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賢孔門十哲之一 孔子高徒卜商生平介紹

卜商,字子夏,衛國人,小孔子四十四歲。以文學著名,與孔子論《詩》,獨闡精微,孔子贊曰:「商始可與言《詩》已矣。」在孔門弟子中,子夏不像顏回、曾參之輩恪守孔子之道,而是頗具獨創精神和異端傾向。孔子教誨他道:「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子夏任莒父宰,問政,孔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從孔子的遵遵告誡中,已約略可見出子夏對正統儒學的偏離。子夏對「君子」的理解與孔子所說的「溫文爾雅」頗有不同,他說:「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這不似坦蕩醇厚的儒者,倒似心機深沉的法家了。

孔子沒後,子夏去魯至魏,行教於西河,治學嚴謹,敢於質疑經史之謬誤。曾聽人言史志曰:「晉師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說:「『三豕』應為『己亥』之筆誤。」讀史志者問諸晉史,果然是「己亥」之誤。於是名重天下,從學者眾,門下人才輩出,如田子方、段干木、李悝、吳起、禽滑厘、商鞅之屬,皆受業於子夏,而荀子、李斯、韓非等也俱是其隔代再傳弟子。

西河學派既傳授儒家經典「六藝」,也是法家政術思想的先驅。子夏操守高邁,言曰:「諸侯之驕我者,吾不為臣。大夫之驕我者,吾不復見。」魏文侯以師禮事之,乃許咨以國政。

晚年,因哭子喪明,為曾參所責。孔門弟子之有著作傳世者,以子夏為最多。相傳《論語》即為子夏與仲弓合撰,《毛詩》亦傳自子夏,《詩序》即為子夏作,《儀禮發明章句,始於子夏」之說,更可見他在孔門諸子中地位之重要。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