和武將。以劉備自己的水平對付那種二流將領還可以,對於那種名將他只有被暴打的份。

《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