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寵愛太監總管小德張 小德張憑什麼獲得寵愛

小德張(1876年-1957年4月19日),中國清朝末代太監總管,名祥齋,字雲亭,在內宮太監裡排輩蘭字,序號張蘭德,慈禧太后賜名「恆泰」,宮號小德張。天津靜海縣南呂官屯人。1888年12歲自宮其身,1891年入宮當太監,1892年被派入宮內南府昇平署戲班學京劇武小生,技藝精湛,深受慈禧太后賞識。1898年被提升為後宮太監回事。庚子事變中,隨慈禧太后西狩,回京後升任御膳房掌案,三品頂戴。1909年,按照慈禧的懿旨,小德張升為長春宮四司八處大總管。各王公貴族,朝廷大臣晉見隆裕太后,必須得到小德張的首肯,權傾一時。民國二年(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後,出宮到天津英租界做寓公,深居簡出,不問政事,廣置田產。1957年4月19日病逝於天津,終年81歲。張蘭德舊居在天津。

求富貴自宮入皇門

小德張的父親以打魚為生,母親是一般的農村婦女。小德張在12歲時,即光緒十四年,正逢天下大旱,家無隔夜之糧,飢寒交迫。這年正月初二,小德張冒著凜冽的寒風,穿戴襤褸,隨哥哥張月峰同到是財主的姑奶奶家拜年。在他姑奶奶家的院子裡,停著輛大套車很講究,小德張便誇這套車真漂亮。這時,他們村財主的兒子王八石挖苦小德張說:「走開!你們家一輩子也買不起這大套車。」表兄弟的傲慢氣焰刺傷了小德張的自尊心,他一怒之下,憤然離去。

到家後,小德張便把在街上受人奚落的遭遇,原原本本地講給母親聽,並且問怎樣才能發財,買輛大套車。當時靜海、大城兩縣地區貧困,以出太監而著稱,如李蓮英就是大城縣人。所以小德張的母親傷感地說:窮人家想發財也只能幹皇差,當「老公」。又把怎樣閹割才能當「老公」的過程,簡單地講述了一番。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經母親這麼一說,小德張真的動了心。原來,小德張一夜沒有睡,翻來覆去地想,在姑奶奶家的院子裡,不要說上轎車、坐轎車,就是看一看轎車都不行,真是太看不起人,太欺侮人啦!絕不能受這個氣,一定要發財,一定要發大財!一定要蓋過姑奶奶家去,比他們強十倍、強一百倍,絕不能讓他們狗眼看人低!可是一想,怎麼發財呢?想來想去,只有一條路可走,就像母親說的那樣,像李蓮英似的,把「老公」割了去,成了太監,伺候皇上、娘娘、太后去,就能發財啦!想來想去,只有走這條路能發財。主意以定,他再也睡不著,偷偷地下了炕,摸了掛在牆上割草的鐮刀,找塊磨鐮石磨了磨,就進了牲口棚,自己動手「淨身」。頓時傷口血流如注,疼得昏死過去。小德張的母親發現後,悲痛欲絕,後悔莫及,趕快用香灰急救,小德張就這樣昏迷了六天,才醒轉過來,留下了一條性命。

太監的選補,清室有嚴格的規定:必須有因年老或死亡出宮的太監,才能替補新人(暗地裡還要花錢運動),小德張只好聽傳候補。光緒十七年(1891),宮內正好死了一個老太監,家裡托人為小德張買了入宮當太監的宮號,他才入宮當了小夥計,入宮後改名叫張蘭德,當時年齡尚不足15歲。在他等待的三年間,他受盡了人情的冷暖和恥笑,心底更加堅定,此番進宮,一定要出人頭地,發大財,買下一百輛一千輛華麗漂亮的大車,也讓那些曾經恥笑過自己的人看看。

慈禧太后在頤和園仁壽殿前乘輿照,前為總管太監李蓮英(右)、崔玉貴(左)。

初入宮身陷御茶房

雖然入宮當了太監,但是事情不像小德張這個從農村來的,沒有見過世面的小孩子想的那麼簡單,剛開始並不是每個太監都有機會侍候皇帝、太后的。他們要被分配到各個「部門」,「拜師學藝」。在明、清兩代的太監中,能當師父的,都是有了相當高的地位的人,也有較大的年紀的太監。像總管太監、各宮的首領太監和各處、房、所的總監這一類人,徒弟們拜師父,學規矩禮法,而當師父的呢?一方面把徒弟當成僕役,一個師父如果能有幾個「出息」了的徒弟,不但有面子,還有實際好處。那麼,拜了師父學什麼呢?它既沒有書,也沒文字條例規定,只是靠師父的隨時指點,比如叩頭、請安就有多少種禮法,對什麼人,什麼時候,怎樣跪拜,都有一定的形式,錯一點兒也不行;梳頭、端茶、送水、擺膳,服侍上邊穿衣服、傳事、回話……都有一定的作法,光會這些還不行,還必須學會看上邊的眼神行事,能摸出主子的心情,投其所好,那才叫有「出息」呢。

還有在宮裡講話,有不少的忌諱,忌諱的話是絕不許上口的。比如,慈禧太后是屬羊的,對羊肉不能說羊肉,只能說成「壽肉」或「福肉」。才到宮裡的童監,師父就是自己的主人,把師父服侍好就是自己的第一任務。早晨天不亮就得起來,給師父準備漱口水、洗臉水,到起床的鐘點了,要輕輕地走到師父炕邊,輕輕地叫醒他,服侍他穿衣服,每日三餐都由徒弟送到師父面前,等到師父吃飽以後,自己再吃那剩下的飯菜,一些身體不好的童監,常常因此而得病死去。到了夜裡,要等師父睡下以後,自己才敢休息,而且還要睡得機靈一些,師父什麼時候呼喚,就要立刻應聲,否則就要受到責罵。別看童監這麼辛苦,可是拿俸銀卻拿得最少。

小德張

小德張一開始被撥入茶坊,拜有職務的太監哈哈李為師。這個「哈哈李」性格乖戾,欺上壓下,剛愎自用,以打小夥計狠出名。小德張也不例外,所挨之打不計其數。進宮一個多月,小德張便明白了,這茶坊不要說見皇上,連太后、皇后、太妃、貴妃,甚至連出頭露面的總管太監也見不到,能見到的頂大的也就是個首領太監——哈哈李了。小德張想,這下子算完了,我本打算進宮伺候皇上,發財的,如今在茶坊這個鬼地方,工作這麼辛苦,俸祿又這麼少,整天還受這個「哈哈李」的虐待。小德張進宮一年,在茶坊裡侍候哈哈李一年,也挨打挨了一年。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不說,頭上的疙瘩是大疙瘩旁邊有中疙瘩,中疙瘩旁邊有小疙瘩,大疙瘩上頭還有小疙瘩,一句話,就是疙瘩上摞疙瘩,疙瘩空裡擠疙瘩,舊疙瘩沒下去,新疙瘩又長起來。張蘭德暗下決心,絕不能就這樣下去,自己的發財夢不能就這樣結束,與其在這裡被人活活打死,還不如奮力一搏。一定要走出茶房這個鬼地方。於是,小德張變著法兒和「哈哈李」鬥,「哈哈李」頭疼不過,心想一定要治治這個不知好歹壞小子。他想到昇平署是宮裡邊太監當差最苦最累的地方,就把小德張調到昇平署學戲。

昇平署慈禧賜名號

昇平署是在乾隆年間起的名號,取其「永慶昇平」或「歌舞昇平」之意,它的地址在皇宮西華門外南長街。明代稱它為「灰地」,又叫「咬春園」。據高王廳的《金縷退食筆記》記載:臣子每到春日向皇宮進鮮蘿蔔,名曰「咬春」而得名,到了清代乾隆年間,內府的戲班就住在這裡,改名「昇平署」。園內雜植花樹,兼種蔬菜。此外栽種從蘇杭等地進來的盆景,也建有暖室,栽培牡丹、芍葯及其它名貴花卉,每到年初歲末,送進皇宮,供皇上、皇后、妃子、阿哥們享用,所以這裡又叫「南花園」。昇平署這個名字雖然是乾隆賜的,可是下邊人嫌它叫起來不明快,乾脆叫它為「南府戲班」。這個名字一叫開,把「昇平署」的名稱倒蓋過去了,除了王公大臣屆時對慈禧或光緒稱它為「昇平署」以外,下邊人都叫它為「南府戲班」了。這南府戲班從乾隆年間開始,到光緒末年,已有一百六七十年的歷史,代代相傳,培養了不少的戲劇人才,裡邊的高手,差不多都是十來歲入宮的童監被選拔到這兒來的,他們排演的戲,是專為皇太后、皇上、皇后和妃嬪們演出的。正是因為這個戲班是專為最高統治者們觀看的,所以比外邊的戲班要求更為嚴格,表演上不但要高水平,而且不能有半點兒差錯。這個戲班在以前是專為皇上們演出的,可是到了同治、光緒年間,就不過是個名義了,實際上是專為慈禧太后演出了。由於慈禧太后喜看京劇,除傳外戲班入宮供奉唱戲,宮內有「南府戲班」。演員全由太監擔任,邀請京劇名角入宮當教練,能演唱成本大套的京劇、昆劇。

初入戲班時,小德張給大夥兒當個下手,跑龍套,也學一些武功的套子活等基本功,沒出半年,就會翻跟斗了,也能湊合著配戲。有一次,正演《盜仙草》,飾白蛇的小太監踩著蹺打出手的時候,踢槍踢過了勁,正要掉在台上時,小德張飾演的鹿童一個跟斗翻過去,用兩隻腳把槍給挑起來了。慈禧太后看到後,大為喜歡,並誇獎差當得好,賞了全班500兩銀子。因為小德張不是正式應工武生,大夥兒平時也不注意,可是今天他給圓了場。下了場全把小德張圍上說:「沒有你這一招,全得開鍋爛!」這齣戲是外請教師楊隆壽教的,他比誰都喜歡。當時,他就和管戲班的說:「小德張夠個戲料子,好好地栽培他,錯不了。」

小德張跑龍套受到了太后老佛爺的誇獎,初步嘗到了甜頭,這給他莫大的鼓舞,他向上爬的心勁更足了,一心想出人頭地的心更鐵了,練習功夫的勁頭也就更大了,除了披星星戴月亮地練武功以外,還起大早吊嗓子,因為要演好袍帶武生戲,光靠武功是不行的,這僅僅是一步,還得要有一副好嗓子。他入戲班晚,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就是嗓子倒倉過去了。演武生戲,身子僵硬、跟頭不利索、落腳沉重,把台板端得咚咚山響、亮相不美、動作不靈都不行。就是這些功夫都具備了,還得有清亮高亢的嗓音,咬字要清、要准,唱調要圓、要潤,這些都是武生必備的素質和條件。演淨角或者演老生,那是走場面端架子唱的,氣好調,氣息也勻,唱出來容易字正音圓。而武生則不同了,有不少戲是在打了之後唱,或者是邊打邊唱的,這難度就大多了。張蘭德是從實踐中體會到這一點的。不下苦功夫是不成的。小德張除白天當差外,夜間練私功。每天只睡三幾個小時,就這樣苦練了3年,學會了武小生的全套觔斗,小德張的腿練得跟麵條一樣,伸腿過頸(朝天鐙),起霸過眉,穿上厚底靴子也能翻旋子,楊小樓的「七步到」、「台口」德張也能做到。小德張學會了30餘出戲。

19歲小德張正式登台主演,有一天慈禧太后傳旨演《岳家莊》。當小德張得知這齣戲是慈禧老佛爺親自點的、還要觀看的時候,他那心裡既是高興又是緊張。他熬星星,熬月亮,苦學苦練,直摔得鼻青臉腫,不就是為了這一天,不就是為了讓太后老佛爺看嗎?可是他也想到,這齣戲若演好了,自然在老佛爺那兒掛上了號,對自己向上爬是大好良機;但是,如若演砸了,讓慈禧老佛爺的腦海裡印上一個壞印象,這一輩子的前途就算斷送了。所以這一場戲是只能演好,不能演壞。在化裝的時候,儘管他的心咚咚地直跳,他還是不斷地告誡自己,要沉住氣,不要慌,不要忙,忙中就會有錯,等前台鑼鼓一響,小德張腳踏著傢伙點,循序而出。

為了討得慈禧老佛爺的歡心與誇獎,小德張使出了渾身的解數,把3年練的功夫都使了出來。由於他做戲認真,加上他的扮相英俊,確實引起了慈禧的注意,並賜名叫「小德張」,從此小德張的名字就叫開了。接著小德張又演了幾出讓慈禧滿意的戲,慈禧把小德張叫過去問了幾次,小德張都回答得乾脆明快,十分得體,這更取得了慈禧的歡喜。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小德張22歲時,終於被提升為後宮太監回事。

監光緒機靈留後路

誠然,小德張的官運亨通,縱有千條道,萬條理,最根本的一條是他在清宮裡以南府戲班為階梯,入了「後黨」。倘若把寶押在「帝黨」上,那就一定完蛋無疑。小德張通過入宮5年,以他敏銳的觀察和對宮內宮外國家大事的分析,使他清楚地認識到,大清王朝的天下,儘管有皇上、王爺、文武大臣等,實際上卻是慈禧太后一個人的天下,而能左右慈禧太后的,也只有李蓮英一人,要想爬上高枝,能得到慈禧的信任,只有首先得到李蓮英的信任,否則便一事無成。李蓮英是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派系裡的風雲人物,現在做了快40年太平總管了。從小德張入宮到南府戲班時候起,李蓮英就成了他研究的對象。李蓮英是怎樣在慈禧太后那兒說一不二的,他把李蓮英的行動、說話、做事,甚至連一些小動作,都精心刻畫,一切都和李蓮英相像。不過他與李蓮英不同的是,他處事更加圓滑,心機更深,從此成功之路向他敞開。

光緒皇帝在中和殿接見王公大臣,所議論的事情,還有下邊遞上來的奏折,他在閱過之後,是不敢擅自做主的,必須轉到慈禧太后宮中,由慈禧太后批閱訓示之後,光緒只有照辦,如沒有太后的諭示是不算數的。由中和殿到慈禧太后的慈寧宮之間,傳遞這個奏折的人就是小德張。這個時候的小德張,早已經不是初入宮的時候在茶坊當小太監的那個張祥齋的樣子了。他通過李蓮英的門路,已經成了慈禧太后十分信任的心腹之人。不過他也清楚,慈禧太后已經年事已高,等過幾年太后死了,光緒掌權,決不會像現在一樣,處處受李蓮英等太監的牽制,自己必須在光緒這裡買好,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他每天奔走在慈禧太后的儲秀宮和光緒皇帝的中和殿之間,並監視著光緒。可是表現呢,他一進中和殿,便低著頭輕聲不快不慢地走到光緒皇帝面前,雙膝跪倒,雙手上舉,把頭略略抬起,從光緒皇帝身邊太監手中接過那盛奏折的金漆木匣,而後站起來,貓腰低頭,一步一步向後退去,屁股和後腦勺不能衝著皇上,直到離殿門不遠了,這才能轉身出殿。到了慈禧太后的儲秀宮,也是如此。到了慈禧太后的寢宮門口,先有守門的太監稟報,小德張送奏折來了,得到允許,小德張才能進去,也是低著頭輕聲用不快不慢的腳步,來到慈禧太后的不遠處跪倒,雙手把盛奏折的金漆木匣高舉過頂,如李蓮英在,則由李蓮英接過去,轉呈給慈禧太后;李蓮英不在,則由別的太監接過去,轉呈給慈禧太后。

如若慈禧問皇上在幹什麼,或者跟誰在談話,小德張便如實回奏,不過他得偷看慈禧的神色,或者李蓮英的神色,更多的還是看李蓮英的神色,因為偷看太后的御容是犯罪的。小德張根據李蓮英的微微點頭,或者是搖頭,來確定講什麼或者不講什麼,所以小德張對慈禧的稟奏,經常得到慈禧的歡心和滿意。這固然是有了李蓮英的暗示,但更重要的是小德張自己腦筋的靈活。

在慈禧批了之後,小德張再退下來把奏折交給光緒皇帝,光緒皇帝為瞭解和掌握慈禧的思想動態,也向小德張詢問慈禧在批閱奏折時的神情和說了一些什麼。小德張在向光緒稟奏時,就不必那麼小心翼翼地尋思著說了,因為他無論說了什麼,他不過是為了知道一下慈禧的態度,少觸些太后老佛爺親爸爸的聖怒罷了。不過小德張雖然是「後黨」,但他與李蓮英不同,不肯把事做絕,光緒說的話,對慈禧能不講便不講;而慈禧說的光緒的好話,他便一五一十地都講了,而對光緒不利的話,也委婉地滲透過去,讓光緒自己去琢磨。光緒在慈禧那兒也設有耳目,所得來的信息,與小德張說的大致相同,所以光緒對小德張還是不那麼十分戒備的。

1898年6月,光緒在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的輔佐下推行新法,即所謂「戊戌變法」,這一舉動遭到慈禧太后為首的舊勢力極力反對,慈禧太后在頤和園召開秘密會議,準備在10月初利用帝、後同到天津閱兵之際,發動政變,廢掉光緒皇帝。9月18日譚嗣同密訪袁世凱,請他在閱兵時,救出光緒皇帝脫險,把國家大權由太后宮奪取過來,把慈禧太后困居頤和園中,不讓她再干預、把持朝政。袁世凱陽奉陰違:向慈禧太后的親信大臣榮祿出賣了光緒等人。榮祿連夜直奔頤和園,原原本本地密報給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下令把康、梁等人的奏折全部抄出,並把光緒皇上囚禁到中南海的瀛台,拉起吊橋,關閉宮門,任何人不得私自出宮。光緒事敗後,想法派出心腹太監聶八十、寇連才密傳旨意,放走了康有為、梁啟超。這時,慈禧太后也派人去抓捕,前後腳的工夫撲了個空。此事被查明後,慈禧太后盛怒之下,傳下口諭:「太監聶八十立斃杖下,寇連才發配新疆,永禁不回。」

大清皇室帝、後角逐,引起軒然大波,慈禧太后把光緒皇帝圈在高牆內。光緒的一舉一動,均有專管太監隨時記載。皇帝用膳時,嚴令冷粥涼菜,就是非要等飯菜涼了才能吃,說是他干犯了家法。更不准皇后、妃、嬪隨便接觸,隆裕皇后系慈禧太后的娘家侄女,准其每月初一、十五這兩天到瀛台探望,三言兩語問安後即退出,有時光緒一言不發,以目送之。光緒變法時,珍妃曾參與出謀劃策,而變法失敗後派出太監聶八十、寇連才出宮送信的真正主使人是珍妃。所以也把珍妃的住處也圈了高牆。不許她與光緒見面,每天也是冷粥涼菜。小德張被派去監管光緒,並負責送皇帝的一日三餐,慈禧親自選給光緒的飯菜,那些飯菜通常很差,而且還經常檢查,小德張同情光緒皇帝,就中途設法調換一些和光緒口味的飯菜。

光緒皇上在被困禁時,以拆鐘錶消愁解悶,有時表情若狂,神志失常,夜間說夢話,叨念珍妃。太后宮去人時,他就打聽珍妃的情況,但是始終也沒有把珍妃的消息打聽到。光緒皇帝是6月28日的生日,年年慶壽。1899年過生日時正在高牆內,頭一天夜裡,小德張睡不著覺,想想個法子讓光緒借過生日的機會能和珍妃的姐姐瑾妃說幾句私房話。轉天,隆裕皇后和瑾妃奉太后的旨意探視皇上,由小德張跟著向皇上祝萬壽。到瀛台後,小德張支開監視光緒的太監,光緒終於從瑾妃那裡知道了珍妃被圈高牆和正在病中得了天花的消息。後來光緒皇帝收買了太監,去北三所探望了珍妃一次。此後,小德張再送奏折時,光緒皇上的臉色變得溫和多了。

當時,慈禧太后雖是臨朝親政,但按規定,簽放大員事先必須由軍機處通過閣議,簽奏請准,並由光緒蓋章,慈禧不能代替皇上行對外之權。有一次,軍機處簽放了一名海關監督,送請光緒蓋章,光緒拒絕蓋章,而被簽放人又急於謀到這個差缺,就通過關係,許給小德張20萬兩銀子,請求光緒蓋章,小德張一求,光緒果然就把印蓋了,這一筆他就得了20萬兩銀子。得到主子的寵信,便可以給別人辦事從中漁利,這正是小德張所夢想的生活。如果自己能夠當上大總管,求他的人就更多,來的銀子也就更多。小德張暗下決心,一定要盡快實現那一天。要盡快實現這一天,只能使出渾身解數討好主子,受到主子的寵信。

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天津大沽口,北京告急,慈禧攜光緒逃往西安,小德張也隨行。由於小德張聰明乖巧,很討慈禧歡心,1902年庚子迴鑾後的第二年,慈禧太后提升小德張為御膳房掌案,官至三品頂戴。當了掌案的,小德張費盡腦汁,考慮怎樣做出菜來使慈禧吃得好,吃得香。每天親自下廚,烹、炒、煎、炸練手藝。最後居然炒出幾樣菜來慈禧特別愛吃。最拿手的爆羊肉慈禧太后最愛吃,吃了這頓還要留出下頓來。由於李蓮英年齡已大,精力不夠,小德張名為御膳房掌案,實則已經總管太后宮裡的一切事宜。由於操勞過度,體力不支,大口咯血,體重銳減,因而病倒。慈禧太后知道他得了病,叫最好的御醫給他看病,並且還看望他一次,可見慈禧對之非常寵信。

保隆裕蘭德立大功

庚子迴鑾後,國情、家事都使慈禧太后不順心,有時一天也不講一句話,不知在想什麼。日久天長,慈禧的身子骨也弱下去了,不斷地鬧病。光緒三十四年十月,慈禧太后73歲,因病臥床不起了。恰在此時,光緒也病倒了。慈禧太后在病重之時,對身後國事作了安排,立皇嗣、封太后、三天裡下了13道懿旨。慈禧太后傳旨,立光緒之弟載灃之子溥儀承繼皇位,繼承同治皇帝,兼祧光緒皇帝,並讓小德張到王府接天子,把溥儀抱進宮去。第二天慈禧太后病得更厲害了,迷迷糊糊的,時而明白過來,還派太監探問光緒皇上的病情,雖然慈禧太后喘氣緊一陣子,松一陣子,仍舊耗時刻,要聽光緒皇上晏駕的信。直到傳來萬歲爺駕崩,慈禧好像出了一口氣地說:「他畢竟還是死在我的頭裡了。」接緊著,慈禧太后又傳了一道懿旨:隆裕皇后升為皇太后,授命載灃(宣統之父)為攝政王,遇有重大國事必須請皇太后懿旨,這也是慈禧的最後一道命令。傳完這道旨,慈禧便嚥了氣,前後與光緒晏駕相差僅7個小時。

慈禧太后要入殮了,一如生前一樣,滿身的珠光寶氣。鑽石戒指,鑽石耳環,綠玉鐲子,旗頭上面的翠扁寶石簪子,鑽石頭花,紅寶石頭花,藍寶石頭花,綠寶石頭花,翡翠佛手蘭,又有金鑲綠玉製成的指甲套五對。她頭枕翡翠玉石蓮花玉枕,腳托綠玉仙鶴。其壽衣、鳳冠、珠履,全是由珠翠穿鑲而成。鳳袍上掛著珍珠絡,珠絡每顆八錢,佛頭一兩,共188顆,用絲線穿成。背雲、墜角是祖母綠寶石,針稔是綠翠玉織成的三十顆珠子,光彩奪目。藍寶石玉帶扣是康熙皇帝朝服上的飾物,帶扣上有十三道白光線。等等、等等。至於隨葬的珍貴物品更是不計其數,難以盡述。在靈堂中最忙的太監是小德張。慈禧太后死後,李蓮英走出皇宮,在宮中再也看不到他的影子,他在北京或是在京外居住,別人也不追問,只是宮中大總管的職位還缺著,這可是個權力遮天的位子。小德張心裡抑制不住喜悅:大總管的位子正是他夢寐以求的,是他人生的最高追求。從進宮那一天,一直夢寐以求的位置離他越來越近了。慈禧死了,剩下的最大的主子就是隆裕太后了。隆裕比慈禧太后可是一個好對付的角色。只要自己把握好隆裕太后,不怕自己不能得償所願。他觀察到隆裕太后處處都想學著慈禧,只要自己順應隆裕,必然能得到她的歡心。

他仔細分析宮內外的形式,覺察到慈禧死後,必然會引起新一番的爭權奪利,隆裕其實已經處於危險之中,所以只要自己能保住隆裕的寶座,自己的夢想就可以成真,自己以後在宮裡的日子也可以為所欲為了。於是,小德張安插自己的親信耳目,在宮裡的各個角落,及時掌握著時局的動態變化。慈禧太后、光緒賓天後,小德張隨隆裕皇太后跟靈車到東陵奉安。陵寢安置完了,最後封地宮門時,皇家親族及妃、嬪們,在寅時行家祭禮朝拜,然後才回宮。在地皇門將封之前,小德張突接徒弟們密報,穆宗同治的三位皇妃已經啟程先回宮了。

原來,宣統是同治的繼承人,兼祧光緒,同治時期的三位妃子瑜妃、珣妃、瑨妃等人也是宣統的母親,太后應該在同治三位妃嬪中產生。而且慈禧也是以貴妃的身份成為太后的。隆裕不過是仗著是慈禧的內侄女才得到太后之尊的。慈禧下葬後,同治的三位妃子賭氣說不回宮了,要在東陵為慈禧守陵。面對這種突然發生的情況,隆裕亂了方寸。雖然自己現在已是太后,但是她在皇宮多年,只學會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察言觀色,無條件服從慈禧的意志。以前後宮之事都有慈禧太后為自己做主,她早就習慣了請示和服從,現在慈禧死了,隆裕根本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她頓時不知所措,不知該如何對付三位皇嫂。還是小德張反應快,他趕忙對三位妃嬪說,既然這樣,皇太后就馬上替各位在東陵蓋房子,成全各位守陵的孝心。瑜妃等人並非要真心想要守陵,不過是不願意從此開始受隆裕的管制,半是賭氣,半是讓隆裕難堪罷了,結果小德張卻讓她們啞巴吃黃連。三位妃子心有不甘,又在身邊太監的慫恿下,所以才決定趕在隆裕回宮之前搶回太后的金印。

小德張,把三位貴妃已先回京的消息告訴隆裕皇后,但是按照她的意思,要行家祭禮完畢後,天亮時再回宮。小德張對隆裕皇后說:「千萬別含糊!立即啟程,如果三個皇妃先進了坤寧宮取走太后金印,你的太后座位就難保住。」三位皇妃乘坐的是轎車,雖然提前走了有好幾個小時,但終歸不如隆裕皇后的馬車跑得快,小德張傳話給車把式快馬加鞭,一路上也不歇腳地往京城裡趕。到了北京已經是深夜,三位皇妃也已經進了神武門,以為穩拿啦!不曾想到小德張陪隆裕皇后由東華門進了坤寧宮,把皇太后的寶印先拿到手了。前後時間相差十幾分鐘。緊跟著,攝政王(光緒帝之弟)也從東陵趕了回來,把『合符子』請出來,軍機處頒發詔書,隆裕皇后遵照太皇太后生前的懿旨,草詔為皇太后。小德張在宣統元年(1909年)33歲時,終於登上取代李蓮英登上了清朝末年太監大總管的寶座。

除異己總管謀私利

小德張從裕隆太后的後位搶奪戰中徹底明白了一個道理:要在宮中安身立命並不容易,在皇宮之中,防人之心不可缺,害人之心也不可缺,僅僅學會防人遠遠不夠,防禦的最佳手段就是進攻,要想往上爬就得一步步清理掉絆腳石。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成功和失敗之間的差別又是往往就決定誰先動手的那短短的瞬間。要想治人,不能心慈手軟,不留後患,斬草務必除根。隆裕被冊封為太后之後,小德張向隆裕進言,認為三位同治妃子平日安分寡言,突然在太后即位這件事上鬧得如此沸沸揚揚,全都是身邊那些高級太監惹的禍。他們無非是希望主子們中有一個當上太后,自己也好雞犬升天,因此必須把那些有野心的太監趕出宮,否則難得安寧。小德張擬了一張單子,上面列有以三品總管杜蘭德為首的36名高級太監的姓名,小德張說這些人在宮中號稱「三十六友」,平日拉幫結派,朋比為奸,經常向各自的主子進讒言,不除去不足以整頓後宮。隆裕並不是會弄權之人,真要將這些太監遣返,未免有些不忍。而且如果加上由他們管理的小太監,後宮因此空缺了三分之一的職位,數量太多了。但她禁不住小德張反覆的勸說,最後手諭內務府,將36名太監和與之關係親近的太監,共932名宦官遣散出後宮。

頭腦簡單的隆裕萬萬沒有想到,小德張通過這個手段,固然讓同治三妃身邊少了出謀劃策之人,更重要的是,他趁這次事件,將自己在後宮中的異己通通都清除乾淨,而且還在后妃身邊全都安插了自己的親信。

原來李蓮英當大總管是月俸五千兩銀子,小德張升了大總管也一樣拿這個數目。宣統元年,隆裕太后賜撥帑銀十萬兩,又為小德張蓋建住宅一所,佔地50畝,房舍有幾百間,當地人稱『極樂寺總管府』。小德張從此權焰沖天,後宮上下簡直無人能敵。

隆裕太后。這位太后用簡單的話說,便是「庸祿無識」,較之乃姑慈禧則遠遠不如。例如慈禧對於政治上雖然殘暴,經濟上嚴重自私,但遇事尚有個人見解,不完全受弄於安德海、李蓮英及某些王公之手,對於王公大臣亦有一定的籠絡手段。而隆裕則不同了,不僅政治上毫無見解,而經濟上的自私卻遠遠地超過乃姑慈禧,故而隆裕的一切行動皆為小德張所操縱,個人毫無主張。隆裕在搶先當上太后之後,對小德張不僅信任,而且更加依賴和縱容。而小德張也仗著隆裕對自己的恩寵,拚命為自己謀私利,中飽私囊。隆裕剛成為太后,還需要為光緒和慈禧守孝,應該將自己黃色的轎子換成青色的,這本不需要多少錢,但是由於是小德張經手,最後結算下來,制轎費竟然高達70萬兩,大量白銀被小德張中飽私囊。此事過後,小德張又故伎重演,要求重新裝修宮中數座破敗的佛殿。

小德張故居

慈禧過去搜刮的民脂民膏,據估計,總計約在2500萬兩白銀,在慈禧死前,李蓮英私下送給隆裕太后的價值200萬兩,慈禧死後,填在棺材裡,約值800萬兩,剩下的還有1500萬兩以上,這下子可成了小德張發財的大好時機。據說慈禧有珠履一雙,這雙鞋子甚為名貴,四周都嵌以巨珠,顆粒都相當大。據說造這雙珠履時,花費了白銀70萬兩,小德張把這雙珠履就扣下了,在清朝滅亡之後,小德張將這雙珠履脫售,標價50萬元,後被一英國商人以32萬元成交。這些佛殿,慈禧在時就已經廢棄不用了,小德張乘機向隆裕進言,希望重新裝修,由於延熙宮、西式鐵樓兩項工程的開工,工無竣期,款無定額,國庫不足,宮廷內部任小德張拆毀,帑項恣其濫用,報銷的花費超過200萬兩,當時有熟悉裝修的內務大臣彈劾小德張報銷不實,暗中為自己牟取私利,還拿著貪污的錢在外開了不少當鋪和綢緞莊。隆裕卻沉默不言,對奏折置之不理,實在被大臣們的奏折逼得沒辦法了,就說比小德張嚴重的人多得是,一個窮太監弄幾個錢算不了什麼,只要不干涉朝政就可以了。有了隆裕的這句話,小德張的膽子越來越大了。

就在宮中大動土木工程之時,中元節又到,孝欽顯皇后,也就是慈禧太皇太后的梓宮,尚未奉安。「中元節」就是農曆的七月十五,是中國人給死去的人燒紙的日子。隆裕太后不忘慈恩,在小德張的設計下,特飭造大法船一隻,用紙紮成,長18丈有零,寬有2丈,船上扎有樓台亭榭,各種陳設俱備,侍從篙工數十人,高與人等,人雖是假的,卻都穿真衣、戴真帽。上設寶座,兩旁站立太監、宮女,以及一切器用,下面跪著身穿官服的官員,彷彿平日召見臣子之狀,這些假人的衣帽,也都完全是真的。中間懸以黃緞巨帆,上書「普渡中元」四個大字。船外圍繞無數的江蓮,內燃巨燭,在北京住了一輩子的人,既沒見過,也從沒有聽見說過,這是空前絕後的第一大法船。祭畢,將這大法船運至東華門外,敬謹焚化。一時之間,京中男婦老幼,都來觀瞻,一齊歎為古今罕見。這項報銷,據說又花了70萬元,當然小德張又撈了一把,慈禧太皇太后的這場喪事,比光緒皇帝的喪事花的銀子可多多了。

有人算過這筆賬,慈禧的喪事費用,比光緒皇帝的葬禮費用多2倍還多。光緒皇帝的梓宮奉安,較早半年,彼時只用銀45萬兩,而慈禧太皇太后的奉安,卻費銀125萬餘兩,當然這次喪葬費用,都是小德張安排的,不用人說明,大家也會猜想得到,小德張在其中是又狠狠地撈了一把的。後來,他看到隆裕寂寞空虛,就趁機勸隆裕在北海建「水晶宮」。所謂「水晶宮」,就是將外牆做成玻璃幕牆,使牆體透明的宮殿,而且宮殿打破過去傳統建築依水而建的模式,準備讓「水晶宮」四面環水,這樣景色更宜人。方案是在院中砌一個直徑數丈的水池,在池中建起一座三層的圓形宮殿。以銅鐵為樑柱,以玻璃為牆壁,地板也都以玻璃磚為之,屋頂上安放玻璃魚缸數口。這在當時是非常新奇的建築,而且可以抗拒火災了,隆裕本來長年深居內宮,不諳國事,現在好不容易熬到太后,也有了享受之心。但是,工程只進行到一半,就被因辛亥革命被中斷了。

晚年生活

因為張勳復辟,宣統皇帝又當了十四天的熱鬧皇帝,復辟失敗後,又一次被迫退位,但是國民政府迫使他們搬出紫禁城,後來又輾轉來到天津靜園。小德張在天津極有威信而且奢侈,連喝水都要人喂,但他每天早上都要坐著八抬大轎來到靜園,然後一個人進去打掃衛生,重溫舊夢。

在1944年,天津南市群英茶園演出話劇《清宮秘史》,其中有一幕,是小德張奉李蓮英之命,將珍妃推入井內。小德張得知這一事之後,心中十分惱火,可是他這時候已經沒權了,他不敢公開出面加以阻攔,而是利用他孫子張繼和與袁文會的關係,給袁文會送了一份很厚的禮,把推珍妃下井的戲文,改為崔太監了。小德張到天津後,生活上雖然十分富有,但在精神上卻是十分無聊,除了養金魚、種花草和餵了許多小叭兒狗以外,每天午後寫上三五幅「鵝」來消遣。他還信仰道教,大概是受了原來宮中大總管劉多生的影響,不過他不唸經,只是在道家節日,他才戴上道冠,穿上道服,手持寶劍,盤膝靜坐而已。解放以後,小德張依然安度晚年,並沒有受到多大的觸動。

1957年4月19日去世,終年81歲,他被土葬在天津城外三十多里的「義地」——北倉。

《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