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惋惜的顏回之死 和他的老師孔子不無關係

如果有人說,顏回純是讓他的老師孔子那老東西給害死的,大伙肯定會以為他在胡說八道。不過大家信也罷,不信也罷,顏回確實是死在孔子手裡的,歷史就是證據。

顏回,姓顏名回字淵,又稱顏淵。春秋時魯國人,家貧,聰明好學,志向遠大,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孔子經常誇獎他,要同學們向他學習。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顏回居七十二人之首,曾被封為「復聖」。對老師的話,顏回理解得最快,落實得最好。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傑出的人物,僅僅31歲,便死在孔子的手裡,這不能不是中華民族的巨大損失。不然的話,我們現在不會只說孔孟之道,而要說孔顏孟之道了。所以,無論我們怎樣化悲痛為力量,其損失也是無法挽回的。

讀者可能著急了,東拉西扯什麼呀,孔子是怎樣害的顏回,你倒快說呀!別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用現在的標準來說,顏回是一個又聽話,又懂事,學習又刻苦的好學生。對顏回來說,老師的話,就是他的行為準則,貫徹起來保證不走樣。他不會讓老師有半點失望,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克服學習中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孔子對身邊有這樣的學生非常驕傲,他激動地在全體學生大會上表揚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我們說,有時候一句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大家還不信,顏回的生活就這樣被孔子的這句話鎖定了,定型了。你是顏回嗎?好,是顏回就要喝涼水,居陋巷,餓肚皮,睡涼炕,還必須強顏歡笑,做快樂狀,不改其樂。

說心裡話,沒有人願意過那種貧困的「人不堪其憂」的生活,顏回也是人,他也同樣不堪其憂,他也希望像人一樣地生活,別的同學有電腦他也希望有,別的同學打手機,他也希望碰一碰,別的同學週末和女同學一起唱卡拉OK,他在圖書館裡就坐得住?別的同學假期坐飛機去旅遊,他就願意一身臭汗去打工?別人一身名牌,有時耐克,有時阿迪達斯,他卻光著腳沒鞋穿,心裡會很舒服?他沒有這些條件,所以他努力學習,拚命讀書,目的就是要改變自己的貧困。古人讀書的目的非常簡單,不像我們今天報效祖國呀,建設家鄉呀,他們直截了當,就是要出人頭地,就是要榮華富貴,就是要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人們常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道理是那樣地淺顯,顏回豈能不懂?

顏回屬於學生當中的貧困生,孔子應該瞭解這一點。所以,他應該千方百計解決顏回的困難,或發動同學資助一下顏回,捐獻一點愛心,或把學費減免一點,或在學校周圍找點什麼活,或做點家教,或打打工,補貼一下生活,或爭取銀行貸點款,畢業之後償還。可是孔子沒有那麼做,而是不合時宜地把顏回樹為居陋巷而不改其志的典型。一個人一旦成為典型,問題便會接踵而來,走入典型的怪圈不能自拔。有的同學本來很有錢,想資助一下也不能了,就是顏回自己也不敢要了,只能是老老實實地不改其樂,做一個過得硬的典型,不能讓老師失望。餓得飢腸轆轆也樂,病得爬不起床也樂,結果就樂在其中地撒手人寰了。

可是孔子自己卻不這樣,《論語》中說他「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竭,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撒姜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不食之矣。」如此多的講究,如果拿出一點點給自己的學生,顏回也不至於餓死。

所以,像孔子這種人,實在可恨至極,要人家艱苦奮鬥,自己卻享盡人間富貴。自己吃得肥粗老胖,一直活到73歲,搞得先進典型們不食人間煙火,有皮夾克不敢穿,有英格表不敢戴,處了對象不敢露,有了煩惱不

顏回死了,孔子假惺惺地放聲大哭,「天喪予!天喪予!」可是,任憑老先生如何呼喊,顏回也是聽不到了。

惜哉回也!你的死毫無價值,如同一個被立了牌坊的貞節烈婦一樣,滿足了孔子的需要,成全了孔子的名聲,成為孔子教育成果的一個點綴,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孔子爬上聖人的高位做了一級結實的台階。

回也惜哉!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