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赴日遇刺不反擊 簽訂屈辱條約遭國人罵

歷史背景

甲午戰爭以中國徹底失敗、簽訂近代史上最屈辱的《馬關條約》而告終。日本憑借發動侵略戰爭的勝利,獲得了超過全國六年的全部財政收入!這是日本暴富的起點,也是中國跌入苦難深淵的起點。

本期陣眼

弱國無外交。李鴻章在日本談判過程中經受的屈辱,特別是遇刺的經過,是每個有志氣的中國人不能淡忘的。在遇刺之後,李鴻章在關鍵時刻太軟弱,挺不起腰桿來,致使錯過機會,任憑日本擺佈和宰割。

人們罵李鴻章是賣國賊,常與訂立《馬關條約》相聯繫,這有失偏頗。因為這個差使確實是非他所願,誰去都得簽字畫押。話又要說回來,慈禧等人固然昏庸腐敗,但手握重權、掌管軍隊之人難道沒有責任嗎?這個時候,你不去叫誰去?

無理 日本要求吃住在船上

公元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3月14日清晨,天津港(600717,股吧)碼頭戒備森嚴,車馬往來,一片忙亂。碼頭旁停靠著兩艘懸掛黃龍國旗的商船。這是中國出高價僱用的德國船隻。因為自甲午戰爭慘敗後,中國已無一艘艦船可派。清朝重臣、與日本求和訂約的全權代表、年已花甲的李鴻章率領33名隨員,此外還有管廚、廚師、茶房、打雜、轎班、剃頭匠等共計135人在天津登船。李鴻章及主要隨員登上了「公義」號,美國外交部律師科士達(002518,股吧)、前美國駐華副領事畢得格和一班工作人員登上「禮裕」號。

輪上隨帶那麼多的勤雜人員幹嗎?原來日本政府太傲慢無理,竟告知:日本方面不提供食宿條件,中國議和使團只能吃住在輪船上,一切自理。

李鴻章心緒苦悶沮喪,神情淒楚悲涼地站在甲板上,向送行的屬僚們揮手告別,然後在兒子李經方的攙扶下,艱難地鑽進船艙。「公義」號和「禮裕」號相繼離開碼頭,向東駛去。

委屈 倒霉差事誰也不願去

1894年10月底、11月初,由於日寇鐵蹄蹂躪遼東半島,威逼奉天「根本重地」,迫使帝黨同後黨、李鴻章等在「遣使議和」問題上,漸趨一致,因而相繼有德璀琳和張蔭桓、邵友濂出使日本之舉。但日本指責使者「全權不足」,拒絕談判。在這種情況下,光緒皇帝召見軍機大臣翁同龢等入宮,問諸臣:「時事到了這個地步,戰與和皆不可恃,眾卿有何妙策?」

諸大臣沉默不語。光緒皇帝發火了:「平時問策,你們高談闊論不休,今遇到關係祖宗社稷大計,你們都一言不發,豈有此理!」說完便痛哭不已。

無奈,第二天又召集軍機大臣復議,最後認為中堂大人李鴻章作為全權代表是日本政府能接受的。就這樣,把議事結果稟奏慈禧。慈禧命李:「星速來京請訓,切勿刻遲! 」

眾幕僚們也反對李鴻章出面與日本人議和。連總稅務司赫德也說:「中堂大人,您此去將會招天下人之怨。 」李鴻章道:「此中厲害,老朽我比你們看得還清楚。 」

李鴻章覺得,如果自己再拒絕下去,慈禧便會把他撕成兩半了,並將連累兒孫、親屬。「忍著一點吧!個人受些委屈,哪怕真的丟了老命,只要能保全家族、親友,豁上了! 」

窩囊 侃侃而談遭日本人挖苦

到了馬關後,日本首相伊籐與李鴻章一見面,就故意奚落他一頓:「前次張、邵二使未完成使命,持節空白歸去,余等甚感遺憾。」說完,逼視著李鴻章問道:「此次貴國修好之心誠否?」李鴻章立即恭謙地說:「我國若非誠心修好,必不派我;我無誠心修好,亦不來此。 」

接著,李鴻章為了使和談早日達成協議,就中日兩國今後的關係發了長篇議論:「貴我兩國乃東洋之兩大國,同文同種,利害攸關。貴國近年進步極速,儕身泰西各邦之列,實令人欽慕不止……今我國人雖有多數怨恨貴國,而我對貴國反多感荷。緣我國有識之士,鑒於今日之大敗,必有所覺悟。倘能恢復兩國之和平,以其唇齒相依之關係,促進國家之興盛,永保爾亞之和平,則足以實現兩國之宿願……」

李鴻章的這些議論的意圖,伊籐、陸奧外相都看得很清楚:「他目的是想借此引起我國的同情,用冷嘲熱諷以掩蓋戰敗者的屈辱地位。儘管他是狡猾的,卻也令人可貴,可以說到底不愧為中國當代的一個人物。 」

過苛 日本獅子大開口割地賠款要求嚇人

自開戰以來,日軍屢戰屢勝,將昔日被視為龐然大物的中國踩在腳下,鋪天蓋地、紛紛揚揚的捷報,使被軍國主義煽動起來的日本國民歡天喜地,如醉如癡。日本統治集團中的各種人物的慾望與日俱增,都在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勒索被擊倒的對手。

負責財政的大藏希望「巨額之償金」,打算提出讓清政府賠償白銀十億兩。軍令部長樺山主張除巨額賠款外,還要佔有遼東、山東半島、澎湖列島、台灣和舟山群島的一部分。

日本方面深知清政府急於停戰,所以在第二次談判中提出了極為苛刻的條件進行要挾:日本軍隊應占守大沽、天津、山海關,並所有該處之城池堡壘,駐上述各處之清國軍隊,須將一切軍器、軍需交與日本國軍隊暫管;天津、山海關之間鐵路當由日本國軍務管理;停戰限期內日本國軍隊之軍需軍費,應由清國支補。既允上開各款,則停戰日期、停戰期限及日清兩國軍隊駐守劃界並其餘各細目,應即行商議。

對日本方面如此蠻橫苛刻的條件,李鴻章聽後大驚失色,連呼:「過苛,過苛!」接著,他近乎哀求地對伊籐說:「貴方所指之天津、大沽、山海關三地,實北京之咽喉、直隸之鎖鑰也。若停戰不成,則日本先已據此,我方則反主為客,此條件未免凌遏太甚? 」

伊籐、陸奧等人擺出戰勝者居高臨下的架式,氣焰囂張,不管李鴻章怎樣乞求辯解,在停戰條件上毫不讓步。

突變 李鴻章竟被暴徒行刺

3月24日下午4時15分,第三次談判結束後,李鴻章乘轎返回駐地接引寺途中,忽然一個名叫小山豐太郎的暴徒,從擁擠的人群中衝到轎前,向李鴻章開槍射擊,李頓時昏過去。一時間,現場大亂,行刺者趁亂躲入人群溜之大吉。

李鴻章的隨員們趕快把他抬回驛館,經醫生檢查,子彈嵌入頰骨,取之難保無虞,決定留彈合口。不久李鴻章就甦醒過來。面對著血跡斑斑的朝服,清廷這位73歲的老臣,在異鄉他國,長歎說:「這血應該能夠報效朝廷了! 」

行刺事件發生後,馬關警方很快抓到了兇手。經審訊,此人名叫小山豐太郎,21歲,是日本的好戰分子。他不希望中日停戰議和,所以決定刺殺李鴻章,挑起事端、激化矛盾,使戰爭繼續下去。

一個國家的全權大使在他國遭槍擊,這在國際關係史上是極為罕見的。李鴻章遇刺事件發生後,世界輿論嘩然,使日本政府非常被動、擔心。日本首相伊籐博文聞訊後氣急敗壞地說:「這一事件的發生比戰場上一兩個師團的潰敗還要嚴重! 」

一個高明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軍事家,其重要的素質是有膽有識,有勇有謀。可悲的是,李鴻章雖然看出自己受傷後日本「上下禮誼周至,不過敷衍外面」,但他本人和清廷卻都沒有利用這次事件壓制日本爭取外援的想法和行動,以為日本「似尚有抱歉之意」,仍把媾和條款放在首位。

在這件突發事件面前,李鴻章就缺少應有的判斷力和激憤,更缺少做人的骨氣與尊嚴。他如果決心豁上了「死在日本」,就憑這一點,必將贏得國人與世人的尊敬,並為談判、簽約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囂張 日本穩住李鴻章,如釋重負

4月1日,中日雙方進行第四次會談。李鴻章因傷疼沒有出席,陸奧宗光外相把媾和條約方案交給了李經方,要求4日內給予答覆。

看著日本的媾和條約方案,李經方目瞪口呆。他戰戰兢兢,呆呆地望著伊籐。但他在心裡卻想:你們日本出兵中國,又不是我大清朝廷請你們去的。而是你們擅自闖入,殺我同胞,佔我城鄉,憑什麼要我們承擔你們的軍費?!然而這話他咽到肚子中去了,說出來的話是:「首相大人,三億兩白銀對我大清朝廷是一個天文數字哩!朝廷的戶部,十年也沒有這個收入哩!你讓我們拿什麼賠你呀? 」「這些我們不管!」伊籐又一次凶相畢露了,幾乎是吼叫起來:「哪怕你們中國賣人、賣地,也要把錢賠給我們。我希望中國的全權大臣能夠認真考慮現在兩國之間的形勢,這就是:日本是戰勝國,中國是戰敗國!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個含義你們應該比我們懂得! 」

屈辱 顫著手在條約上簽字

日本外相陸奧宗光在記述李鴻章傷勢基本痊癒,繼續談判的情景時這樣寫道:

李鴻章自到馬關以來,從來沒有像今天會晤這樣不惜費盡唇舌進行辯論的。最初要求從賠款兩萬萬兩中削減五千萬兩,看見達不到目的,又要求減少兩千萬兩。甚至最後竟向伊籐全權哀求,以此少許之減額,贈作回國的旅費。此種舉行,大抵是出於「爭得一分有一分之益」的意思。也實在難為這位老中堂了……

李鴻章靠著那只尚未受傷的右眼,十分吃力地看著這個並不太長但字字揪心的條約草案。他的手在發抖,渾身在痙攣,嘴裡在喃喃低語:我辦理大清國外交二十餘年,還從來沒有見過如此苛刻的條約呀! 哀求了老半天,伊籐毫無所動。李鴻章又曰:「賠款既不能減,地可稍減乎?到底不能一毛不拔」,「賠款既不肯稍減,所出之息可免矣」。

日本方面已掌握清政府授權李鴻章「權宜簽字」的權限,按「無可更動、無可贏改」的方針辦。所以不管李鴻章如何再三哀求,伊籐等胸有成竹,不作絲毫讓步。談判期間,關於台灣的交割時間問題還有一段野心與凶殘畢露、恨不得一口便吞下整個中華的對話:

李鴻章:一月之限過促,總署與我遠隔,台灣不能深知情形……何事不可互商?

伊籐博文:一月足矣。

李鴻章:頭緒紛繁,兩月方寬,辦事較妥,貴國何必急?台灣已是口中之物。

伊籐博文:(哄笑一番)尚未下嚥,自感腹饑特甚。

李鴻章:兩萬萬足可療饑。換約後尚須請旨派員,一月之期甚促。

相關鏈接

《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

1.清政府承認朝鮮為「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2.清政府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3.清政府賠償日本軍費銀2億兩,該款分八次在七年內還清,「第一次賠款交清後,未經交完之款,應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4.中國開放重慶、蘇州、杭州等為通商口岸,日本政府可派領事官駐紮,日本輪船可沿內河駛入各口……

《李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