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孫通為劉邦制訂朝儀 要求竟是劉邦能學會

原文: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乃拜叔孫通為太常,賜金五百斤。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背後的故事: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徹底擊潰項羽後,大軍行至定陶時,手下一干大將包括韓信、英布、彭越等聯合上書,請求劉邦稱皇帝。劉邦幾次謙讓,大將們幾次上書,雙方表演一番後,劉邦終於同意稱帝。二月初三那天,在「汜水之陽」(即定陶,今山東省定陶縣)稱帝,建國號為漢。稱帝時,劉邦對一干大臣說,秦朝那些宮廷禮儀太繁瑣了,咱們是弟兄,不搞那一套,一切從簡,喝酒吃肉,不分彼此。將軍們聽了劉皇帝的話,個個高興,人人開心。

但是,過了不久,問題出來了。和劉邦一起打天下的一批功臣,尤其是從沛縣起兵就一直跟著他的那一幫人,舉止豪爽,言語耿直,但是大多沒啥文化,缺乏約束。在宴會上,武將們喝醉了,一談起過去打仗,各個都來了精神,各自誇耀自己的功勞。高興了,拔劍起舞。若彼此言語不和,爭吵是常有的事情,甚至還會發生打鬧。皇帝召集的宴會上,經常有人拿著刀劍,大呼大叫地砍柱子,斬案桌,鬧得朝堂快變成戰場了。劉邦覺得這群哥們的做法太沒體統,但是又不知道怎麼約束。這時,一個叫叔孫通的人看出了劉邦的心思,給劉邦提出了建議。他對劉邦說:「儒生雖然不能在戰場上衝鋒陷陣、殺敵攻城,但是儒生善於守住勝利果實,善於管理朝政。魯地是儒學發源地。請陛下准許我去那裡招聘儒生,我帶領他們制定朝儀。」劉邦聽了後,問了叔孫通一個今天看來無厘頭、有點好笑的問題。劉邦問他:「難不難?我能不能學會?」一個皇帝居然擔心自己沒法學會朝儀,難道不好笑嗎?其實劉邦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劉邦出身底層,雖然懂得駕馭人才,但是文化知識確實不高。他手下的武將也和他一樣很粗俗。如果朝儀太繁雜,這些人會牴觸。如果朝儀制定出來卻執行不下去,那就完全沒有意義了。

叔孫通向劉邦保證:最愚昧的人都可以學會,更不要說尊貴的皇帝了。劉邦笑了笑,同意了叔孫通的建議,讓叔孫通全權負責這件事。

叔孫通是秦朝的博士,知識淵博,精通儒學。得到劉邦批准後,叔孫通按照計劃,到魯地徵召了一批精通三代及秦朝禮儀的儒生,帶領他們根據「尊敬皇帝、約束臣子」的精神,按照簡潔、易學、儀式感強的原則,雜采夏商周的禮儀與秦朝禮儀,制訂了一整套完備、比秦朝朝儀更簡潔的朝儀。

禮成。叔孫通帶領手下儒生向劉邦作了演示。劉邦滿意地說:「這我也學得會嘛。」於是他召集文武大臣,下令他們都聽叔孫通的指揮,到城外去練習朝儀。叔孫通帶領儒生教大臣們學習朝儀。練了一個來月,大臣們都熟悉了。叔孫通便將向劉邦作了匯報,並且請劉邦親自去檢閱大臣們演練朝儀。劉邦檢閱完之後非常滿意。

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蕭何已經修好了長樂宮。元旦那天,大臣們在長樂宮正式朝賀。新的朝儀從這一天開始實行。

元旦,長樂宮大殿上早早就佈置好儀仗,嚴肅整齊。到了上朝時間,大臣們按官銜大小,各就各位。按照叔孫通制定的上朝儀式,大臣們面朝皇帝,俯伏、起立、行禮、就座,沒有一個人敢有絲毫錯亂。御史在旁監督,連喝酒、敬酒都有特定的規矩。高高地大殿上,漢高祖看著眼前平日裡不可一世的武將們個個表情肅穆、畢恭畢敬,往日亂哄哄的朝堂變得尊卑有序、井井有條。再沒人敢高聲喧嘩、拍肩搭膊。劉邦心裡樂開了花,很是得意,不覺脫口而出說道:「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無規矩不成方圓。叔孫通通過制定規矩,強化了上朝的儀式感,營造出莊嚴肅穆的氣氛;通過制度,強化了尊卑和等級,從而讓劉邦找到了當皇帝的感覺。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通過起義從草根當上皇帝的人。叔孫通為他制定的朝儀,不但讓他找到了當皇帝的感覺,也讓後世的帝王們有了傚法的榜樣。叔孫通幹了一件意義重大,且令領導非常滿意的工作,皇帝劉邦立即升他為太常,賜金五百斤。

《劉邦》