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怠政的原因:擺脫張居正灌輸後的過激反應

萬曆怠政原因很多,重要的有四條:

第一,擺脫戒尺。萬曆帝親政前,頭上懸著三把戒尺:張居正、馮保和李太后。所以他親政後就想擺脫這三把戒尺的束縛。

張居正是大學士,又是首輔,還是萬曆帝的老師,萬曆帝平常稱呼他的時候不直呼其名,而是稱先生,那是很恭敬的。因為張居正對萬曆帝要求非常嚴格,可能萬曆帝小時候就產生一種逆反心理,而張居正一死,便有人在萬曆帝面前進張居正的讒言。種種因素糾合在一起,導致萬曆帝在張居正去世兩年後下令抄了他的家。

太監馮保在萬曆初年做到司禮監掌印太監,權力很大。因為他和太后、和張居正關係都比較好,所以在約束萬曆帝方面也格外嚴格。

李太后在萬曆帝小的時候也住在乾清宮,一為照顧他,二為督促他。後來,萬曆帝漸漸長大,結婚、親政,李太后就從乾清宮搬到慈慶宮,對他要求也不那麼嚴格,有一些事情就不大管了。

這樣,萬曆帝就不再受這三把戒尺的約束,性格中原來就有的任性、倔強,這個時候就更加發展。

第二,居功驕傲。萬曆帝繼位之後,年輕氣盛,血氣方剛,連著進行了「三大征」,就是三次大的戰爭。萬曆皇帝在12年時間裡,取得東北、西北、西南三個地域三次重大的軍事勝利,史稱「三大征」。

第三,沒有競爭。萬曆帝上面的兩個哥哥都早死,他同弟弟朱翊鏐是同母,也不存在皇位競爭。所以他登極前沒有競爭,坐上皇帝寶座以後又遇到一個所謂的太平盛世景象,就越發放縱自己;再加上萬曆帝比較任性,固執倔強,個性乖戾,一味從心所欲,便漸漸怠於政事。

第四,身體有病。萬曆帝身體不太好,經常生病。萬曆帝10歲登基,在位48年,二十多歲以後就時常以病免朝,到後來甚至創下了28年不上朝的紀錄,其糟糕的身體情況無疑是重要的原因。而其症狀始終是「頭暈目眩」、「身體發軟」、「目疾足痛」之類的虛損症狀,只是程度越來越嚴重,到其後期,已經是神思恍惚,步履艱難,連耳朵都近乎失聰。他身體的糟糕,在陵墓的建造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萬曆帝22歲的時候,就已經著手安排自己壽宮的建造,並在建造過程中,屢次視察與過問,這就是後來的定陵。陵墓耗時5年完工,這一年,萬曆帝才不過28歲。雖然古代帝王在活著的時候籌劃陵墓並不少見,但像他這般年紀輕輕就想到生死問題,而且如此重視,顯然與其身體虛弱,自感生年不永有關。

第五,怕被群臣罵。明朝是中國歷史上頗講言論自由的封建王朝。明朝推行言官制度,大臣們可以放開了提意見,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後宮瑣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儘管說來,不要害怕得罪皇帝。明代君主不願背上「昏君」、「殺諫官」的罵名,實在氣極了,最多也只是「廷杖」,在言官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一頓而已。敢於罵皇上,直接罵,毫不留情地罵,在中國歷史上以明朝最為突出。大理寺左評事雒於仁上《酒色財氣四箴疏》,幾乎就是對萬曆帝指著鼻子破口大罵,把萬曆帝描繪成一個好色、貪婪、殘暴、昏庸、無能、懶惰……總而言之五毒俱全的、一無是處的皇帝。這不是進諫,簡直就是人身攻擊、誹謗侵犯名譽。但萬曆帝最後給他的處分不過是革職為民。這以後,給萬曆帝上書進行無端謾罵的官員更是絡繹不絕,對這種群狼式的圍攻、暴風雨式的謾罵,皇帝沒了脾氣,只能裝聾子不理睬。雒於仁還有一個革職的處分,後來者,則什麼處分都沒有。萬曆帝選擇了沉默,選擇了躲避。

《張居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