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托孤為何單獨召見趙雲 是為交代什麼秘密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阪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景耀四年,劉禪下令追諡趙雲,姜維與眾臣商議後建議劉禪追諡趙雲為順平侯。

劉備白帝城托孤成就了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功名,也成為了千古美談,但是在這段千古美談當中似乎還隱藏著更深層更驚人的歷史真相,只是因為歷史的進程並沒有出現劉備所預想的境況,所以這段真相被湮沒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中。

那麼白帝城托孤到底有著怎樣的歷史真相,這還得從托孤的背景說起。劉備自知不久於人世,將孔明和李嚴從成都召到白帝城,然後拉著孔明的手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孔明是何等精明之人,他聽出了此話的嚴重性,於是,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這就是千古流傳的一段佳話,但是劉備在托孤諸葛亮後緊接著又單獨囑咐了趙雲,他囑趙雲曰:「朕與卿於患難之中,相從到今,不想於此地分別。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雲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馬之勞!」這段看似平常的囑托其實深有含義,只不過常被人忽略,劉備言下之意就是,我走以後,你要為我看護好兒子,如果有人膽敢推翻後主,你趙雲就完全可以替我將他除掉。劉備彌留之際能夠考慮劉禪及其家族的安危,特意安排趙雲保護好自己的兒子,說明他對身後之事沒有足夠把握,換句話說,萬一有人要顛覆蜀漢政權(當然包括諸葛亮),那麼趙雲就會第一個挺身而出。

劉備世之梟雄經多見廣,並有高祖之風,在識人察人上有其獨到的慧眼,臨終除了憂國憂民外,自己家族的興衰他不得不做充分的考慮。首先,他深知劉禪的能力有限無法駕馭國家社稷,必然需要孔明的輔佐;第二,蜀漢先人及嫡系均已先他而去,蜀漢政權完全交由諸葛一人他又有些不放心,於是托孤時特意將尚書令李嚴叫到床前與諸葛共受囑托,其用意就是讓李嚴成為諸葛的掣肘(李嚴後來由於自身原因被諸葛拿下);第三,萬一出現最壞的結局,那麼趙雲就是拯救蜀漢的唯一人選。

趙雲一直是留守大將,也是劉備最信任的嫡系之一,雖然他沒有像劉關張一樣桃園結義,但在劉備以及臣下們心裡,趙雲早已成為核心集團的老四,所以常擔當守老營的重任,趙雲與劉禪的關係也是非同尋常,這在許多事件中有目共睹,東征孫權沒有帶趙雲同去,結果損兵折將慘敗而回,趙雲統帥的部隊其實就是劉備預留的有生力量。

正是基於國、家的長久之計,劉備才有囑托趙雲的一段別有用心的話語,也正是因為趙雲在世時沒有人膽敢謀叛,所以劉備托付趙雲的話並沒有成為現實,否則,趙雲定會像埋伏在魏延身邊的馬岱一樣,卡嚓一刀結果了那廝性命。好在孔明謹遵劉備囑托致力於統一大業,劉禪與諸葛也能和睦相處恪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禮節,這種良好的局面也正是劉備所期望的。如果說劉備對孔明存有戒心,那麼趙雲就是劉備為孔明預留的殺手鑭。但是事實證明,劉備將國托付給孔明,將家托付給趙雲,都是正確的選擇。看來白帝城托孤,劉備作了多種準備,也隱藏著一段令人吃驚的歷史秘密。

《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